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浚县:“六个聚焦”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

时间:2022-09-23 19:47:5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一、聚焦帮扶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分包镇(街道)第一指挥长,县级干部带头包镇联户,严格落实调度督导指导责任;重新调整帮扶力量,全县100多个帮扶单位一把手和200余名科级干部全部担任帮扶工作队长,带头包村入户,107家单位分包全县457个行政村,431支帮扶工作队、2700多名帮扶队员全部下沉,保证帮扶力量和时间投入充足。

640 (2).jpg

二、聚焦风险消除,坚持动态管理。创新实施“1331”工作法,围绕“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一目标,积极拓宽部门预警监测、农户自主申报、网格摸排走访三重渠道(即坚持每月4日召开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比对会议,落实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数据比对;加大监测对象相关申报流程和政策要点宣传力度,提高农户政策知晓度;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动态监测),扎实筑牢识别纳入过程抽样核查、研判审查、回头复查三道防线(即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拟识别纳入和拟风险消除抽样审核活动,利用5月份1个月的时间开展“敲门行动”和457个行政村逐村逐户研判,围绕 7个方面开展“回头看”和“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这一项定点帮扶制度,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截至8月底,全县共召开县级行业部门数据共享预警协调会8次;全县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68户623人,累计风险消除1966户6894人、风险消除率为65.57%;全县未风险消除监测对象占农村人口比例超过2%以上的村由106个降到5个;因灾纳入监测对象风险消除1311户4583人、消除率74.29%,其中因灾单一风险消除率已达到100%。

三、聚焦产业恢复,增强带贫能力。针对灾后产业受损严重问题,一是推进农业恢复粮食高产。聘请河南省小麦种植专家郭天财教授为我县灾后重建指导专家,成立灾后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专家组,实行分包乡镇制度,制定《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10条政策措施》《浚县畜牧业恢复生产十条政策措施》《浚县积水地块小麦播种工作方案》和《浚县2021年小麦播种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创新“四补一促”应变技术,全方位指导灾后农作物生产工作,支持养殖场尽快恢复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秩序全面恢复。高规格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修复、重建、新建项目,覆盖全县70%以上耕地,在播种面积减少约2000亩的情况下,增产1400吨,总产、单产再创新高,迅速恢复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全力恢复受灾扶贫产业项目。我们制定了《浚县支持扶贫项目灾后恢复重建九条措施》和《县乡村振兴局 县委农办 县财政局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完善了《浚县扶贫资产核销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加快受灾扶贫产业项目的恢复重建工作,产业扶贫项目可因地制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优先吸纳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工程建设;恢复重建项目属于村级微小型项目的,可按照村民民主议事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营。原产业扶贫项目43个涉及资金2772.86万元,已完工带贫增收。三是大力开展“产业兴旺富民强村”行动。出台《浚县开展产业兴旺富民强村攻坚行动方案》,着力恢复提升现代特色农牧业、特色加工业、电商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等原有优势产业,实行“县级主导产业+镇级优势产业+村级特色产业”带动,形成结构明晰、带动有力,产业兴旺、富民强村的工作格局和发展态势。全县用于发展产业的财政衔接资金4362万元,占比达到66.5%,发展优质花生22.9万亩、优质蔬菜3.5万亩、优质林果2.4万;善堂镇创建了“中国花生秸秆电商交易平台”,带动130户脱贫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6个电商直播间打造完毕;44个村级光伏正在加快建设;2个村入选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单,惠及全县26个脱贫村的古城旅游客栈民宿项目近期投入运营,产业兴旺“一二三工作法”被中国乡村振兴网报道。

四、聚焦稳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开展“就业创业户户增收”专项行动,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就业、家家有增收。一是信息发布建平台。通过线上推送、线下推送、上门推送就业信息“三推送”,实现人人有就业选择。创新就业信息发布形式,利用“一站一云一抖一上门”开展就业信息大发布,通过全县一村一个发布站发布就业信息、“云招聘”直播、人社局官方抖音推送、就业协管员上门宣传,实现就业信息发布全覆盖,多渠道广泛收集省内外企业用工信息3.5万余条。通过“掌上浚县”、浚县融媒体中心、政府网站等平台和“云招聘”直播、线下招聘等方式开展就业服务活动20余场次,发放用工信息宣传单2万余张。在26个脱贫村和小河袁庄村建立了就业信息发布站,动态推送信息,确保人人有就业岗位选择。二是就业排查全覆盖。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做到“两底两清”。全县2200余名帮扶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开展大排查行动,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底数;排查清全县劳动力和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动力未就业人数;排查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有培训意愿人数。截至目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9047户27521人,其中劳动力7811人,已就业7811人,就业率100%。三是创新开发“爱心岗位”。制定《公益慈善“爱心岗位”援助就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国债项目、本省资金项目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筹措专项资金,设置2500个“爱心岗位”,帮助脱贫户、监测对象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乡村公益岗位无法兜底安置的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已经有1069“两类人群”符合备案条件。四是就业补贴发到位。通过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创业开业补贴、培训生活费补贴、一次性交通费和住宿费补贴、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降费率和缓缴社会保险费、创业服务“九项政策”,实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已经为14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发放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4950元;为1925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27.05万元。

640 (3).jpg

五、聚焦恢复重建,全力保障民生。一是民生项目全面恢复。全县列入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共1066  个,总投资119.3亿元。其中,完成灾后修复学校285所;117所B、C级受灾村卫生室修复重建项目全部竣工,8所D级受灾村卫生室拆除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6条防汛应急道路修复项目40.527公里、村道30公里,18个脱贫村实现户户通;29个水毁水利工程修复项目全部完工;柴湾集中安置项目由政府统建24栋受灾群众安置房屋已达到分房条件,小滩坡集中安置项目82栋楼主体全部竣工,6月底达到分房条件。二是兜底保障提标扩面。实行“两扩两提一转”措施(扩大监测对象和受灾群众低保保障面,提高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办理低保转特困),抓实兜底保障,新办理低保、特困供养603人,低保标准由年人均4560元提高到5040元,特困供养标准由年6300元提高到6552元;新办理残疾证58人,完成无障碍改造38户。三是医疗保障应纳尽纳。力推“新、准、简”三步工作法(创新使用网络问卷方式,摸清困难群众医保待遇落实情况;组织帮扶工作队员,采取上门教、帮助办等方式做好精准服务;简化各项办理程序,做到困难群众“特事特办”),帮助群众办好、用好慢性病卡,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四是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深入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等6300处,户厕重建1.6万户、修复5.7万户,让农村尽快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六、聚焦活动载体,增加群众满意。一是开展“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八大比拼”活动,7月份,组织全县驻村帮扶干部开展“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对脱贫户、监测户走访全覆盖,解决实际问题1200余条。二是开展电话遍访监测户活动。市局组织淇县和3个区骨干力量,对我县所有监测对象进行电话遍访,反馈问题及时交办解决。三是开展“走千村、访万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振兴”活动。8月份,全体帮扶干部、网格责任人以“七个摸排”、“六个摸清”为目标,开展农户遍访活动,发放印有县镇主要领导和行业部门咨询电话的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心卡”14万多张,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已经梳理解决11大类3157条问题,除人居环境、改厕问题在持续整改外,全部解决到位,同时,为了有效化解了信访苗头,实行“113670”信访工作机制(即信访案件当日交办、包案人员当日见面、3天内处理到位、6天内上报信访卷宗、7天内县乡村振兴局回访满意度、确保信访事项动态清零),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8月份仅发生一起市级以上信访。四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户厕问题摸排整改行动。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为载体,集中整治人居环境,全县D级危房全部拆除,残垣断壁得到有效整治;完成户厕排查8721户、占改厕户数的85%。五是组建政策宣讲队培养政策“明白人”。为切实提高基层一线帮扶干部业务能力,建好镇村“明白人”队伍,由乡村振兴局牵头11个行业部门成立政策宣讲队,已经开展各类政策宣讲11场次,培训帮扶队员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帮扶队伍业务素质能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巩固衔接    
资讯播报

河南浚县:“六个聚焦”防止因灾因疫返贫致贫

时间:2022-09-23 19:47:5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一、聚焦帮扶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担任分包镇(街道)第一指挥长,县级干部带头包镇联户,严格落实调度督导指导责任;重新调整帮扶力量,全县100多个帮扶单位一把手和200余名科级干部全部担任帮扶工作队长,带头包村入户,107家单位分包全县457个行政村,431支帮扶工作队、2700多名帮扶队员全部下沉,保证帮扶力量和时间投入充足。

640 (2).jpg

二、聚焦风险消除,坚持动态管理。创新实施“1331”工作法,围绕“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一目标,积极拓宽部门预警监测、农户自主申报、网格摸排走访三重渠道(即坚持每月4日召开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比对会议,落实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数据比对;加大监测对象相关申报流程和政策要点宣传力度,提高农户政策知晓度;按照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动态监测),扎实筑牢识别纳入过程抽样核查、研判审查、回头复查三道防线(即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拟识别纳入和拟风险消除抽样审核活动,利用5月份1个月的时间开展“敲门行动”和457个行政村逐村逐户研判,围绕 7个方面开展“回头看”和“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严格落实“领导包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这一项定点帮扶制度,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截至8月底,全县共召开县级行业部门数据共享预警协调会8次;全县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68户623人,累计风险消除1966户6894人、风险消除率为65.57%;全县未风险消除监测对象占农村人口比例超过2%以上的村由106个降到5个;因灾纳入监测对象风险消除1311户4583人、消除率74.29%,其中因灾单一风险消除率已达到100%。

三、聚焦产业恢复,增强带贫能力。针对灾后产业受损严重问题,一是推进农业恢复粮食高产。聘请河南省小麦种植专家郭天财教授为我县灾后重建指导专家,成立灾后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专家组,实行分包乡镇制度,制定《种植业灾后恢复生产10条政策措施》《浚县畜牧业恢复生产十条政策措施》《浚县积水地块小麦播种工作方案》和《浚县2021年小麦播种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创新“四补一促”应变技术,全方位指导灾后农作物生产工作,支持养殖场尽快恢复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秩序全面恢复。高规格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修复、重建、新建项目,覆盖全县70%以上耕地,在播种面积减少约2000亩的情况下,增产1400吨,总产、单产再创新高,迅速恢复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全力恢复受灾扶贫产业项目。我们制定了《浚县支持扶贫项目灾后恢复重建九条措施》和《县乡村振兴局 县委农办 县财政局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完善了《浚县扶贫资产核销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加快受灾扶贫产业项目的恢复重建工作,产业扶贫项目可因地制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优先吸纳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工程建设;恢复重建项目属于村级微小型项目的,可按照村民民主议事方式直接委托村级组织自建自营。原产业扶贫项目43个涉及资金2772.86万元,已完工带贫增收。三是大力开展“产业兴旺富民强村”行动。出台《浚县开展产业兴旺富民强村攻坚行动方案》,着力恢复提升现代特色农牧业、特色加工业、电商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等原有优势产业,实行“县级主导产业+镇级优势产业+村级特色产业”带动,形成结构明晰、带动有力,产业兴旺、富民强村的工作格局和发展态势。全县用于发展产业的财政衔接资金4362万元,占比达到66.5%,发展优质花生22.9万亩、优质蔬菜3.5万亩、优质林果2.4万;善堂镇创建了“中国花生秸秆电商交易平台”,带动130户脱贫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6个电商直播间打造完毕;44个村级光伏正在加快建设;2个村入选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单,惠及全县26个脱贫村的古城旅游客栈民宿项目近期投入运营,产业兴旺“一二三工作法”被中国乡村振兴网报道。

四、聚焦稳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开展“就业创业户户增收”专项行动,实现人人有技能、户户有就业、家家有增收。一是信息发布建平台。通过线上推送、线下推送、上门推送就业信息“三推送”,实现人人有就业选择。创新就业信息发布形式,利用“一站一云一抖一上门”开展就业信息大发布,通过全县一村一个发布站发布就业信息、“云招聘”直播、人社局官方抖音推送、就业协管员上门宣传,实现就业信息发布全覆盖,多渠道广泛收集省内外企业用工信息3.5万余条。通过“掌上浚县”、浚县融媒体中心、政府网站等平台和“云招聘”直播、线下招聘等方式开展就业服务活动20余场次,发放用工信息宣传单2万余张。在26个脱贫村和小河袁庄村建立了就业信息发布站,动态推送信息,确保人人有就业岗位选择。二是就业排查全覆盖。通过开展“敲门行动”,做到“两底两清”。全县2200余名帮扶干部通过进村入户开展大排查行动,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底数;排查清全县劳动力和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动力未就业人数;排查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有培训意愿人数。截至目前,脱贫户和监测对象9047户27521人,其中劳动力7811人,已就业7811人,就业率100%。三是创新开发“爱心岗位”。制定《公益慈善“爱心岗位”援助就业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国债项目、本省资金项目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助,筹措专项资金,设置2500个“爱心岗位”,帮助脱贫户、监测对象中“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乡村公益岗位无法兜底安置的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已经有1069“两类人群”符合备案条件。四是就业补贴发到位。通过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创业开业补贴、培训生活费补贴、一次性交通费和住宿费补贴、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降费率和缓缴社会保险费、创业服务“九项政策”,实现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已经为14名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发放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4950元;为1925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27.05万元。

640 (3).jpg

五、聚焦恢复重建,全力保障民生。一是民生项目全面恢复。全县列入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共1066  个,总投资119.3亿元。其中,完成灾后修复学校285所;117所B、C级受灾村卫生室修复重建项目全部竣工,8所D级受灾村卫生室拆除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6条防汛应急道路修复项目40.527公里、村道30公里,18个脱贫村实现户户通;29个水毁水利工程修复项目全部完工;柴湾集中安置项目由政府统建24栋受灾群众安置房屋已达到分房条件,小滩坡集中安置项目82栋楼主体全部竣工,6月底达到分房条件。二是兜底保障提标扩面。实行“两扩两提一转”措施(扩大监测对象和受灾群众低保保障面,提高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办理低保转特困),抓实兜底保障,新办理低保、特困供养603人,低保标准由年人均4560元提高到5040元,特困供养标准由年6300元提高到6552元;新办理残疾证58人,完成无障碍改造38户。三是医疗保障应纳尽纳。力推“新、准、简”三步工作法(创新使用网络问卷方式,摸清困难群众医保待遇落实情况;组织帮扶工作队员,采取上门教、帮助办等方式做好精准服务;简化各项办理程序,做到困难群众“特事特办”),帮助群众办好、用好慢性病卡,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四是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深入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等6300处,户厕重建1.6万户、修复5.7万户,让农村尽快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六、聚焦活动载体,增加群众满意。一是开展“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八大比拼”活动,7月份,组织全县驻村帮扶干部开展“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对脱贫户、监测户走访全覆盖,解决实际问题1200余条。二是开展电话遍访监测户活动。市局组织淇县和3个区骨干力量,对我县所有监测对象进行电话遍访,反馈问题及时交办解决。三是开展“走千村、访万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促振兴”活动。8月份,全体帮扶干部、网格责任人以“七个摸排”、“六个摸清”为目标,开展农户遍访活动,发放印有县镇主要领导和行业部门咨询电话的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连心卡”14万多张,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已经梳理解决11大类3157条问题,除人居环境、改厕问题在持续整改外,全部解决到位,同时,为了有效化解了信访苗头,实行“113670”信访工作机制(即信访案件当日交办、包案人员当日见面、3天内处理到位、6天内上报信访卷宗、7天内县乡村振兴局回访满意度、确保信访事项动态清零),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8月份仅发生一起市级以上信访。四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月”、户厕问题摸排整改行动。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为载体,集中整治人居环境,全县D级危房全部拆除,残垣断壁得到有效整治;完成户厕排查8721户、占改厕户数的85%。五是组建政策宣讲队培养政策“明白人”。为切实提高基层一线帮扶干部业务能力,建好镇村“明白人”队伍,由乡村振兴局牵头11个行业部门成立政策宣讲队,已经开展各类政策宣讲11场次,培训帮扶队员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帮扶队伍业务素质能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