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粤黔协作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3-12-20 17:14:0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田晓婷 胡朝阳 杨正怡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提出以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为抓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三年来,东西部协作省(区、市)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中,广东省和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紧扣“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总要求,以推动“一县一园”建设,特别是共建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开展产业协作,不断推动粤黔协作走深走实。

截至2023年底,在粤黔协作工作队助力下,遵循“因地制宜、利旧建新”原则,落地贵州的共建农业产业园数量达到98个,贵州66个脱贫县实现“一县一园”全覆盖。面对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区位环境优势,广东如何助力贵州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提质增效?我们分赴多地进行调研考察。

图片4.png

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全境高原的茶区。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初步形成,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

巩固供应链,技术赋能农特产品的供给能力

“广州市天河区这3年给予了全产业链帮扶,帮助我们收入翻了十多倍,现在老百姓们都看到了古树茶的希望。”在毕节市七星太极古茶树产业园,太极古树茶加工厂厂长助理赵朝文笑着说。他还表示“以往没有茶厂,老百姓自己制作的茶叶叫做‘杆杆茶’,口味略带苦涩,需要用陶土茶罐熬煮,在市场上每斤只能卖5—10元。随着工艺改良和技术升级,古树茶口感大幅提升,从村民收购鲜茶的价格也上升至20元每斤,清明前后的春茶收购价最高达到120元每斤。”

伴随生产能力提升,“太极古茶”逐步开始进入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轨道,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太极古茶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得益于抓住粤黔“一县一园”建设契机,立足七星关地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以及广州市帮扶团队的科研技术和专家人才赋能,聚焦七星关区太极古茶树的优异品种选育和加工技术的改良。

广州帮扶团队通过成立七星太极古树茶树研究专家工作站,开展了对优良核心种质的筛选和考察。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种室主任吴华玲指出,工作站专家长期以来通过单株种茶试制的过程,成功筛选出了两个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最适合制作高档红茶的单株。在对103个单株进行短穗扦插繁育以及对单株叶片细胞学和生化组份进行检测,进一步筛选出了10个优良核心种质,为太极古树茶的保护扩繁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加工技术改良方面,七星太极古茶树产业园依托现有经验做法,联合广东省的茶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太极红茶》《太极古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以此传授毕节古树茶的标准化种植流程和采茶技巧,包括茶叶的采摘时间、鲜叶的处理方式、炒青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揉捻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发酵的环境要求等方面。通过传承和推广技术规程,太极古茶的加工工艺成熟度不断提升,从而加快优质茶叶的供给能力。

2023年,七星太极古茶树产业园的茶叶种植面积达5.45万亩,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当地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茶叶总产值超过9500万元;另一方面,农户人均收入得到显著提升,平均增幅在3000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工作站的作用,为太极古茶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吴华玲表示,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深化粤黔协作成果,继续做好茶叶的选育工作,依托“种业芯片”提升太极古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七星关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5.png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帮助下,独山县利用东西部消费协作机制搭建独山至粤港澳大湾区“黔品入湾”销售平台,助推独山鲜豇豆、茄子、蛋鸡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

延伸产业链,资金赋能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水平

走进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贵州秀峰食品有限公司的酸豇豆加工生产车间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清洗、浸泡、封装腌制……一道道工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广州东西部协作资金扶持下,公司2021年落地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得益于东西部协作队大力推广豇豆种植的前期帮扶,供给到园区内的豇豆越来越多。贵州秀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哲祥介绍道。“公司在独山县共设置有20个豇豆收购点,每天平均收购量可达到20万斤,其中,超三成的鲜豇豆将运到车间进行深加工,然后把这些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总经理黄哲祥指着一旁的展示柜上的酸豇豆、泡椒等产品进一步补充道。

为进一步提升农特产品的附加价值,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的形式加速产品精深加工的效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园区内精深加工企业的聚集效应。以豇豆深加工为例,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流通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升产业链布局的完整性。依托广州东西部协作资金,不仅引进多家广东企业,提供包装材料供应和运输服务,还投资建设制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包装、烘干等多条配套生产线,以产业链的完整性为抓手,确保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畅通,从而提升产品深加工的效率。二是积极引导企业产品端创新以提升产业链布局的差异化。园区积极引进彩椒酱、香菇牛肉酱、红油酸豇豆等不同终端产品的生产线,引导域内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豇豆精深加工产品。以最终产品的多样性为抓手,提升产品深加工的质量。

豇豆产业的发展仅是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粤黔协作工作队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57万元,在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建设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车间、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蛋鸡标准养殖场、麻尾镇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等13个项目,不仅搭建起独山农业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进一步扩建园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提质增效,全面推动独山县乡村振兴上台阶。

图片6.png

为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粤黔两地在门票、酒店等方面均给出优惠,同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做优服务,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重塑价值链,产业融合提升农特产品的附加值

踏入雷山县杨柳村食用菌产业园区,一幅景象令人振奋:无数赤松茸娇嫩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搬运、分拣和包装,整个园区洋溢着忙碌充实和朝气蓬勃的气氛。

作为黔东南州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产业园区通过引进广东地区的环境控制和科学的培养技术,优质的食用菌产品2022年实现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当地近4000人。“食用菌产业园区,甚至说整个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的发展得益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对雷山的倾力支持。”雷山县委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道。

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由广东万卷实业集团签约投资建设,借鉴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经验,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结合雷山县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建设了茶、预制菜、食用菌、米酒、山泉水饮品、银饰及手工艺品六个细分领域产业园区。

“一园六区”的产业布局从优化整合农业产业体系发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两个方面实现产品价值提升。就推动农业现代化而言,一方面,通过引进广东省企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优化土地利用和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在促进农作物的高效生产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实现规模效应和特色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尤其是采取“1+N”的模式,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就推动旅游产业化而言,一方面,一园六区的布产业局将着眼于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通过优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配置,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增加旅游设施的投入,以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和不同环节价值创造过程,进一步打造“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的综合度假区,实现产品总体价值的大幅提升。

 未来,雷山县将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整合现有的基础上,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企业做一些产业项目,让当地老百姓参与到产业园的发展中来,实现企业群众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佛山市挂职雷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志容介绍道。(供稿单位: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协同振兴    

粤黔协作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3-12-20 17:14:0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田晓婷 胡朝阳 杨正怡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提出以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为抓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三年来,东西部协作省(区、市)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中,广东省和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紧扣“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总要求,以推动“一县一园”建设,特别是共建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开展产业协作,不断推动粤黔协作走深走实。

截至2023年底,在粤黔协作工作队助力下,遵循“因地制宜、利旧建新”原则,落地贵州的共建农业产业园数量达到98个,贵州66个脱贫县实现“一县一园”全覆盖。面对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区位环境优势,广东如何助力贵州实现现代化农业的提质增效?我们分赴多地进行调研考察。

图片4.png

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全境高原的茶区。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初步形成,进入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

巩固供应链,技术赋能农特产品的供给能力

“广州市天河区这3年给予了全产业链帮扶,帮助我们收入翻了十多倍,现在老百姓们都看到了古树茶的希望。”在毕节市七星太极古茶树产业园,太极古树茶加工厂厂长助理赵朝文笑着说。他还表示“以往没有茶厂,老百姓自己制作的茶叶叫做‘杆杆茶’,口味略带苦涩,需要用陶土茶罐熬煮,在市场上每斤只能卖5—10元。随着工艺改良和技术升级,古树茶口感大幅提升,从村民收购鲜茶的价格也上升至20元每斤,清明前后的春茶收购价最高达到120元每斤。”

伴随生产能力提升,“太极古茶”逐步开始进入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轨道,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太极古茶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得益于抓住粤黔“一县一园”建设契机,立足七星关地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以及广州市帮扶团队的科研技术和专家人才赋能,聚焦七星关区太极古茶树的优异品种选育和加工技术的改良。

广州帮扶团队通过成立七星太极古树茶树研究专家工作站,开展了对优良核心种质的筛选和考察。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种室主任吴华玲指出,工作站专家长期以来通过单株种茶试制的过程,成功筛选出了两个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最适合制作高档红茶的单株。在对103个单株进行短穗扦插繁育以及对单株叶片细胞学和生化组份进行检测,进一步筛选出了10个优良核心种质,为太极古树茶的保护扩繁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加工技术改良方面,七星太极古茶树产业园依托现有经验做法,联合广东省的茶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太极红茶》《太极古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以此传授毕节古树茶的标准化种植流程和采茶技巧,包括茶叶的采摘时间、鲜叶的处理方式、炒青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揉捻的力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发酵的环境要求等方面。通过传承和推广技术规程,太极古茶的加工工艺成熟度不断提升,从而加快优质茶叶的供给能力。

2023年,七星太极古茶树产业园的茶叶种植面积达5.45万亩,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当地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方面,茶叶总产值超过9500万元;另一方面,农户人均收入得到显著提升,平均增幅在3000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工作站的作用,为太极古茶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吴华玲表示,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深化粤黔协作成果,继续做好茶叶的选育工作,依托“种业芯片”提升太极古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七星关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5.png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帮助下,独山县利用东西部消费协作机制搭建独山至粤港澳大湾区“黔品入湾”销售平台,助推独山鲜豇豆、茄子、蛋鸡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

延伸产业链,资金赋能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水平

走进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贵州秀峰食品有限公司的酸豇豆加工生产车间内,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清洗、浸泡、封装腌制……一道道工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广州东西部协作资金扶持下,公司2021年落地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得益于东西部协作队大力推广豇豆种植的前期帮扶,供给到园区内的豇豆越来越多。贵州秀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哲祥介绍道。“公司在独山县共设置有20个豇豆收购点,每天平均收购量可达到20万斤,其中,超三成的鲜豇豆将运到车间进行深加工,然后把这些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总经理黄哲祥指着一旁的展示柜上的酸豇豆、泡椒等产品进一步补充道。

为进一步提升农特产品的附加价值,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的形式加速产品精深加工的效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延伸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园区内精深加工企业的聚集效应。以豇豆深加工为例,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流通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提升产业链布局的完整性。依托广州东西部协作资金,不仅引进多家广东企业,提供包装材料供应和运输服务,还投资建设制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包装、烘干等多条配套生产线,以产业链的完整性为抓手,确保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畅通,从而提升产品深加工的效率。二是积极引导企业产品端创新以提升产业链布局的差异化。园区积极引进彩椒酱、香菇牛肉酱、红油酸豇豆等不同终端产品的生产线,引导域内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豇豆精深加工产品。以最终产品的多样性为抓手,提升产品深加工的质量。

豇豆产业的发展仅是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粤黔协作工作队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57万元,在黄埔•独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建设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车间、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蛋鸡标准养殖场、麻尾镇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等13个项目,不仅搭建起独山农业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进一步扩建园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提质增效,全面推动独山县乡村振兴上台阶。

图片6.png

为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粤黔两地在门票、酒店等方面均给出优惠,同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做优服务,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重塑价值链,产业融合提升农特产品的附加值

踏入雷山县杨柳村食用菌产业园区,一幅景象令人振奋:无数赤松茸娇嫩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搬运、分拣和包装,整个园区洋溢着忙碌充实和朝气蓬勃的气氛。

作为黔东南州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产业园区通过引进广东地区的环境控制和科学的培养技术,优质的食用菌产品2022年实现产值超5000万元,带动当地近4000人。“食用菌产业园区,甚至说整个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的发展得益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对雷山的倾力支持。”雷山县委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道。

雷山县“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由广东万卷实业集团签约投资建设,借鉴佛山“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经验,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结合雷山县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建设了茶、预制菜、食用菌、米酒、山泉水饮品、银饰及手工艺品六个细分领域产业园区。

“一园六区”的产业布局从优化整合农业产业体系发力,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两个方面实现产品价值提升。就推动农业现代化而言,一方面,通过引进广东省企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优化土地利用和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在促进农作物的高效生产的同时,实现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实现规模效应和特色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尤其是采取“1+N”的模式,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形成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就推动旅游产业化而言,一方面,一园六区的布产业局将着眼于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通过优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配置,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增加旅游设施的投入,以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加速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和不同环节价值创造过程,进一步打造“文化+生态+旅游”一体化的综合度假区,实现产品总体价值的大幅提升。

 未来,雷山县将引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整合现有的基础上,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企业做一些产业项目,让当地老百姓参与到产业园的发展中来,实现企业群众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佛山市挂职雷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志容介绍道。(供稿单位: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