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淅川 :小粉条成就“大产业”

时间:2023-12-27 09:04:0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丁艳 李雪山

隆冬腊月上冻天,农家漏粉正当时。12月19日,走进淅川县上集镇杨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粉条,高挂下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之前我们想赚钱,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还好村里面探索出了这么一条致富路,在家门口种红薯、做粉条就可以赚到钱,真是太幸福!”正在机器旁操作的大哥激动地说。 图片5.png

村民在和红薯粉馅 刘雅霜 摄

像他这样选择在家门口做粉条的群众,在杨营村并非个例。今年杨营村共发动群众参与种植红薯600余亩,收获红薯240万斤。另外该村还对红薯粉条加工设备进行了提质改斤,全年产值达到100余万元,村集体全年增收20余万。

图片6.png

村民在漏粉条 刘雅霜 摄

杨营村支部书记李花军介绍,杨营村里面的红薯粉条都是采用古法制作的,清洗、粉碎、过滤、打浆、上蒸、摇丝、晒丝都是采用传承几十年的老手艺,全程都是使用山上甘甜的山泉水,所以吃起来才这么劲道好吃! 图片7.png

漏好的粉条在锅里煮 刘雅霜 摄

冬闲人不闲,红薯粉飘香。无独有偶,在淅川县寺湾镇,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人们制作红薯粉的忙碌身影,院里都放着一排排长竹竿,上面晾晒着村民们手工制作的原生态红薯粉,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

图片8.png

煮好的粉条进行过水。刘雅霜 摄

“自制作红薯粉以来,村里可热闹了,有帮忙制作的、有收到消息前来购买的、有热心帮着宣传的、有来反馈口感的……”村民王大娘笑着说道,“丝丝红薯粉把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助力寺湾镇乡村振兴。”

据悉,寺湾镇现有6家粉条加工企业和50余家手工粉条加工作坊,大大小小的作坊年产粉条20多万斤,产值近300万元。“红薯变成金疙瘩,粉条变金条”群众纷纷称赞粉条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黄焦泥实在粘,毛堂的红薯真香甜”。在淅川县城的“后花园”——淅川县毛堂乡。这几天广大群众也正在忙着制作粉条。12月25日,走进毛堂乡太子河村,只见村民们正在打糊、和面、漏粉、捞粉、晾晒,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生产红薯粉条。据毛堂乡宣传干事刘雅霜介绍,毛堂的土质黄黏土(俗称黄焦泥)较多,非常适合红薯生长,长出的红薯绵软香甜可口、出粉率高,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就有手工制作粉条的传统。 

图片9.png

煮好的粉条上架晾晒 刘雅霜 摄

时下在毛堂乡,一排排粉条挂满院内和路边的晾晒架,晶莹剔透的粉条成为寒冬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毛堂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粉条特色产业越加红火,良好的产品质量加上网络直播带货的模式,使得粉条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增收。 图片10.png

晾晒中的红薯粉条。刘雅霜 摄

近年来,淅川县发挥优势,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培育壮大粉条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拓展销售渠道,打响淅川名片,推动粉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创出淅川新经验、打造淅川新特色,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产业振兴    

河南淅川 :小粉条成就“大产业”

时间:2023-12-27 09:04:0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丁艳 李雪山

隆冬腊月上冻天,农家漏粉正当时。12月19日,走进淅川县上集镇杨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粉条,高挂下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之前我们想赚钱,只能选择外出打工,还好村里面探索出了这么一条致富路,在家门口种红薯、做粉条就可以赚到钱,真是太幸福!”正在机器旁操作的大哥激动地说。 图片5.png

村民在和红薯粉馅 刘雅霜 摄

像他这样选择在家门口做粉条的群众,在杨营村并非个例。今年杨营村共发动群众参与种植红薯600余亩,收获红薯240万斤。另外该村还对红薯粉条加工设备进行了提质改斤,全年产值达到100余万元,村集体全年增收20余万。

图片6.png

村民在漏粉条 刘雅霜 摄

杨营村支部书记李花军介绍,杨营村里面的红薯粉条都是采用古法制作的,清洗、粉碎、过滤、打浆、上蒸、摇丝、晒丝都是采用传承几十年的老手艺,全程都是使用山上甘甜的山泉水,所以吃起来才这么劲道好吃! 图片7.png

漏好的粉条在锅里煮 刘雅霜 摄

冬闲人不闲,红薯粉飘香。无独有偶,在淅川县寺湾镇,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人们制作红薯粉的忙碌身影,院里都放着一排排长竹竿,上面晾晒着村民们手工制作的原生态红薯粉,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

图片8.png

煮好的粉条进行过水。刘雅霜 摄

“自制作红薯粉以来,村里可热闹了,有帮忙制作的、有收到消息前来购买的、有热心帮着宣传的、有来反馈口感的……”村民王大娘笑着说道,“丝丝红薯粉把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助力寺湾镇乡村振兴。”

据悉,寺湾镇现有6家粉条加工企业和50余家手工粉条加工作坊,大大小小的作坊年产粉条20多万斤,产值近300万元。“红薯变成金疙瘩,粉条变金条”群众纷纷称赞粉条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黄焦泥实在粘,毛堂的红薯真香甜”。在淅川县城的“后花园”——淅川县毛堂乡。这几天广大群众也正在忙着制作粉条。12月25日,走进毛堂乡太子河村,只见村民们正在打糊、和面、漏粉、捞粉、晾晒,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生产红薯粉条。据毛堂乡宣传干事刘雅霜介绍,毛堂的土质黄黏土(俗称黄焦泥)较多,非常适合红薯生长,长出的红薯绵软香甜可口、出粉率高,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就有手工制作粉条的传统。 

图片9.png

煮好的粉条上架晾晒 刘雅霜 摄

时下在毛堂乡,一排排粉条挂满院内和路边的晾晒架,晶莹剔透的粉条成为寒冬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毛堂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粉条特色产业越加红火,良好的产品质量加上网络直播带货的模式,使得粉条产品供不应求,带动当地及周边群众增收。 图片10.png

晾晒中的红薯粉条。刘雅霜 摄

近年来,淅川县发挥优势,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培育壮大粉条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拓展销售渠道,打响淅川名片,推动粉条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创出淅川新经验、打造淅川新特色,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