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杨建强:坚持乡村振兴“一盘棋” 全面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时间:2022-09-22 12:43:5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3期作者:杨建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二十字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是“农”村振兴战略,一字之差,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内容和目标的变化,即我们要振兴的乡村,不再仅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也不再仅仅是发展农业的地方,而是要建设以乡村居民为中心,以宜居、宜业、宜乐、宜游、宜养为目标的美丽新家园。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淇县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灾后重建为统领,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一盘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打造一幅“水净、村美、人和、富裕”的“富春山居图”。

31.jpg

河南省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右)在朝歌街道前张近村5G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调研。

抓基层党建添活力

乡村建设应该建什么、如何来建、需要建成什么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作风能力。做好新时期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聚焦群众需求、站稳群众立场、解决群众难题,切实补齐乡村建设中的“短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去年,淇县开展了“扭观念、改作风、强纪律、见实效”大整顿,党员干部以“冲在前、领着干”“不服输、不畏难”“争第一、扛红旗”的品格和追求,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良好的“头雁效应”。

在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中,淇县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从严从实抓党建,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美丽乡村建设。为此,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行动专班,科学制定《淇县人居环境绿起来实施方案》等,明确专班整治行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定期召开农村环境整治等调度研判推进会议,并把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文明城市创建、冬春绿化会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集中开展整治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周密部署、齐抓共管、协同联动,建立完善的调度、研判、督导、观摩评比、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促三产融合强动力

产业振兴,需要拓展产业的多功能实现融合发展,必须依靠区域整体的发展。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健全的对外交通体系,快捷的网络通信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方便的生活服务等。

如何让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淇县有一些实践经验。近年来,淇县以农业现代化为方向,高质量完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恢复重建,强力推进10万亩5G数字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1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省级优质小麦现代产业园等建设。在确保保产增收的同时,大力改造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停车场、厕所等设施,培育了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观光园区、农耕文化体验园区,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融合。

淇县的农文旅资源非常丰富。为充分挖掘农文旅资源发展潜力,淇县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建设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乡村建设项目,充分整合,资金统筹使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建强全域旅游产业链。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大红袍花椒、山地小米、艾草、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业;另一方面,依托太行山、淇河、南水北调和高速高铁,推动以乡村建设“两带两线”(“两带”即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示范带、淇河沿岸美丽乡村示范带;“两线”即南水北调沿线、高速高铁沿线)布局规划范围内村庄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打造旅游线路。截至目前,淇县先后涌现出“传奇大石岩”“民俗秦街”“老家赵庄”“红色鱼泉”等多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村。

引乡贤人才挖潜力

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乡贤人才能够给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基层需要加快培育、引进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

近年来,淇县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以“乡土、乡情、乡愁”为桥梁,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回引人才,将淇县籍在外成功人士,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回,目前已成功引进78名“头雁”回原籍村任职。这些乡贤人才有见识、有想法,引进外面乡村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规划、建设,技术、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把村里的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老模范等组织起来,集成一批乡村人才综合体,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此外,淇县组织部组织优秀党支部、“头雁回归”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约20人成立了“淇县乡村振兴智囊团”,定期对全县的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把诊问脉”。

头雁齐飞、砥砺奋进。如今,淇县内涌现出一大批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如“石美鲍庄”“灵秀刁公岩”“竹韵新乡屯”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子返乡创业。

32.jpg

河南省淇县刁公岩村打造以“乡愁”为主题的“网红村”,走上了一条从“寻乡愁”到“卖乡愁”的乡村振兴之路。

守乡土文化增魅力

“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古都朝歌、鬼谷圣地,淇县在乡村建设中注重处处留存历史文化印迹,让广大乡村散发形神共美的气息,连接历史和未来。

文化墙、文化园、农耕园等乡村设施,书写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既扮靓了乡村,也提升了乡民品位。淇县将乡村文化设施完善有机融合于人居环境整治之中,结合乡村建设,把往日垃圾坑改造成了街心文化游园,把垃圾场变成了文化广场。对于乡村传统古村落、石头房,保留原有建筑风貌,改造成村史馆、图书馆、体育健身场所等文体设施,把废弃小学改造成群众爱心中心。同时,修复、保护老宅院、老村落、老树老井、老地名、老风俗等,做好活化利用,并融入乡村建设中。

此外,淇县通过在留住乡愁保全地方文化上下功夫,增加了乡村的文化供给,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上将村庄特色文化、村规民约等文化设施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如今,淇县一些乡村形成了“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百姓亲睦”的良好乡风,“善美小洼”“和美黑龙庄”等美丽乡村孕育而生。

强组织治理聚合力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考验着乡村治理的水平。淇县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作用,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乡村建设,建管并重,才能长效运行。以“淇县之干·红遍朝歌”活动为载体,淇县创新评选出30名“明星党组织书记”,激励他们深入开展空心村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村创建、县乡道路提升4个专项行动。在后期管护上,淇县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党建+村庄治理”为方向,以“突出重点、抓住痛点、打造亮点”为导向,积极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的工作机制,对全村进行网格划分,组成“村、组、点”三级网格,对乡村建设项目管护工作进行分包,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

乡村建设,硬件要硬,软件也要软。为实现全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的任务目标,淇县坚持“定网格、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目标”,工作区域、工作责任、工作标准都可量化、可考评,将户容户貌纳入网格员监管范畴,形成了“全民参与、闭环管理、全域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30%村庄推行“积分制”长效管理办法,共拆除空心院2987处(座),合计40余万平方米,整理平整空心院2353处(座),实现“一宅变四园”823处。

下一步,淇县将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重要载体、重要抓手,进一步集聚资源力量、补齐短板弱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淇县“百村不同景”“千村各有韵”,让广大乡村宜居又宜业。

(作者系中共淇县县委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书记视窗    
高端视点

杨建强:坚持乡村振兴“一盘棋” 全面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时间:2022-09-22 12:43:5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13期

作者:杨建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二十字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不是“农”村振兴战略,一字之差,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内容和目标的变化,即我们要振兴的乡村,不再仅仅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也不再仅仅是发展农业的地方,而是要建设以乡村居民为中心,以宜居、宜业、宜乐、宜游、宜养为目标的美丽新家园。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淇县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灾后重建为统领,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一盘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争打造一幅“水净、村美、人和、富裕”的“富春山居图”。

31.jpg

河南省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右)在朝歌街道前张近村5G智慧农业温室大棚调研。

抓基层党建添活力

乡村建设应该建什么、如何来建、需要建成什么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也考验着基层干部的作风能力。做好新时期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聚焦群众需求、站稳群众立场、解决群众难题,切实补齐乡村建设中的“短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去年,淇县开展了“扭观念、改作风、强纪律、见实效”大整顿,党员干部以“冲在前、领着干”“不服输、不畏难”“争第一、扛红旗”的品格和追求,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良好的“头雁效应”。

在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中,淇县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势头,从严从实抓党建,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美丽乡村建设。为此,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行动专班,科学制定《淇县人居环境绿起来实施方案》等,明确专班整治行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定期召开农村环境整治等调度研判推进会议,并把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文明城市创建、冬春绿化会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集中开展整治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周密部署、齐抓共管、协同联动,建立完善的调度、研判、督导、观摩评比、责任追究等制度,形成“党委发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促三产融合强动力

产业振兴,需要拓展产业的多功能实现融合发展,必须依靠区域整体的发展。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健全的对外交通体系,快捷的网络通信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方便的生活服务等。

如何让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淇县有一些实践经验。近年来,淇县以农业现代化为方向,高质量完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恢复重建,强力推进10万亩5G数字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1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省级优质小麦现代产业园等建设。在确保保产增收的同时,大力改造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停车场、厕所等设施,培育了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观光园区、农耕文化体验园区,进一步促进了产业融合。

淇县的农文旅资源非常丰富。为充分挖掘农文旅资源发展潜力,淇县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建设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乡村建设项目,充分整合,资金统筹使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建强全域旅游产业链。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大红袍花椒、山地小米、艾草、金银花等特色种植业;另一方面,依托太行山、淇河、南水北调和高速高铁,推动以乡村建设“两带两线”(“两带”即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示范带、淇河沿岸美丽乡村示范带;“两线”即南水北调沿线、高速高铁沿线)布局规划范围内村庄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打造旅游线路。截至目前,淇县先后涌现出“传奇大石岩”“民俗秦街”“老家赵庄”“红色鱼泉”等多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名村。

引乡贤人才挖潜力

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乡贤人才能够给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基层需要加快培育、引进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

近年来,淇县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以“乡土、乡情、乡愁”为桥梁,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回引人才,将淇县籍在外成功人士,以多元化的方式引回,目前已成功引进78名“头雁”回原籍村任职。这些乡贤人才有见识、有想法,引进外面乡村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在规划、建设,技术、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把村里的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老模范等组织起来,集成一批乡村人才综合体,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此外,淇县组织部组织优秀党支部、“头雁回归”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约20人成立了“淇县乡村振兴智囊团”,定期对全县的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把诊问脉”。

头雁齐飞、砥砺奋进。如今,淇县内涌现出一大批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如“石美鲍庄”“灵秀刁公岩”“竹韵新乡屯”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子返乡创业。

32.jpg

河南省淇县刁公岩村打造以“乡愁”为主题的“网红村”,走上了一条从“寻乡愁”到“卖乡愁”的乡村振兴之路。

守乡土文化增魅力

“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古都朝歌、鬼谷圣地,淇县在乡村建设中注重处处留存历史文化印迹,让广大乡村散发形神共美的气息,连接历史和未来。

文化墙、文化园、农耕园等乡村设施,书写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既扮靓了乡村,也提升了乡民品位。淇县将乡村文化设施完善有机融合于人居环境整治之中,结合乡村建设,把往日垃圾坑改造成了街心文化游园,把垃圾场变成了文化广场。对于乡村传统古村落、石头房,保留原有建筑风貌,改造成村史馆、图书馆、体育健身场所等文体设施,把废弃小学改造成群众爱心中心。同时,修复、保护老宅院、老村落、老树老井、老地名、老风俗等,做好活化利用,并融入乡村建设中。

此外,淇县通过在留住乡愁保全地方文化上下功夫,增加了乡村的文化供给,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上将村庄特色文化、村规民约等文化设施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如今,淇县一些乡村形成了“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百姓亲睦”的良好乡风,“善美小洼”“和美黑龙庄”等美丽乡村孕育而生。

强组织治理聚合力

开展乡村建设行动,考验着乡村治理的水平。淇县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作用,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乡村建设,建管并重,才能长效运行。以“淇县之干·红遍朝歌”活动为载体,淇县创新评选出30名“明星党组织书记”,激励他们深入开展空心村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村创建、县乡道路提升4个专项行动。在后期管护上,淇县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党建+村庄治理”为方向,以“突出重点、抓住痛点、打造亮点”为导向,积极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的工作机制,对全村进行网格划分,组成“村、组、点”三级网格,对乡村建设项目管护工作进行分包,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

乡村建设,硬件要硬,软件也要软。为实现全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的任务目标,淇县坚持“定网格、定岗位、定人员、定责任、定目标”,工作区域、工作责任、工作标准都可量化、可考评,将户容户貌纳入网格员监管范畴,形成了“全民参与、闭环管理、全域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30%村庄推行“积分制”长效管理办法,共拆除空心院2987处(座),合计40余万平方米,整理平整空心院2353处(座),实现“一宅变四园”823处。

下一步,淇县将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重要载体、重要抓手,进一步集聚资源力量、补齐短板弱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淇县“百村不同景”“千村各有韵”,让广大乡村宜居又宜业。

(作者系中共淇县县委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