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罗成:深化“三农”发展集成改革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时间:2023-02-0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3期作者:罗成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党的二十大继续把“三农”摆在突出位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眼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把乡村振兴放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三农”发展集成改革,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第47页-26.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乡村风貌。

聚焦农业产业改革,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平果市乡村产业振兴开局良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一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固、乡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乡村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要补齐这些短板,必须聚焦农业产业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平果市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改进传统产业模式,大力推进“水稻+蔬菜”轮作、“果园套种”的方式,不断挖掘蔬菜生产潜力,抓好“菜篮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打造特色水果、种桑养蚕、生猪养殖、林下养鸡、种草养牛、陆基养鱼六大“亿元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重点推广“异位发酵床”项目建设,动员现有规模养殖场改造猪舍,进行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桑蚕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延长桑蚕产业链。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同比增长8%。加强龙头企业带动,打造核心产业示范区。创新“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学院”的“1+N”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模式,先后引入16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创建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累计培育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创建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6家,家庭农场478家,形成“前有科技支撑、中有龙头带动、后有市场依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充分挖掘产业潜力。把垦造水田作为“书记工程”强力推进,完成垦造水田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36万亩,构建“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新田园格局。同时,积极谋划后续发展,引导企业导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形成规模化产业链,解决后期管护难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例如,平果市依托本地田园风光、传统村落等资源,全力打造果化田园综合体项目,完成睡莲、稻虾养鱼等产业导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聚焦人才引培改革,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需要很多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比如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

平果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注重“选用引育”相结合,破解乡村振兴人才智力支撑难题。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出台《平果“农村人才双引”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具有平果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大力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村干部等各类人才。建强人才工作阵地。成立乡(镇)绿领人才工作站,为每个乡(镇)引进1名“乡村规划师”,实现“乡村规划师”全覆盖,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人才培育使用机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挖掘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同时,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村干部“学历提升、导师帮带、跟班轮训、项目领办、工作清单化管理”五大工程,吸引更多平果籍人才回流,打通人才向乡村流动的通道。

聚焦乡村文化改革,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曾经,一些地区由于错误的政绩观作祟,对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够,认为乡风文明的成效看不到、摸不着。其实,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能够促进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社会和谐,同时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平果市大力开展文化进村和文明劝导活动,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文明落地。搭建实践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目前,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2个、文明实践站183个,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73个。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文明素养。集中开展乡村陋习百日大排查行动、婚丧礼俗倡导新标准百日大攻坚、推进群众观念转变百日大提升等行动,完成全市18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让新标准、新风尚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乡村治理全过程,深入开展各项文明创评活动,带动广大群众守公序、遵良俗,扬新风、革陋习。开展评先创优,引领文明风尚。挖掘收集优秀家风家训,建成“优秀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并通过与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万条家训进千家万户,培育良好家风。以自然屯为单位,开展优秀网格长、星级文明户、平果好婆媳评比活动,挖掘身边典型事例,引导村民推动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形成“屯屯开展评比,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第49页-27.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委书记罗成(右一)调研油茶产业。

聚焦生态建设改革,推进农村全面塑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深刻认识到,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平果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全面塑形。加强乡村风貌改造。以3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规划,完善农村供水管网设施,持续推进“三清三拆”和农房管控工作,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建立加强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投入4581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每个行政村、自然村屯均设置垃圾桶,配套生活垃圾运输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排污处理攻坚战,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1%,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着力发展绿色产业。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海城70兆瓦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成功签约引进国电投山东能源公司等一批新的风电项目,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42.6%。

聚焦组织建设改革,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须增强基层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使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谋发展的主心骨。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平果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夯实“战斗堡垒”,发挥“头雁效应”,激发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重点写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实施村干部学习培训、学历提升、导师帮带、跟班轮训、互学互鉴、项目领办、工作清单化管理等“七大工程”,全面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增强村干部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发挥党建示范区引领作用。以“铝都红”为主题,以“一月一主题一观摩”活动和“铝都红”党建品牌亮点工程绩效评比工作为抓手,按照“市级布带、乡镇布点”的总体思路,建设“党建+红色文化”“党建+产业兴旺”“党建+乡风文明”“党建+治理有效”4条示范带。结合“两高”沿线乡村风貌改造,以马头、新安、果化为重点,创建“红色传承多彩铝都”党建示范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机制,创新一镇一平台公司、一村一公司发展模式,成立镇级集体经济公司12个,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83个,建立县级职能部门项目下放机制,将县级微小型项目下放到乡(镇),由乡(镇)统筹创建乡、村级发展平台承接项目建设,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15.94万元,183个村(社区)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发挥集镇试点引领带动作用。把发展壮大榜圩集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写好产业振兴、基础教育、特色文体、生态旅游、医疗康养、服务发展“六篇文章”,打造平果市副中心城市,推动南北地区城乡均衡发展、融合发展。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下一步,平果市将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不松劲,全力推进“三农”集成改革,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聚力写好乡村振兴文章,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平果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委书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书记视窗    
高端视点

罗成:深化“三农”发展集成改革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时间:2023-02-0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3期

作者:罗成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党的二十大继续把“三农”摆在突出位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眼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把乡村振兴放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三农”发展集成改革,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第47页-26.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乡村风貌。

聚焦农业产业改革,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平果市乡村产业振兴开局良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一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固、乡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乡村产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要补齐这些短板,必须聚焦农业产业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平果市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改进传统产业模式,大力推进“水稻+蔬菜”轮作、“果园套种”的方式,不断挖掘蔬菜生产潜力,抓好“菜篮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功打造特色水果、种桑养蚕、生猪养殖、林下养鸡、种草养牛、陆基养鱼六大“亿元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重点推广“异位发酵床”项目建设,动员现有规模养殖场改造猪舍,进行转型升级,积极引进桑蚕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延长桑蚕产业链。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4元,同比增长8%。加强龙头企业带动,打造核心产业示范区。创新“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学院”的“1+N”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模式,先后引入16家农业龙头企业进驻,创建自治区级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累计培育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创建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6家,家庭农场478家,形成“前有科技支撑、中有龙头带动、后有市场依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充分挖掘产业潜力。把垦造水田作为“书记工程”强力推进,完成垦造水田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36万亩,构建“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新田园格局。同时,积极谋划后续发展,引导企业导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形成规模化产业链,解决后期管护难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例如,平果市依托本地田园风光、传统村落等资源,全力打造果化田园综合体项目,完成睡莲、稻虾养鱼等产业导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聚焦人才引培改革,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需要很多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比如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等。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

平果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注重“选用引育”相结合,破解乡村振兴人才智力支撑难题。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出台《平果“农村人才双引”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具有平果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大力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村干部等各类人才。建强人才工作阵地。成立乡(镇)绿领人才工作站,为每个乡(镇)引进1名“乡村规划师”,实现“乡村规划师”全覆盖,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人才培育使用机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挖掘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同时,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村干部“学历提升、导师帮带、跟班轮训、项目领办、工作清单化管理”五大工程,吸引更多平果籍人才回流,打通人才向乡村流动的通道。

聚焦乡村文化改革,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曾经,一些地区由于错误的政绩观作祟,对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够,认为乡风文明的成效看不到、摸不着。其实,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能够促进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社会和谐,同时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平果市大力开展文化进村和文明劝导活动,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文明落地。搭建实践平台,提升服务功能。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目前,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2个、文明实践站183个,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73个。强化思想引导,提升文明素养。集中开展乡村陋习百日大排查行动、婚丧礼俗倡导新标准百日大攻坚、推进群众观念转变百日大提升等行动,完成全市18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让新标准、新风尚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和行为准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乡村治理全过程,深入开展各项文明创评活动,带动广大群众守公序、遵良俗,扬新风、革陋习。开展评先创优,引领文明风尚。挖掘收集优秀家风家训,建成“优秀家风家训文化长廊”,并通过与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万条家训进千家万户,培育良好家风。以自然屯为单位,开展优秀网格长、星级文明户、平果好婆媳评比活动,挖掘身边典型事例,引导村民推动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形成“屯屯开展评比,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第49页-27.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委书记罗成(右一)调研油茶产业。

聚焦生态建设改革,推进农村全面塑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深刻认识到,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平果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全面塑形。加强乡村风貌改造。以3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规划,完善农村供水管网设施,持续推进“三清三拆”和农房管控工作,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项目。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建立加强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投入4581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每个行政村、自然村屯均设置垃圾桶,配套生活垃圾运输车,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排污处理攻坚战,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1%,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着力发展绿色产业。海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海城70兆瓦风电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成功签约引进国电投山东能源公司等一批新的风电项目,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至42.6%。

聚焦组织建设改革,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托。因此,必须增强基层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能力,使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谋发展的主心骨。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任务新变化新要求,平果市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组织振兴,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夯实“战斗堡垒”,发挥“头雁效应”,激发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重点写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实施村干部学习培训、学历提升、导师帮带、跟班轮训、互学互鉴、项目领办、工作清单化管理等“七大工程”,全面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增强村干部抓工作落实的本领。发挥党建示范区引领作用。以“铝都红”为主题,以“一月一主题一观摩”活动和“铝都红”党建品牌亮点工程绩效评比工作为抓手,按照“市级布带、乡镇布点”的总体思路,建设“党建+红色文化”“党建+产业兴旺”“党建+乡风文明”“党建+治理有效”4条示范带。结合“两高”沿线乡村风貌改造,以马头、新安、果化为重点,创建“红色传承多彩铝都”党建示范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机制,创新一镇一平台公司、一村一公司发展模式,成立镇级集体经济公司12个,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83个,建立县级职能部门项目下放机制,将县级微小型项目下放到乡(镇),由乡(镇)统筹创建乡、村级发展平台承接项目建设,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15.94万元,183个村(社区)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发挥集镇试点引领带动作用。把发展壮大榜圩集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写好产业振兴、基础教育、特色文体、生态旅游、医疗康养、服务发展“六篇文章”,打造平果市副中心城市,推动南北地区城乡均衡发展、融合发展。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下一步,平果市将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不松劲,全力推进“三农”集成改革,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聚力写好乡村振兴文章,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平果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委书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