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省东昌府区郑家镇: “土地托管+庭院经济”助力产业振兴

时间:2023-01-1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作者:丁磊 杨爱荣

“中国轴承保持架之乡”“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西部的郑家镇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大镇。该镇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轴承保持架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还以“土地托管+庭院经济”模式带动了46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让3.1万机械加工工人过上了美好生活。

第57页-48.PNG

郑家镇乡村翠绿的大片农田和碧蓝的庭院厂棚交相辉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庭院”里的“大文章”

走入郑家镇苇元村,农户的院落里不时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推门进去,几台机器上的齿轮正在飞速旋转,村民正忙碌着,加工台上摆放着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垫圈产品。村民于中波说:“我们村有将近90户在自家院儿里加工垫圈和零配件等产品,家里院子大一点的,可以多放几台加工设备,自己忙不过来还可以让附近乡镇的村民来帮工。”在于中波看来,庭院加工不仅降低了加工工厂的生产成本,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两全其美。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加工点,如今,郑家镇有近一半的农户在家进行垫圈、汽车配件等加工作业,全镇现有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户273人,其中202人以庭院经济的模式参与垫圈加工,日均收入达到120元,年收入同比提升21%。

据了解,郑家镇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全镇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并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支撑”,一方面对在村内加工户集中的胡同铺设立砖或水泥路面,强化道路承载力,为农户庭院经济提供更为便捷的生产、运输条件;另一方面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户庭院的生产生活环境,以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机械配件加工制造外,郑家镇还利用整合好的院落土地,发展果蔬花草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以制定划片生产、签订村规民约等方式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百花齐放的庭院经济已成为郑家镇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

村民变老板 托管模式助推庭院经济

“收完仍播麦,田家四季总勤劳”描述了温集新村农民在麦收前后的忙碌景象。2022年,温集新村的秋收秋种与往年大不相同,田间地头不见农民忙碌劳作的身影,从旋耕犁地、起垄、播种、喷洒农药到收获实现了全机械化运作。“我们村一共托管了2000多亩土地,参与土地托管的有300多户,从土地里腾出手来后,村民大多数留在家里砸垫子,还有一些村民去企业打工,多一项收入,老百姓腰包就鼓起来了。”温集新村党委书记温德银说。

温德银所说的土地托管是指2022年6月,郑家镇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推进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托管项目,土地托管采用“企业+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的模式,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单位,充分发挥联合社统筹发展、资源共享的优势,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了农业效益。合作社的赢利点为土地管理费和粮食出售时提取的差价,利润率高于14%,去除合作社运行、分红等因素,每万亩土地年增收不低于22.5万元。

在温德银看来,土地托管消除了农户种地的后顾之忧,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或进入企业实现家门口就业,或发展庭院经济成为产业链上的一环,或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温集新村作为土地托管项目试点村,其“合利”共赢的直观效益让周边村庄也纷纷效仿。“把地托管给专业公司,人家都是用高科技种植的,省心省力不说,产量质量还高。”希望新村村民徐书全竖起了大拇指,徐书全将家中的9亩地都承包给了专业合作社,他说:“现在我在自己家院里砸垫子,一年挣个二三十万元没问题。” 

据统计,像徐书全这样从“专职农民”转型为个体加工户的村民,收入可以实现成倍增长。而外出务工的村民,年收入平均增幅也在20%以上。不仅如此,“土地托管+庭院经济”模式还为新村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以来,温集新村的村集体收入增加了70万元左右,希望新村的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2万元左右。

第58页-49.PNG

郑家镇白堂村农户白云康在自家庭院工厂里加工平垫。 

“新”青年领跑致富路“庭院产品”销海外

走在郑家镇的乡间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叉车在忙碌地运送加工原料,叉车已然成为当地发展“庭院经济”经营者的“标配”。随着机器越来越先进,机加工也实现了全自动化,不仅将农户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提高了产品质量,让曾经的“小作坊”式手工加工产品远销海外,这一切与该镇十年前结合当地“庭院经济”开展的实践探索密不可分,这其中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在郑家镇,提到“庭院经济”致富带头人,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振兴乡村优秀青年”、郑家镇第一家外贸出口型企业负责人郑晓莉。

十年前,郑晓莉还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她选择回乡创业。当时,在自家院子里利用加工轴承保持架产生的边角料加工垫圈,是不少郑家人的选择,郑晓莉家也不例外。但她渐渐发现,这一行业从业者越来越多,无序竞争严重,而且销售渠道、定价权都牢牢掌握在各级代理商手中。

“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整合郑家镇加工户资源,指导、协助他们生产毛坯产品,由我的公司进行质量把控,并做包装和销售,以‘庭院产品’的质优价廉优势打开海外市场,从而形成一套独立运行的循环贸易生态系统,让垫圈市场‘活’起来。”郑晓莉说。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郑晓莉迅速聚拢了一批外贸公司和长期合作的加工户,并引进智慧管理系统,对订单、产量、库存进行电子化数据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郑晓莉经营的冲压件厂,是一家专门从事紧固件、垫圈等工业零部件的加工工厂,与郑家镇1500余户农户合作生产,工厂根据农户的生产能力派单到户,产品经过统一的质量检测后即可交付出售。据了解,郑晓莉的工厂每月出货量都在1500吨以上,除了销售给本地收购商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垫圈走出国门销往海外市场。2021年,工厂全年销售额突破1.35亿元。“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国外长期固定客户300多家,潜力合作客户1200余家,遍布欧美、中东等地区。”郑晓莉说。 

在郑家镇,像郑晓莉一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聊城环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与周边40余户加工户达成长期合作,加工电动车、扬声器等产品零部件,不仅带动周边农户年产值增长2亿元左右,也提高了零散小农户加工业的抗风险能力;郭子祥村致富带头人郭风彪创办的冲压件厂海外合作客户达500余家,为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他以每吨高于市场价35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加工产品,鼓励村民生产高质量高收益产品……

如今的郑家镇走出了一条新青年领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全镇由致富带头人创办的各类规上企业、外贸公司、料场公司达50余家,完整覆盖了庭院产品国内外销售以及废料回收的全流程,为辖区20000余名加工户的庭院经济生产之路保驾护航。

“目前,郑家镇庭院机加工产品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要继续在扶持致富带头人、培育龙头企业以及引导精深加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形成‘政府扶持人才成长、人才带动村民致富’的‘输血’与‘造血’并重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郑家镇党委书记姜志建说。

郑家镇用实践证明了优势特色产业就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人才就是打开乡村振兴画卷的“金钥匙”,一条足不出户就能致富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当地越走越实。 

(作者分别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山东省聊城市乡村振兴局项目推进组组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乡村发展    

山东省东昌府区郑家镇: “土地托管+庭院经济”助力产业振兴

时间:2023-01-1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

作者:丁磊 杨爱荣

“中国轴承保持架之乡”“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西部的郑家镇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大镇。该镇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轴承保持架生产基地,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还以“土地托管+庭院经济”模式带动了46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让3.1万机械加工工人过上了美好生活。

第57页-48.PNG

郑家镇乡村翠绿的大片农田和碧蓝的庭院厂棚交相辉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庭院”里的“大文章”

走入郑家镇苇元村,农户的院落里不时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推门进去,几台机器上的齿轮正在飞速旋转,村民正忙碌着,加工台上摆放着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垫圈产品。村民于中波说:“我们村有将近90户在自家院儿里加工垫圈和零配件等产品,家里院子大一点的,可以多放几台加工设备,自己忙不过来还可以让附近乡镇的村民来帮工。”在于中波看来,庭院加工不仅降低了加工工厂的生产成本,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两全其美。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加工点,如今,郑家镇有近一半的农户在家进行垫圈、汽车配件等加工作业,全镇现有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户273人,其中202人以庭院经济的模式参与垫圈加工,日均收入达到120元,年收入同比提升21%。

据了解,郑家镇立足实际,积极引导全镇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并为产业发展提供“硬支撑”,一方面对在村内加工户集中的胡同铺设立砖或水泥路面,强化道路承载力,为农户庭院经济提供更为便捷的生产、运输条件;另一方面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户庭院的生产生活环境,以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机械配件加工制造外,郑家镇还利用整合好的院落土地,发展果蔬花草种植、牲畜养殖等产业,以制定划片生产、签订村规民约等方式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百花齐放的庭院经济已成为郑家镇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

村民变老板 托管模式助推庭院经济

“收完仍播麦,田家四季总勤劳”描述了温集新村农民在麦收前后的忙碌景象。2022年,温集新村的秋收秋种与往年大不相同,田间地头不见农民忙碌劳作的身影,从旋耕犁地、起垄、播种、喷洒农药到收获实现了全机械化运作。“我们村一共托管了2000多亩土地,参与土地托管的有300多户,从土地里腾出手来后,村民大多数留在家里砸垫子,还有一些村民去企业打工,多一项收入,老百姓腰包就鼓起来了。”温集新村党委书记温德银说。

温德银所说的土地托管是指2022年6月,郑家镇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推进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托管项目,土地托管采用“企业+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农户”的模式,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单位,充分发挥联合社统筹发展、资源共享的优势,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增强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了农业效益。合作社的赢利点为土地管理费和粮食出售时提取的差价,利润率高于14%,去除合作社运行、分红等因素,每万亩土地年增收不低于22.5万元。

在温德银看来,土地托管消除了农户种地的后顾之忧,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或进入企业实现家门口就业,或发展庭院经济成为产业链上的一环,或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温集新村作为土地托管项目试点村,其“合利”共赢的直观效益让周边村庄也纷纷效仿。“把地托管给专业公司,人家都是用高科技种植的,省心省力不说,产量质量还高。”希望新村村民徐书全竖起了大拇指,徐书全将家中的9亩地都承包给了专业合作社,他说:“现在我在自己家院里砸垫子,一年挣个二三十万元没问题。” 

据统计,像徐书全这样从“专职农民”转型为个体加工户的村民,收入可以实现成倍增长。而外出务工的村民,年收入平均增幅也在20%以上。不仅如此,“土地托管+庭院经济”模式还为新村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以来,温集新村的村集体收入增加了70万元左右,希望新村的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2万元左右。

第58页-49.PNG

郑家镇白堂村农户白云康在自家庭院工厂里加工平垫。 

“新”青年领跑致富路“庭院产品”销海外

走在郑家镇的乡间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叉车在忙碌地运送加工原料,叉车已然成为当地发展“庭院经济”经营者的“标配”。随着机器越来越先进,机加工也实现了全自动化,不仅将农户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提高了产品质量,让曾经的“小作坊”式手工加工产品远销海外,这一切与该镇十年前结合当地“庭院经济”开展的实践探索密不可分,这其中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在郑家镇,提到“庭院经济”致富带头人,人们第一个就会想到“振兴乡村优秀青年”、郑家镇第一家外贸出口型企业负责人郑晓莉。

十年前,郑晓莉还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她选择回乡创业。当时,在自家院子里利用加工轴承保持架产生的边角料加工垫圈,是不少郑家人的选择,郑晓莉家也不例外。但她渐渐发现,这一行业从业者越来越多,无序竞争严重,而且销售渠道、定价权都牢牢掌握在各级代理商手中。

“我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就是整合郑家镇加工户资源,指导、协助他们生产毛坯产品,由我的公司进行质量把控,并做包装和销售,以‘庭院产品’的质优价廉优势打开海外市场,从而形成一套独立运行的循环贸易生态系统,让垫圈市场‘活’起来。”郑晓莉说。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郑晓莉迅速聚拢了一批外贸公司和长期合作的加工户,并引进智慧管理系统,对订单、产量、库存进行电子化数据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郑晓莉经营的冲压件厂,是一家专门从事紧固件、垫圈等工业零部件的加工工厂,与郑家镇1500余户农户合作生产,工厂根据农户的生产能力派单到户,产品经过统一的质量检测后即可交付出售。据了解,郑晓莉的工厂每月出货量都在1500吨以上,除了销售给本地收购商之外,有相当一部分垫圈走出国门销往海外市场。2021年,工厂全年销售额突破1.35亿元。“目前,我们已经拥有国外长期固定客户300多家,潜力合作客户1200余家,遍布欧美、中东等地区。”郑晓莉说。 

在郑家镇,像郑晓莉一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聊城环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与周边40余户加工户达成长期合作,加工电动车、扬声器等产品零部件,不仅带动周边农户年产值增长2亿元左右,也提高了零散小农户加工业的抗风险能力;郭子祥村致富带头人郭风彪创办的冲压件厂海外合作客户达500余家,为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他以每吨高于市场价350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加工产品,鼓励村民生产高质量高收益产品……

如今的郑家镇走出了一条新青年领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全镇由致富带头人创办的各类规上企业、外贸公司、料场公司达50余家,完整覆盖了庭院产品国内外销售以及废料回收的全流程,为辖区20000余名加工户的庭院经济生产之路保驾护航。

“目前,郑家镇庭院机加工产品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要继续在扶持致富带头人、培育龙头企业以及引导精深加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形成‘政府扶持人才成长、人才带动村民致富’的‘输血’与‘造血’并重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郑家镇党委书记姜志建说。

郑家镇用实践证明了优势特色产业就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人才就是打开乡村振兴画卷的“金钥匙”,一条足不出户就能致富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当地越走越实。 

(作者分别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山东省聊城市乡村振兴局项目推进组组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