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巴东县: “搬迁 +” 给幸福生活做加法

时间:2023-03-27 10:51:0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06期作者:高炜 洪绍勇 谭娟

早春时节,细雨濛濛,八百里巴东尽被薄雾笼罩。 雾散云开,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勤劳的人们早已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忙碌,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是“长江经济带”和 “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重要区域,为长江入鄂第一县。脱贫攻坚期间,巴东县通过易地搬迁,解决了12964 户43197人的脱贫问题。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巴东县发力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创新推出“搬迁 +”多维模式,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安心、 住得舒心、过得开心。 

QQ截图20230327105513.jpg

“搬迁+产业” 家门口就能致富

2月9日,海拔1800米的巴东县绿葱坡镇依旧是银装素裹,天空时不时还飘着雪花。 

早上八点半,家住集镇搬迁安置点福馨嘉苑的谭明秀来到绿葱坡度假酒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19年初,谭明秀从绿葱坡镇中村搬迁至绿葱坡社区。当年年底,新家附近的绿葱坡滑雪场正式建成,原本想出门打工的她,听说滑雪场招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应聘。有着一点财会知识的她,很快被录用成为仓库保管员。“家里的孩子需要人照顾,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如今,谭明秀的儿子上小学 4 年级,这也是她在滑雪场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与以往打工相比,工资虽然少了点,一个月3000 元,但离家近,做得安心。”谭明秀说,小区里还有不少和她一样在滑雪场上班的人。 

据巴东县野三关绿葱坡旅游度假区人事部经理张春香介绍,自2019年底滑雪场开业以来,仅雪场、 酒店、物业等部门就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录用 人员中近300人都是搬迁安置点的居民。

 “一般都是乡镇或者社区推荐,对于这些求职者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录用,同时还会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或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尽早上岗。” 张春香介绍,随着度假区的配套完善,滑雪场还可以再提供150多个岗位,帮助搬迁安置点的居民实现就业。 

滑雪场不仅为像谭明秀一样的搬迁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也拓展了当地群众的创业空间。 

2020年1月,一家名为“北极星滑雪俱乐部” 的小店在镇上开业,搬迁户雷鸣英成了当地第一家经营滑雪服租赁门店的店主。 

“刚开始碰上疫情,生意不怎么好,这两年生意做得不错,在滑雪的高峰期,一天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雷鸣英说,除了冬季,每年3月到8月还能到滑雪场做工,帮忙种花、除草之类,几个月下来也能挣一万多元。 

如今在巴东县,像谭明秀、雷鸣英一样,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创业的人并不在少数。紧邻4A级景区巴人河旅游景区的96户搬迁群众,通过租赁门面增收 ;革命老区金果坪乡依托帮扶车间自产自销红色文化产品 ;官渡口镇晴帆园安置小区紧邻红花岭京援创业扶贫园,园区入驻茶叶加工、 医疗器械制造等企业11家,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巴东,正依托资源要素,让“挪穷窝”与“换穷业” 并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QQ截图20230327105609.jpg

“搬迁+改造” 安置房成了“网红房” 

早春时节,沐浴在斜风细雨中的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一片春意盎然,早起的村民走出房门,积极清扫自家房前屋后,打理庭院绿植。 

曾经的土店子村,村如其名,处处带“土”: 村里处处是土瓦房、土泥巴路,村民在土里刨食。 精准扶贫的春风“刮”走了那里的“土气”。如今的土店子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样板村。 

如何让村里的26户搬迁安置群众,在脱离了原有的土地和山林后,能够找到新的致富路?信陵镇把目光盯在“土”字上。 

土店子村平均海拔1200米,共407户1081人, 颇具民族特色,距离县城仅20多公里,每年夏季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旅游避暑,有巴东县“后花园”之称。2021年,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土店子村开始发展避暑经济,带领村民改建民宿。 

信陵镇按照“一房一院一田”模式,除了将100多栋保存完好的土坯房改造成外表古朴、内设现 代的特色民宿外,还将26 户搬迁安置群众纳入其中。 

一场搬迁房改民宿行动拉开帷幕。镇党委、村“两 委”和26户搬迁户召开了10多场院坝会商议如何改造,并带着大家前往宜昌市、钟祥市等地考察。 

最后26户一致同意 :房屋全部由现有的一层加盖到两层,村民出资购买材料,镇政府负责外观改造并支付施工费,房屋内部装饰由村民自主完成。 

外观改造时,搬迁户成立了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会手艺活儿的村民义务出工, 在大家的主动参与下,将原计划每户5万元的材料 费,降低至2.5 万—3万元。 

“我们既当设计师,又当监工。这房子住着舒服,还顺心。”在土店子村搬迁安置点,住户汪斯家的100平方米安置房已加盖到两层。房子采用四室一厅的布局,前有阳台开窗看景,后有晒台连着菜园, 成为了家庭式民宿的打卡点。 

“我家的庭院就是我的脸,也是一张个人名片。” 老党员张进先的房子也是精心设计的成果 :墙面刷上泥巴、屋顶翻盖琉璃瓦,院坝石墙镶嵌着党旗和“有困难找党员”的红字,原来普通的民居已经成为一处以红色文化为内涵的主题文化民宿。 

和张进先一样,村民张永翠也将自己的土坯房改成民宿,连续两年,夏季收入超过3万元。

 “每家庭院主题都符合主人身份,各有特点。” 村支书张文灿介绍说,有党员、退役军人的家庭, 在改造时融入红色、军旅等元素,让老屋变成一道风景。 

在政府奖补资金约70万元之外,土店子村安置点群众自发 投资约210万 元, 对特色民宿提 档升级。 目前房屋内部装修正在逐步推进, 预计2023年3月正式对外营业,户均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 

与土店子村类似, 巴东县通过乡镇、村 (社区)发展产业,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 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还有茶店子镇的茶庵寺村、沿渡河镇的石喊山村等。 

近年来,巴东县大力推进政策、项目向安置点聚集,因地制宜发展后扶产业,通过“农业产业+企业+民宿+搬迁群众”这一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2.56亿元,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QQ截图20230327105552.jpg

“搬迁+治理” 搬迁户共画同心圆 

“社区内的羽毛球场已经修好,大家平时娱乐也有了地方,现在就想请大家说一说,如何把这个球场管好?”2月10日,巴东县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正举行“格格会”——以网格为单位组织的居民恳谈会,社区党委书记向容带着居民代表一边验收球场,一边征求意见。 

“共同缔造嘛,就要‘共’起来,羽毛球场是大家使用的,我们居民就要自己把它管好。”居民宋秀炳接下话茬。 

从车辆乱停乱放到有序停放,从无娱乐场所到修建羽毛球场,从垃圾遍地到绿化整治……居民眼 中的晴帆园社区,正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成立于2019年的晴帆园社区,是巴东县最“年轻”的社区,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居住全县3个乡镇、57个村(社区)的搬迁人口1015户2951 人。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搬迁群众能携手共画同心圆,得益于社区的基层治理。 

“我们就要逐渐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 们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向容介绍,他们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将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召开“格格会”,并开展“格格 夜访”活动,倾听心愿诉求,征集意见建议。 

向容表示,通过长期的努力与探索,安置区已形成“社区大党委 +10 个网格+N 个参与者”的 “1+10+N”的服务模式,即由社区大党委牵头下沉 单位,以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自愿参与、部门协作支持的方式,整合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各种服务, 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社区居民更是积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活动中。 在社区组织的“垃圾一日清”活动中,社区90岁高龄的老人江天普听到消息后,主动要求参与活动, 社区干部看到老人年纪大,担心老人的身体,劝老人休息一下。江天普说 :“社区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作为社区的居民,肯定要为自己的事情出力。” 

正是群众的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变美了,基础 设施完善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如今,在晴帆园社区,只要“九点半”广播一播出志愿活动,居民都会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 

安置点上建社区,“迁”变之中奔小康。晴帆园社区被评为“湖北省最美安置区”“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 

“巴东县非常重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表示,“搬 迁+”,是给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做加法。“通过优化提升社区软硬环境,推进社区管理便捷化、智能 化、精细化,巴东县真正让搬迁群众融入了新家园, 适应了新生活,开启了新征程!” ( 作者单位分别为 :高炜,湖北省巴东县融媒 体中心 ;洪绍勇、谭娟,湖北省巴东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后扶 搬迁    
资讯播报

湖北巴东县: “搬迁 +” 给幸福生活做加法

时间:2023-03-27 10:51:0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06期

作者:高炜 洪绍勇 谭娟

早春时节,细雨濛濛,八百里巴东尽被薄雾笼罩。 雾散云开,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勤劳的人们早已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忙碌,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是“长江经济带”和 “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重要区域,为长江入鄂第一县。脱贫攻坚期间,巴东县通过易地搬迁,解决了12964 户43197人的脱贫问题。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巴东县发力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创新推出“搬迁 +”多维模式,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得安心、 住得舒心、过得开心。 

QQ截图20230327105513.jpg

“搬迁+产业” 家门口就能致富

2月9日,海拔1800米的巴东县绿葱坡镇依旧是银装素裹,天空时不时还飘着雪花。 

早上八点半,家住集镇搬迁安置点福馨嘉苑的谭明秀来到绿葱坡度假酒店,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2019年初,谭明秀从绿葱坡镇中村搬迁至绿葱坡社区。当年年底,新家附近的绿葱坡滑雪场正式建成,原本想出门打工的她,听说滑雪场招工,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应聘。有着一点财会知识的她,很快被录用成为仓库保管员。“家里的孩子需要人照顾,不想再出去打工了。”如今,谭明秀的儿子上小学 4 年级,这也是她在滑雪场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与以往打工相比,工资虽然少了点,一个月3000 元,但离家近,做得安心。”谭明秀说,小区里还有不少和她一样在滑雪场上班的人。 

据巴东县野三关绿葱坡旅游度假区人事部经理张春香介绍,自2019年底滑雪场开业以来,仅雪场、 酒店、物业等部门就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录用 人员中近300人都是搬迁安置点的居民。

 “一般都是乡镇或者社区推荐,对于这些求职者我们都会优先考虑录用,同时还会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或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尽早上岗。” 张春香介绍,随着度假区的配套完善,滑雪场还可以再提供150多个岗位,帮助搬迁安置点的居民实现就业。 

滑雪场不仅为像谭明秀一样的搬迁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也拓展了当地群众的创业空间。 

2020年1月,一家名为“北极星滑雪俱乐部” 的小店在镇上开业,搬迁户雷鸣英成了当地第一家经营滑雪服租赁门店的店主。 

“刚开始碰上疫情,生意不怎么好,这两年生意做得不错,在滑雪的高峰期,一天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雷鸣英说,除了冬季,每年3月到8月还能到滑雪场做工,帮忙种花、除草之类,几个月下来也能挣一万多元。 

如今在巴东县,像谭明秀、雷鸣英一样,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创业的人并不在少数。紧邻4A级景区巴人河旅游景区的96户搬迁群众,通过租赁门面增收 ;革命老区金果坪乡依托帮扶车间自产自销红色文化产品 ;官渡口镇晴帆园安置小区紧邻红花岭京援创业扶贫园,园区入驻茶叶加工、 医疗器械制造等企业11家,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巴东,正依托资源要素,让“挪穷窝”与“换穷业” 并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QQ截图20230327105609.jpg

“搬迁+改造” 安置房成了“网红房” 

早春时节,沐浴在斜风细雨中的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一片春意盎然,早起的村民走出房门,积极清扫自家房前屋后,打理庭院绿植。 

曾经的土店子村,村如其名,处处带“土”: 村里处处是土瓦房、土泥巴路,村民在土里刨食。 精准扶贫的春风“刮”走了那里的“土气”。如今的土店子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样板村。 

如何让村里的26户搬迁安置群众,在脱离了原有的土地和山林后,能够找到新的致富路?信陵镇把目光盯在“土”字上。 

土店子村平均海拔1200米,共407户1081人, 颇具民族特色,距离县城仅20多公里,每年夏季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旅游避暑,有巴东县“后花园”之称。2021年,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土店子村开始发展避暑经济,带领村民改建民宿。 

信陵镇按照“一房一院一田”模式,除了将100多栋保存完好的土坯房改造成外表古朴、内设现 代的特色民宿外,还将26 户搬迁安置群众纳入其中。 

一场搬迁房改民宿行动拉开帷幕。镇党委、村“两 委”和26户搬迁户召开了10多场院坝会商议如何改造,并带着大家前往宜昌市、钟祥市等地考察。 

最后26户一致同意 :房屋全部由现有的一层加盖到两层,村民出资购买材料,镇政府负责外观改造并支付施工费,房屋内部装饰由村民自主完成。 

外观改造时,搬迁户成立了监督小组,全程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会手艺活儿的村民义务出工, 在大家的主动参与下,将原计划每户5万元的材料 费,降低至2.5 万—3万元。 

“我们既当设计师,又当监工。这房子住着舒服,还顺心。”在土店子村搬迁安置点,住户汪斯家的100平方米安置房已加盖到两层。房子采用四室一厅的布局,前有阳台开窗看景,后有晒台连着菜园, 成为了家庭式民宿的打卡点。 

“我家的庭院就是我的脸,也是一张个人名片。” 老党员张进先的房子也是精心设计的成果 :墙面刷上泥巴、屋顶翻盖琉璃瓦,院坝石墙镶嵌着党旗和“有困难找党员”的红字,原来普通的民居已经成为一处以红色文化为内涵的主题文化民宿。 

和张进先一样,村民张永翠也将自己的土坯房改成民宿,连续两年,夏季收入超过3万元。

 “每家庭院主题都符合主人身份,各有特点。” 村支书张文灿介绍说,有党员、退役军人的家庭, 在改造时融入红色、军旅等元素,让老屋变成一道风景。 

在政府奖补资金约70万元之外,土店子村安置点群众自发 投资约210万 元, 对特色民宿提 档升级。 目前房屋内部装修正在逐步推进, 预计2023年3月正式对外营业,户均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 

与土店子村类似, 巴东县通过乡镇、村 (社区)发展产业,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 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还有茶店子镇的茶庵寺村、沿渡河镇的石喊山村等。 

近年来,巴东县大力推进政策、项目向安置点聚集,因地制宜发展后扶产业,通过“农业产业+企业+民宿+搬迁群众”这一模式,累计投入资金12.56亿元,真正让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QQ截图20230327105552.jpg

“搬迁+治理” 搬迁户共画同心圆 

“社区内的羽毛球场已经修好,大家平时娱乐也有了地方,现在就想请大家说一说,如何把这个球场管好?”2月10日,巴东县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正举行“格格会”——以网格为单位组织的居民恳谈会,社区党委书记向容带着居民代表一边验收球场,一边征求意见。 

“共同缔造嘛,就要‘共’起来,羽毛球场是大家使用的,我们居民就要自己把它管好。”居民宋秀炳接下话茬。 

从车辆乱停乱放到有序停放,从无娱乐场所到修建羽毛球场,从垃圾遍地到绿化整治……居民眼 中的晴帆园社区,正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成立于2019年的晴帆园社区,是巴东县最“年轻”的社区,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居住全县3个乡镇、57个村(社区)的搬迁人口1015户2951 人。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搬迁群众能携手共画同心圆,得益于社区的基层治理。 

“我们就要逐渐培养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 们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向容介绍,他们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将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召开“格格会”,并开展“格格 夜访”活动,倾听心愿诉求,征集意见建议。 

向容表示,通过长期的努力与探索,安置区已形成“社区大党委 +10 个网格+N 个参与者”的 “1+10+N”的服务模式,即由社区大党委牵头下沉 单位,以党员带头示范、群众自愿参与、部门协作支持的方式,整合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各种服务, 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社区居民更是积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活动中。 在社区组织的“垃圾一日清”活动中,社区90岁高龄的老人江天普听到消息后,主动要求参与活动, 社区干部看到老人年纪大,担心老人的身体,劝老人休息一下。江天普说 :“社区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作为社区的居民,肯定要为自己的事情出力。” 

正是群众的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变美了,基础 设施完善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增强了。如今,在晴帆园社区,只要“九点半”广播一播出志愿活动,居民都会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 

安置点上建社区,“迁”变之中奔小康。晴帆园社区被评为“湖北省最美安置区”“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 

“巴东县非常重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表示,“搬 迁+”,是给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做加法。“通过优化提升社区软硬环境,推进社区管理便捷化、智能 化、精细化,巴东县真正让搬迁群众融入了新家园, 适应了新生活,开启了新征程!” ( 作者单位分别为 :高炜,湖北省巴东县融媒 体中心 ;洪绍勇、谭娟,湖北省巴东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