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日照·重庆黔江 创新“五转”共树协作样板

时间:2023-08-02 19:06:5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2010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重庆市黔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谋划推动鲁渝协作新篇章,拓展合作广度深度,打造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不断探索推出“五转”协作机制,以“山海之情”,浇灌“协作之花”,催生“发展之果”。

转“单向帮扶”为“双向互动”,下好齐抓共管“一盘棋”。建立“领导定期互访、干部因需互派、单位结对互联”机制,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联席会议14次、带头互访23次,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帮扶协作重要事项。遴选33个关键岗位互派优秀党政干部挂职,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69期,累计开展“县县、县乡、镇村、村企、校校、院院”结对子33对,分层分类协作互动。助力黔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开局全面乡村振兴,帮助黔江成为全国首批贫困县脱贫摘帽案例样本区县、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成效考核连续4年获得“两好一优”先进等次,原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赞誉“黔江是新时代脱贫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转“资金帮扶”为“产业驱动”,建强长效后劲“一条链”。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坚持“绝不能给钱给物了事”,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围绕黔江发展大局落实项目、投入资金、布局产业,向协作产业链要持久驱动力。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2个,日照市真金白银的“投入”正源源不断的变成黔江老百姓的“收入”。高标准打造黔江—日照飞地经济产业园,协调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7家山东重点规模企业赴黔江,对接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事宜。建成集基地培育、缫丝生产、食品加工、丝绸制品于一体的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助力黔江茧丝绸全产业链今年将实现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9%。在太极镇打造占地2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搭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平台。新引进无花果加工、酿造、水产养殖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无花果种植基地3200亩。

转“点上帮扶”为“扩面带动”,织就帮扶协作“一张网”。本着“黔江所需、日照所能”的原则,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劳务、科技、群团等领域协作,实现协作从点到面、从线到网的转变。采取“集中研修+跟岗培训+返岗实践”协作模式,互派240余名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开展学习交流,举办专题讲座、示范教学180余场次,惠及中小学教师1.3万余人次。采取“点对点”双向对接模式,每年转移就业300余人。援建就业帮扶车间2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290余人。常态化举办劳务协作,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采取“前方支医专家+后方组团帮扶+远程医疗会诊”协作模式,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项目,救治患者86人;为225人次实施225台冠心病介入手术。实施“站立行动—髋膝关节置换”项目,累计为307名困难群众实施332个关节置换手术,减免医疗费用848万元,被原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全国典型专刊推广。

转“消费帮扶”为“共享拉动”,构筑高效便捷“一座桥”。协调开通鲁渝协作“黔江—日照”对口城市首条航线,成功搭建起两地人文交流、经贸往来、协作互访的快捷通道,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连谊桥”“致富线”。拓宽线上线下对接平台,两地双向设立专馆专区25个,助力两地农特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远、卖得好,“当山珍遇上海鲜”成为两地餐桌的一种新时尚,仅2022以来就销售特色农产品8000余万元。携手推出“赴日照看海、来黔江看山”旅游品牌,实现两地旅游资源捆绑推介、联合促销、游客互送,带动组团游客20余万人次。黔江积极借助“空中快线”,把招商引资的触角迅速延伸到日照、青岛等地,近年来依托航线引进招商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5.3亿元。

转“分块帮扶”为“整合联动”,拧成归口统筹“一股绳”。按照恪守社会帮扶总体框架和纪律要求,摒弃“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错误观念,通过“资金池”“项目库”对所有帮扶协作资源进行归口管理、统筹调配,防止“撒胡椒面”、各自为阵。协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市内对口协同发展、市级部门集团帮扶、企业帮扶各方力量,完善“1+1+3、1+9+52”分层分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体系,构建起“五位一体”社会帮扶大格局,累计统筹打捆各块帮扶资金5.4亿元,打包各类帮扶项目280余个。在中信集团定点帮扶中,累计实施帮扶项目42个,落实帮扶资金5190万元,发放信贷、信托资金超30亿元。市内帮扶协作中,创造了享誉武陵的“金溪被服”“金溪护工”“金溪农场”“三金品牌”,支持创建的区域首个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为黔江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50家企业帮扶资源直达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5000余个就业岗位精准配置到人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协同振兴    

山东日照·重庆黔江 创新“五转”共树协作样板

时间:2023-08-02 19:06:5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2010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重庆市黔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谋划推动鲁渝协作新篇章,拓展合作广度深度,打造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不断探索推出“五转”协作机制,以“山海之情”,浇灌“协作之花”,催生“发展之果”。

转“单向帮扶”为“双向互动”,下好齐抓共管“一盘棋”。建立“领导定期互访、干部因需互派、单位结对互联”机制,两地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联席会议14次、带头互访23次,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察帮扶协作重要事项。遴选33个关键岗位互派优秀党政干部挂职,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69期,累计开展“县县、县乡、镇村、村企、校校、院院”结对子33对,分层分类协作互动。助力黔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开局全面乡村振兴,帮助黔江成为全国首批贫困县脱贫摘帽案例样本区县、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成效考核连续4年获得“两好一优”先进等次,原国务院扶贫办领导赞誉“黔江是新时代脱贫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转“资金帮扶”为“产业驱动”,建强长效后劲“一条链”。既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坚持“绝不能给钱给物了事”,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围绕黔江发展大局落实项目、投入资金、布局产业,向协作产业链要持久驱动力。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02个,日照市真金白银的“投入”正源源不断的变成黔江老百姓的“收入”。高标准打造黔江—日照飞地经济产业园,协调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7家山东重点规模企业赴黔江,对接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事宜。建成集基地培育、缫丝生产、食品加工、丝绸制品于一体的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助力黔江茧丝绸全产业链今年将实现产值10亿元,同比增长9%。在太极镇打造占地200亩的农产品加工园,搭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平台。新引进无花果加工、酿造、水产养殖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成无花果种植基地3200亩。

转“点上帮扶”为“扩面带动”,织就帮扶协作“一张网”。本着“黔江所需、日照所能”的原则,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劳务、科技、群团等领域协作,实现协作从点到面、从线到网的转变。采取“集中研修+跟岗培训+返岗实践”协作模式,互派240余名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开展学习交流,举办专题讲座、示范教学180余场次,惠及中小学教师1.3万余人次。采取“点对点”双向对接模式,每年转移就业300余人。援建就业帮扶车间2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290余人。常态化举办劳务协作,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采取“前方支医专家+后方组团帮扶+远程医疗会诊”协作模式,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项目,救治患者86人;为225人次实施225台冠心病介入手术。实施“站立行动—髋膝关节置换”项目,累计为307名困难群众实施332个关节置换手术,减免医疗费用848万元,被原国务院扶贫办作为全国典型专刊推广。

转“消费帮扶”为“共享拉动”,构筑高效便捷“一座桥”。协调开通鲁渝协作“黔江—日照”对口城市首条航线,成功搭建起两地人文交流、经贸往来、协作互访的快捷通道,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连谊桥”“致富线”。拓宽线上线下对接平台,两地双向设立专馆专区25个,助力两地农特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远、卖得好,“当山珍遇上海鲜”成为两地餐桌的一种新时尚,仅2022以来就销售特色农产品8000余万元。携手推出“赴日照看海、来黔江看山”旅游品牌,实现两地旅游资源捆绑推介、联合促销、游客互送,带动组团游客20余万人次。黔江积极借助“空中快线”,把招商引资的触角迅速延伸到日照、青岛等地,近年来依托航线引进招商项目5个、合同投资额5.3亿元。

转“分块帮扶”为“整合联动”,拧成归口统筹“一股绳”。按照恪守社会帮扶总体框架和纪律要求,摒弃“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错误观念,通过“资金池”“项目库”对所有帮扶协作资源进行归口管理、统筹调配,防止“撒胡椒面”、各自为阵。协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市内对口协同发展、市级部门集团帮扶、企业帮扶各方力量,完善“1+1+3、1+9+52”分层分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体系,构建起“五位一体”社会帮扶大格局,累计统筹打捆各块帮扶资金5.4亿元,打包各类帮扶项目280余个。在中信集团定点帮扶中,累计实施帮扶项目42个,落实帮扶资金5190万元,发放信贷、信托资金超30亿元。市内帮扶协作中,创造了享誉武陵的“金溪被服”“金溪护工”“金溪农场”“三金品牌”,支持创建的区域首个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黔江孵化中心为黔江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50家企业帮扶资源直达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5000余个就业岗位精准配置到人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