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西灵丘:激发文化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10-13 14:54:42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马明清

“人心齐泰山移,今年咱们比赛能拿到一等奖,就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结果。”尽管时间已经过去2个多月了,但说起全县农民运动会暨赵北乡农民运动会来,灵丘县赵北乡上红峪村的村民李喜红仍然激动不已。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617.png

灵丘县第六届暨赵北乡第七届农民运动会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灵丘县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扎实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文化“惠”民,和美县域显朝气

已经两三年了,每天的早晚时间,在落水河乡巨羊驼村文化活动中心的院子里,总是汇聚起二十多名妇女,她们或扭动身子起舞、或跟着音乐高歌,亦或是坐在图书室里翻阅图书。尽管舞的不是那么标准,歌也经常性跑调,但依然难挡她们的投入和快乐。

“过去,没事干就打麻将、玩扑克,现在是没事就往村文化活动中心跑,跳舞、唱歌、看书,别看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女人了,生活可浪漫了!”该村村民王春娥乐呵呵地说。

繁荣乡村文化,前提是完善好乡村文化设施。该县11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18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免费开放县文化馆、博物馆、乡村文化室,为“全民阅读、全民学习”提供了平台;加大移动音响、流动文化车等设施投放力度,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特别是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大同市首个“城市书房”更是成为“文化灵丘”的新名片。2022年文化馆(站)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图书馆服务读者6500余人次,提供信息查询5000余次;博物馆、纪念馆年接待游客参观学习82.5万余人次。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645.png

           城市书房

文化建设需要人才引领。“近几年,我们平均每年打造乡村群众文艺队伍30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8人、乡村文化带头人50人。”该县文化馆馆长郭文珊如是说。在该县提到刘国宁、陈大兴、张艮、邓花等不少人,可谓妇幼皆知。“文化人才带动+爱好者参与+政府部门和乡镇村支持”的多元文化服务体系,使得该县实现了村村都有文艺队,随时都能舞、随时都能唱。

“我们杨庄村是灵丘非常偏远的山村,‘杨庄过年听下关’,那是过去,现在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看戏、看电影、看文艺表演!”该村80多岁的村民  激动地说。县文旅局的副局长王秀权介绍:为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年平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300场、“送文艺下乡”30余场。

“以前,我对看戏和唱戏非常反感,总感觉咿咿呀呀的,一句也听不懂,现在居然成了小戏迷!”谈到县罗罗腔传习中心走进学生课堂,马上就要成为六年级学生的刘志一脸的开心。戏曲知识讲解、表演技艺展示、现场教学互动,灵丘县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平型关文化旅游节、活动丰富多彩的元宵节、趣味横生的农民运动会、喜庆的农民丰收节、车河有机论坛等都是是年年举行,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又举办了全国“村晚”。下关乡插秧节、柳科乡芍药节、山水北泉荷花节、门头水乡农耕文化季、花塔艺术节、赵北乡农耕文化季、黑龙河村乡村文化旅游节、福田灯会等等,若说乡村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而且多彩。搭好舞台,好唱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尽显灵丘的和美和朝气。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929.png

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山西省灵丘县门头水乡“秋季村晚” 在该县落水河乡门头农耕文化园举行 

文化“富”民,文旅产业放异彩

每逢周六或节假日,家住红石塄乡红石塄村的王春兰心情是格外的激动。她早早地安顿好家里,便和村里其他演出人员乘车赶往北泉村的荷塘舞台,参加北泉实景演出。已经三年多了,每一次登上舞台,她的内心都是无比的幸福!“参加演出,不仅锻炼身体,也是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们的北泉实景演出和龙渠沟实景演出,已经成为了全乡文旅产业的一张靓丽的招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游玩观看。”

北泉实景演出由百姓自己演自己,将本地历史及风俗编成一部实景剧,实景剧接地气,有张力,更富感染力。上北泉村党支部原书记郑海水介绍,每年从五一至国庆节前后 ,五六个月的时间,周边县市,甚至河北省、北京市的观众也慕名前来观看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每年演出40余场,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拉动当地收入280万元,直接带动上、下北泉村60余户村民经营的饭店、民宿、摊位等,户均增收8000元。

“来灵丘游玩,让你乐不思蜀。灵丘山水美,厚重的当地文化,更让人享受!”从红色景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出来,在含水人家参观时,看到当地大涧道情、红石塄秧歌、北水芦小曲等非遗演出,来自河南的张先生深有感触的说。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景区,大涧道情、红石塄秧歌、北水芦小曲等非遗演出和云彩灯、打铁花、舞龙舞狮等非遗技艺在全县各景区景点演出得到游客的高度称赞。这一举措,提升了景点的品味,吸引了游客,有力推动了全县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715.png

非遗进景区

“来灵丘游玩,精美的文创产品是绝对不能错过!”在灵丘旅游集散中心的“灵丘百工坊”里,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工艺铁壶制作、麦秸画、剪纸、草编、宫灯、有机农产品等30多个手工艺品品种和300多件文创产品让游客大饱眼福,购买留念。

“目前全县共有20多家公司(个体)从事文创项目的经营开发,文创产品都进入全县各个景点,深受游客的青睐。为了推动文创产业,今年县里又打造了小寨村灵丘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张高铁壶、杨氏面塑技艺等11项非遗项目进驻产业园,所有工坊完成了挂牌,已产生了一定经济收益。”县文旅公司经理冯建军说。

“以前打工没处去,这几年不同了,咱自己给自己打工,既顾及了家,也挣到了钱!”50多岁李秀兰从小喜欢草编,在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开始从事草编,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活居然让自己一年轻轻松松挣一两万元。

文化“强”民,乡村发展添引擎

乡贤队“路见不平”送“理”,和风细雨教化,全村邻里矛盾少了,不和谐的家庭少了,好吃懒做的人不见了,无事生非的没了;巾帼队“劝、带、帮”引领新风尚,远离陋习,村子文艺队队伍壮大到了100多人,而且名气大振;党员队宣讲政策,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10年前, 武灵镇黑龙河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村落,而如今却成了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明星村。“用文化凝聚民心,三支文化队伍的引领为村子的发展又装了新发动机。”村党支部书记刘忠孝如是总结经验。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736.png

黑龙河村中秋节全村60岁以上村民亲情聚会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咱不能拉后腿,咱也要为咱黑龙河村的发展添砖加瓦。”文化聚力在黑龙河村体现的特别感人: 村庄后边一片杂草地,周围的群众联手将这开辟成了一处小公园。村里举办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村民自觉地担负保洁、保安的职责。庆中秋、迎国庆,村里举办花甲老人亲情聚会,妇女们自告奋勇干后勤。当天,村民们合影包饺子聚餐 ,全村人欢乐无比。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村子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搬迁到城里居住的80多岁的退休干部老党员杜青叶欣喜于村风的变化,也积极助力村庄建设,拿出10万元的全部积蓄捐给村子。

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润物无声地激发人的内生动力。70岁的李健是该县赵北乡草滩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监测户。他说:“乡里举办的农民运动会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人要不甘现状,要有信心。”今年年初,他在县工信局驻草滩村工作队和赵北乡村两级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了全村一百二十亩土地开始种植蔬菜,种植40多亩西葫芦,40多亩豆角,20多亩玉米和马铃薯,走上了自主创业路,同时还解决了草滩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7月29日到8月1日,灵丘连续强降雨,造成了该县南山区群众受灾。李健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为受灾最严重的上寨镇灾区群众捐赠一万斤西葫芦。

文化催生文明与和谐。以传承发扬“尊老敬老友爱互助”传统美德的德贤爱心志愿服务队在灵丘大名鼎鼎。由该服务队在该县石家田乡石家田村和武灵镇大作村成立的“爱心小食堂”,解决了两个村子农村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吃饭难的问题,让老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成为了灵丘县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农村养老的一条途径。(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新闻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文化振兴    

山西灵丘:激发文化活力 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10-13 14:54:42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马明清

“人心齐泰山移,今年咱们比赛能拿到一等奖,就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结果。”尽管时间已经过去2个多月了,但说起全县农民运动会暨赵北乡农民运动会来,灵丘县赵北乡上红峪村的村民李喜红仍然激动不已。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617.png

灵丘县第六届暨赵北乡第七届农民运动会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灵丘县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基础,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扎实培植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文化“惠”民,和美县域显朝气

已经两三年了,每天的早晚时间,在落水河乡巨羊驼村文化活动中心的院子里,总是汇聚起二十多名妇女,她们或扭动身子起舞、或跟着音乐高歌,亦或是坐在图书室里翻阅图书。尽管舞的不是那么标准,歌也经常性跑调,但依然难挡她们的投入和快乐。

“过去,没事干就打麻将、玩扑克,现在是没事就往村文化活动中心跑,跳舞、唱歌、看书,别看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女人了,生活可浪漫了!”该村村民王春娥乐呵呵地说。

繁荣乡村文化,前提是完善好乡村文化设施。该县11个乡镇全部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18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免费开放县文化馆、博物馆、乡村文化室,为“全民阅读、全民学习”提供了平台;加大移动音响、流动文化车等设施投放力度,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特别是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大同市首个“城市书房”更是成为“文化灵丘”的新名片。2022年文化馆(站)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图书馆服务读者6500余人次,提供信息查询5000余次;博物馆、纪念馆年接待游客参观学习82.5万余人次。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645.png

           城市书房

文化建设需要人才引领。“近几年,我们平均每年打造乡村群众文艺队伍30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8人、乡村文化带头人50人。”该县文化馆馆长郭文珊如是说。在该县提到刘国宁、陈大兴、张艮、邓花等不少人,可谓妇幼皆知。“文化人才带动+爱好者参与+政府部门和乡镇村支持”的多元文化服务体系,使得该县实现了村村都有文艺队,随时都能舞、随时都能唱。

“我们杨庄村是灵丘非常偏远的山村,‘杨庄过年听下关’,那是过去,现在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看戏、看电影、看文艺表演!”该村80多岁的村民  激动地说。县文旅局的副局长王秀权介绍:为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县年平均完成“送戏下乡”演出300场、“送文艺下乡”30余场。

“以前,我对看戏和唱戏非常反感,总感觉咿咿呀呀的,一句也听不懂,现在居然成了小戏迷!”谈到县罗罗腔传习中心走进学生课堂,马上就要成为六年级学生的刘志一脸的开心。戏曲知识讲解、表演技艺展示、现场教学互动,灵丘县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平型关文化旅游节、活动丰富多彩的元宵节、趣味横生的农民运动会、喜庆的农民丰收节、车河有机论坛等都是是年年举行,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又举办了全国“村晚”。下关乡插秧节、柳科乡芍药节、山水北泉荷花节、门头水乡农耕文化季、花塔艺术节、赵北乡农耕文化季、黑龙河村乡村文化旅游节、福田灯会等等,若说乡村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而且多彩。搭好舞台,好唱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尽显灵丘的和美和朝气。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929.png

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山西省灵丘县门头水乡“秋季村晚” 在该县落水河乡门头农耕文化园举行 

文化“富”民,文旅产业放异彩

每逢周六或节假日,家住红石塄乡红石塄村的王春兰心情是格外的激动。她早早地安顿好家里,便和村里其他演出人员乘车赶往北泉村的荷塘舞台,参加北泉实景演出。已经三年多了,每一次登上舞台,她的内心都是无比的幸福!“参加演出,不仅锻炼身体,也是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我们的北泉实景演出和龙渠沟实景演出,已经成为了全乡文旅产业的一张靓丽的招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游玩观看。”

北泉实景演出由百姓自己演自己,将本地历史及风俗编成一部实景剧,实景剧接地气,有张力,更富感染力。上北泉村党支部原书记郑海水介绍,每年从五一至国庆节前后 ,五六个月的时间,周边县市,甚至河北省、北京市的观众也慕名前来观看演出,几乎场场爆满。每年演出40余场,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拉动当地收入280万元,直接带动上、下北泉村60余户村民经营的饭店、民宿、摊位等,户均增收8000元。

“来灵丘游玩,让你乐不思蜀。灵丘山水美,厚重的当地文化,更让人享受!”从红色景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出来,在含水人家参观时,看到当地大涧道情、红石塄秧歌、北水芦小曲等非遗演出,来自河南的张先生深有感触的说。

近年来,该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景区,大涧道情、红石塄秧歌、北水芦小曲等非遗演出和云彩灯、打铁花、舞龙舞狮等非遗技艺在全县各景区景点演出得到游客的高度称赞。这一举措,提升了景点的品味,吸引了游客,有力推动了全县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715.png

非遗进景区

“来灵丘游玩,精美的文创产品是绝对不能错过!”在灵丘旅游集散中心的“灵丘百工坊”里,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工艺铁壶制作、麦秸画、剪纸、草编、宫灯、有机农产品等30多个手工艺品品种和300多件文创产品让游客大饱眼福,购买留念。

“目前全县共有20多家公司(个体)从事文创项目的经营开发,文创产品都进入全县各个景点,深受游客的青睐。为了推动文创产业,今年县里又打造了小寨村灵丘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张高铁壶、杨氏面塑技艺等11项非遗项目进驻产业园,所有工坊完成了挂牌,已产生了一定经济收益。”县文旅公司经理冯建军说。

“以前打工没处去,这几年不同了,咱自己给自己打工,既顾及了家,也挣到了钱!”50多岁李秀兰从小喜欢草编,在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开始从事草编,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活居然让自己一年轻轻松松挣一两万元。

文化“强”民,乡村发展添引擎

乡贤队“路见不平”送“理”,和风细雨教化,全村邻里矛盾少了,不和谐的家庭少了,好吃懒做的人不见了,无事生非的没了;巾帼队“劝、带、帮”引领新风尚,远离陋习,村子文艺队队伍壮大到了100多人,而且名气大振;党员队宣讲政策,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10年前, 武灵镇黑龙河村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村落,而如今却成了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一个明星村。“用文化凝聚民心,三支文化队伍的引领为村子的发展又装了新发动机。”村党支部书记刘忠孝如是总结经验。 微信截图_20231013145736.png

黑龙河村中秋节全村60岁以上村民亲情聚会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咱不能拉后腿,咱也要为咱黑龙河村的发展添砖加瓦。”文化聚力在黑龙河村体现的特别感人: 村庄后边一片杂草地,周围的群众联手将这开辟成了一处小公园。村里举办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村民自觉地担负保洁、保安的职责。庆中秋、迎国庆,村里举办花甲老人亲情聚会,妇女们自告奋勇干后勤。当天,村民们合影包饺子聚餐 ,全村人欢乐无比。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村子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搬迁到城里居住的80多岁的退休干部老党员杜青叶欣喜于村风的变化,也积极助力村庄建设,拿出10万元的全部积蓄捐给村子。

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润物无声地激发人的内生动力。70岁的李健是该县赵北乡草滩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监测户。他说:“乡里举办的农民运动会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人要不甘现状,要有信心。”今年年初,他在县工信局驻草滩村工作队和赵北乡村两级的大力帮助下,通过土地流转,整合了全村一百二十亩土地开始种植蔬菜,种植40多亩西葫芦,40多亩豆角,20多亩玉米和马铃薯,走上了自主创业路,同时还解决了草滩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7月29日到8月1日,灵丘连续强降雨,造成了该县南山区群众受灾。李健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为受灾最严重的上寨镇灾区群众捐赠一万斤西葫芦。

文化催生文明与和谐。以传承发扬“尊老敬老友爱互助”传统美德的德贤爱心志愿服务队在灵丘大名鼎鼎。由该服务队在该县石家田乡石家田村和武灵镇大作村成立的“爱心小食堂”,解决了两个村子农村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吃饭难的问题,让老人们感受到新时代的美好,成为了灵丘县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农村养老的一条途径。(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新闻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