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贵州雷山:“五个注重”擦亮乡村旅游品牌

时间:2022-08-21 18:38: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近年来,针对“区域面积小县、人口资源小县、经济总量小县、生态资源大县、旅游资源大县、苗族文化大县”这一县情,贵州省雷山县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城镇带县”发展战略。今年来,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西江苗寨5A级景区创建以及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注重转型升级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步伐

为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好县域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发展战略,雷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的战略决策,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结合雷山实际精心编制了《雷山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雷山县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及十个子方案》《雷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方案。同时,及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全域旅游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集中整合全县资源,全力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开通各景区直通车,建立智慧旅游指挥平台,打造游客集散服务中心5个,建成旅游生态停车场13个,设立旅游咨询点82个,建设旅游公厕52座,旅游全景、交通、导览等标识标牌618块,加大雷公山景区和大塘景区的开发力度,全域旅游化转型升级发展在政策设计、机制保障等方面得到强力支撑,确保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评估验收。

注重品牌宣传效应,着力塑造雷山旅游发展良好形象

以“吸引眼球、聚焦雷山”为目标,依托“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世界苗族文化休闲度假体验中心”等品牌,积极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微信及字节跳动、新浪、腾讯等各大新媒体多途径对外宣传雷山,深度展示雷山县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宣传推介68个特色传统村落群;每年统筹整合相应的专项资金,全面宣传推广“天下西江·富美雷山”的旅游品牌,先后组织推荐队伍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香港、澳门等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还远赴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外进行市场营销,打响“世界苗族文化休闲度假体验中心”品牌,增强市场竟争力。另外注重民俗活动促宣传,已连续20年举办中国·雷山苗年,促成雷山苗年节成为集中展示苗族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同时通过爬坡节、吃新节、姑妈回娘家等民俗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形态,提升游客参与度。通过开展立体化旅游宣传与营销,雷山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注重展示平台打造,充分彰显苗族文化独特魅力光芒

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的雷山,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浓郁,境内各苗族村寨的游方、飞歌、斗牛、板凳舞、芦笙舞、古歌演唱、服饰展演、苗绣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全县有苗族飞歌、苗族刺绣等15项国家级“非遗”,有68个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是全国获得国家级“非遗”最多、国家级传统村落密度最大的县份。该县充分利用和发挥苗族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性,让生态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有力推动了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美丽西江”“蝴蝶妈妈”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剧目,并逐步推向旅游市场常态化演出;引进了网易严选,帮助打造特色民族文创产品;推出了全国首部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演艺“西江盛典”;在城南特色小镇建成了“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开发民族文创产品。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3%,位列全省第2位。

注重5A级景区创建,提升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辐射功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把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创5A级作为检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抓手,强化创建领导,形成创建合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创建西江5A级景区的强大动力。成立了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10个工作专班。实行“书记月调度、县长半月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周调度”的工作机制,紧盯问题、短板、进度、目标等进行调度,采取领导小组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无缝衔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网格作战”模式,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查缺补漏、合力攻坚,全力抓好5A创建工作。通过5A级景区创建,不断提高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服务能力和水平,辐射带动和重点打造干荣、营上、连城、控拜、麻料、白岩、乌东、格头、毛坪、南猛、乌流等周边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加快和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西江景区辐射功能显现,2021年1-9月,西江景区接待游客356.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45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江景区接待游客18.08万人次;郎德景区接待游客0.91万人次;雷公山景区及其他村寨接待游客5.74万人次。

注重民宿产业发展,推进边远地区民族村寨乡村振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处理好发展民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先考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较好的村落,在不破坏村落环境、民俗文化和整体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鼓励地处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郎德等景区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民族村寨优先发展民宿产业。加大统筹力度和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自2020年起,每年拟投入200万元的民宿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开发2个村精品民宿,完成民宿改造和新增100户、客房数500间。在“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的规划引领下,目前,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西江镇龙塘村和白碧村、大塘镇咱刀村、方祥乡格头村和雀鸟村等乡镇、村的民宿业都在风生水起,全县民宿共有600余家,接待床位数13000多张,住宿业形态逐年丰富,有效促进乡土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雷山县也被评为“十大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通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发展民宿产业,推进西江千户苗寨5A级景区创建,雷山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县文旅部门测算,2021年1-9月,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872.9万人次(其中西江接待游客356.03万人次),同比增长373.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486.85%。“十·一”国庆假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32.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21.36%和17.37%。目前,全县从事旅游行业人员已超过5000人。如今,雷山县域逐步形成了“民族村寨+民族风情+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产业效应凸显,成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样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发展    

贵州雷山:“五个注重”擦亮乡村旅游品牌

时间:2022-08-21 18:38: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近年来,针对“区域面积小县、人口资源小县、经济总量小县、生态资源大县、旅游资源大县、苗族文化大县”这一县情,贵州省雷山县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城镇带县”发展战略。今年来,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西江苗寨5A级景区创建以及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注重转型升级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步伐

为抢占先机,充分利用好县域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资源等优势,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发展战略,雷山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的战略决策,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结合雷山实际精心编制了《雷山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雷山县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及十个子方案》《雷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系列规划、方案。同时,及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全域旅游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集中整合全县资源,全力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开通各景区直通车,建立智慧旅游指挥平台,打造游客集散服务中心5个,建成旅游生态停车场13个,设立旅游咨询点82个,建设旅游公厕52座,旅游全景、交通、导览等标识标牌618块,加大雷公山景区和大塘景区的开发力度,全域旅游化转型升级发展在政策设计、机制保障等方面得到强力支撑,确保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评估验收。

注重品牌宣传效应,着力塑造雷山旅游发展良好形象

以“吸引眼球、聚焦雷山”为目标,依托“中国苗族文化中心”“世界苗族文化休闲度假体验中心”等品牌,积极通过互联网、电视、报刊、微信及字节跳动、新浪、腾讯等各大新媒体多途径对外宣传雷山,深度展示雷山县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宣传推介68个特色传统村落群;每年统筹整合相应的专项资金,全面宣传推广“天下西江·富美雷山”的旅游品牌,先后组织推荐队伍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香港、澳门等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还远赴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外进行市场营销,打响“世界苗族文化休闲度假体验中心”品牌,增强市场竟争力。另外注重民俗活动促宣传,已连续20年举办中国·雷山苗年,促成雷山苗年节成为集中展示苗族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同时通过爬坡节、吃新节、姑妈回娘家等民俗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形态,提升游客参与度。通过开展立体化旅游宣传与营销,雷山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注重展示平台打造,充分彰显苗族文化独特魅力光芒

被誉为“苗族文化中心”的雷山,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浓郁,境内各苗族村寨的游方、飞歌、斗牛、板凳舞、芦笙舞、古歌演唱、服饰展演、苗绣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全县有苗族飞歌、苗族刺绣等15项国家级“非遗”,有68个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是全国获得国家级“非遗”最多、国家级传统村落密度最大的县份。该县充分利用和发挥苗族文化的优越性和独特性,让生态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有力推动了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了“美丽西江”“蝴蝶妈妈”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剧目,并逐步推向旅游市场常态化演出;引进了网易严选,帮助打造特色民族文创产品;推出了全国首部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演艺“西江盛典”;在城南特色小镇建成了“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开发民族文创产品。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3%,位列全省第2位。

注重5A级景区创建,提升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辐射功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县把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创5A级作为检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抓手,强化创建领导,形成创建合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创建西江5A级景区的强大动力。成立了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10个工作专班。实行“书记月调度、县长半月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周调度”的工作机制,紧盯问题、短板、进度、目标等进行调度,采取领导小组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无缝衔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网格作战”模式,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查缺补漏、合力攻坚,全力抓好5A创建工作。通过5A级景区创建,不断提高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服务能力和水平,辐射带动和重点打造干荣、营上、连城、控拜、麻料、白岩、乌东、格头、毛坪、南猛、乌流等周边村寨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加快和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西江景区辐射功能显现,2021年1-9月,西江景区接待游客356.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45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江景区接待游客18.08万人次;郎德景区接待游客0.91万人次;雷公山景区及其他村寨接待游客5.74万人次。

注重民宿产业发展,推进边远地区民族村寨乡村振兴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秉承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处理好发展民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先考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较好的村落,在不破坏村落环境、民俗文化和整体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鼓励地处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郎德等景区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民族村寨优先发展民宿产业。加大统筹力度和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自2020年起,每年拟投入200万元的民宿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开发2个村精品民宿,完成民宿改造和新增100户、客房数500间。在“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的规划引领下,目前,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西江镇龙塘村和白碧村、大塘镇咱刀村、方祥乡格头村和雀鸟村等乡镇、村的民宿业都在风生水起,全县民宿共有600余家,接待床位数13000多张,住宿业形态逐年丰富,有效促进乡土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雷山县也被评为“十大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通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和发展民宿产业,推进西江千户苗寨5A级景区创建,雷山县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县文旅部门测算,2021年1-9月,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872.9万人次(其中西江接待游客356.03万人次),同比增长373.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同比增长486.85%。“十·一”国庆假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32.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21.36%和17.37%。目前,全县从事旅游行业人员已超过5000人。如今,雷山县域逐步形成了“民族村寨+民族风情+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旅游产业效应凸显,成为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的典型样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