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西全南:构建“三联三强”机制 提升扶贫资产管理绩效

时间:2023-05-06 09:28:2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李兆伟 李志明

微信截图_20230506092937.png

针对扶贫资产后续管理中家底不清、职责不明、收益不稳、难于持续等突出问题,全南县探索构建“三联三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机制,在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家底的基础上,明确主体责任有人管,拓宽筹资渠道有钱管,保障常态长效有监管,促进公益性、到户类扶贫资产长期发挥作用,经营性扶贫资产持续稳定带动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账”联建强基础,解决家底不清不实的问题

坚持“自上而下”理资金与“自下而上”核资产相结合,全面梳理脱贫攻坚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等形成的扶贫资产,规范建立县级资产台账、行业部门分类台账、乡村明细台账。

一是账实相符核资产。按照分类别、分年度、分部门的原则,采取实物盘点与核实账务相结合的方式,下沉到村、到项目,对每个项目资产进行现场核查、拍照,形成《扶贫资产排查登记表》,全面核清资产现状。

二是分级分类管台账。按照到户类、公益性、经营性三类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分级分类、应纳尽纳,建立县级资产台账、行业部门分类台账、乡村明细台账。全流程登记从资产形成“入口”到资产使用“出口”相关联的20余项信息。

三是科学界定明产权。在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基础上,严格确认扶贫资产所有权。到户类资产归农户所有;在行政村内实施的扶贫项目所形成的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产权归属村集体,纳入农村“三资”管理;跨村、跨镇实施的扶贫项目所形成的扶贫资产,产权归利益关联镇或村所有。目前全县共登记确权资产23704个,资金78066.6万元。

微信截图_20230506092957.png

“三级”联动强管护,解决难于常态长效的问题

建立“有人管、有钱管、有监管”县乡村三级联动扶贫资产管护体系,做到“村级每月一管护、乡镇每季一检查、县级半年一督查”。

一是细化村级管护措施。制定村级扶贫项目资产管护制度、管理员考核制度,确保所有扶贫资产都有对应的管护人。落细分类管护责任。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护,村级加强指导和巡查;公益性资产主要安排公益性岗位管护,优先吸纳脱贫家庭劳动力参与管护;经营性资产由经营主体负责管护,以合同、协议形式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对整体打包给第三方进行市场化管护的村庄主干道、文化广场、公共厕所、污水处理设施等扶贫资产,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管护。建立分片巡查制度。按地域面积大小、资产总量多少,每个村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安排一名村干部包片,每月负责巡查一次片区内管护人责任落实情况。重点加强对资产管护公益性岗位履职情况巡查,做到每月一巡查一评价,作为公益性岗位考核主要依据。规范管护履职行为。向管护人统一发放“履职明白卡”,设立“管护责任公示牌”,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

二是实化乡镇监管责任。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总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乡村振兴工作站及驻村人员具体抓落实的督导推进体系,驻村领导及队员每季度对挂点村扶贫资产管护情况开展一次检查,点评存在问题,督促立行立改;各乡镇每季度按比例开展一次管护情况抽查,通报存在问题,全年实现全覆盖。对第三方管护的扶贫资产,由政府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管护协议,乡村两级通过“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监督第三方公司履职情况。

三是强化县级统筹保障。拓宽筹资渠道。建立“财政补助、村级提留、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通过行业部门牵头,对破损资产进行及时修复维护。制定产业项目收益分配使用指导意见,将扶贫资产后续管护作为收益支出的重要方面,提取不低于20%的资产收益作为后续管护资金。鼓励引导新乡贤、文明实践志愿者及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出力参与扶贫资产后续管护。纳入综合考核。建立由乡村振兴、财政、水利、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扶贫资产的联合监管,每半年开展一次督查,并将扶贫资产管护情况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微信截图_20230506093020.png

“三险”联防强收益,解决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

强化资产全流程风险防范,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收益分配规范、资产处置从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防范市场经营风险。重点围绕规模、效益、信用、带农益农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参与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的经济组织进行综合研判。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的,要以合同或协议形式明确经营期限、收益分配、风险防控等事项。

二是防范收益分配风险。制定资产收益管理制度,明确收益重点使用方向,分配方案和分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让广大农户在参与环境整治、倡导文明新风等活动中获得积分,增加收益,从制度上杜绝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

三是防范资产处置风险。严格落实“村级申请、乡镇审核、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县级审批、登记入账”资产处置流程,依规从严审批,不得“一处了之”。(作者单位:李兆伟 全南县委改革办  李志明 全南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巩固拓展    
资讯播报

江西全南:构建“三联三强”机制 提升扶贫资产管理绩效

时间:2023-05-06 09:28:2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李兆伟 李志明

微信截图_20230506092937.png

针对扶贫资产后续管理中家底不清、职责不明、收益不稳、难于持续等突出问题,全南县探索构建“三联三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机制,在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家底的基础上,明确主体责任有人管,拓宽筹资渠道有钱管,保障常态长效有监管,促进公益性、到户类扶贫资产长期发挥作用,经营性扶贫资产持续稳定带动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账”联建强基础,解决家底不清不实的问题

坚持“自上而下”理资金与“自下而上”核资产相结合,全面梳理脱贫攻坚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等形成的扶贫资产,规范建立县级资产台账、行业部门分类台账、乡村明细台账。

一是账实相符核资产。按照分类别、分年度、分部门的原则,采取实物盘点与核实账务相结合的方式,下沉到村、到项目,对每个项目资产进行现场核查、拍照,形成《扶贫资产排查登记表》,全面核清资产现状。

二是分级分类管台账。按照到户类、公益性、经营性三类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分级分类、应纳尽纳,建立县级资产台账、行业部门分类台账、乡村明细台账。全流程登记从资产形成“入口”到资产使用“出口”相关联的20余项信息。

三是科学界定明产权。在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基础上,严格确认扶贫资产所有权。到户类资产归农户所有;在行政村内实施的扶贫项目所形成的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产权归属村集体,纳入农村“三资”管理;跨村、跨镇实施的扶贫项目所形成的扶贫资产,产权归利益关联镇或村所有。目前全县共登记确权资产23704个,资金78066.6万元。

微信截图_20230506092957.png

“三级”联动强管护,解决难于常态长效的问题

建立“有人管、有钱管、有监管”县乡村三级联动扶贫资产管护体系,做到“村级每月一管护、乡镇每季一检查、县级半年一督查”。

一是细化村级管护措施。制定村级扶贫项目资产管护制度、管理员考核制度,确保所有扶贫资产都有对应的管护人。落细分类管护责任。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护,村级加强指导和巡查;公益性资产主要安排公益性岗位管护,优先吸纳脱贫家庭劳动力参与管护;经营性资产由经营主体负责管护,以合同、协议形式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对整体打包给第三方进行市场化管护的村庄主干道、文化广场、公共厕所、污水处理设施等扶贫资产,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管护。建立分片巡查制度。按地域面积大小、资产总量多少,每个村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安排一名村干部包片,每月负责巡查一次片区内管护人责任落实情况。重点加强对资产管护公益性岗位履职情况巡查,做到每月一巡查一评价,作为公益性岗位考核主要依据。规范管护履职行为。向管护人统一发放“履职明白卡”,设立“管护责任公示牌”,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

二是实化乡镇监管责任。建立乡镇党委书记总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乡村振兴工作站及驻村人员具体抓落实的督导推进体系,驻村领导及队员每季度对挂点村扶贫资产管护情况开展一次检查,点评存在问题,督促立行立改;各乡镇每季度按比例开展一次管护情况抽查,通报存在问题,全年实现全覆盖。对第三方管护的扶贫资产,由政府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管护协议,乡村两级通过“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监督第三方公司履职情况。

三是强化县级统筹保障。拓宽筹资渠道。建立“财政补助、村级提留、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通过行业部门牵头,对破损资产进行及时修复维护。制定产业项目收益分配使用指导意见,将扶贫资产后续管护作为收益支出的重要方面,提取不低于20%的资产收益作为后续管护资金。鼓励引导新乡贤、文明实践志愿者及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出力参与扶贫资产后续管护。纳入综合考核。建立由乡村振兴、财政、水利、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扶贫资产的联合监管,每半年开展一次督查,并将扶贫资产管护情况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

微信截图_20230506093020.png

“三险”联防强收益,解决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

强化资产全流程风险防范,建立市场风险防范、收益分配规范、资产处置从严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防范市场经营风险。重点围绕规模、效益、信用、带农益农能力等方面,加强对参与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的经济组织进行综合研判。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确定经营主体的,要以合同或协议形式明确经营期限、收益分配、风险防控等事项。

二是防范收益分配风险。制定资产收益管理制度,明确收益重点使用方向,分配方案和分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让广大农户在参与环境整治、倡导文明新风等活动中获得积分,增加收益,从制度上杜绝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

三是防范资产处置风险。严格落实“村级申请、乡镇审核、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县级审批、登记入账”资产处置流程,依规从严审批,不得“一处了之”。(作者单位:李兆伟 全南县委改革办  李志明 全南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