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彭水:数字赋能项目监管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28 17:05:1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廖唯 段秀涛

 “以前申报项目的进度不知道哪个部门批了,哪个环节被打回来了,总是忐忑不安,等着电话通知,现在随时可以查看进度了。”近日,在善感乡罗兴村,村民谢凤正通过彭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查看自己申报的项目进展情况。

这只是彭水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彭水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辖39个乡镇街道,地域辽阔,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多、项目分布区域广,管理模式主要承继之前项目管理机制,信息化水平低。自2023年9月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上线后,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村的乡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为群众带来更多方便和实惠。

项目申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彭水,由于地域跨度广,信息相对闭塞,大多数村民对一些政策、申报程序等相关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出现沟通不畅、申报材料缺件、申报内容不符合要求等现象,导致项目申报质量不高、效率低。

 同时,由于与项目相关的申报、审核、资金拨付、资产登记及管理、资料归档、数据统计等工作未能全面实现信息化,项目申报业务存在跨部门协同审批来回跑路、项目档案资料分散在多个部门等情况,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我们之前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达不到现在乡村振兴项目监控、绩效考核的要求。”县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彭水亟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调度管理、资金绩效监管、资产使用管理,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加快实施进度,彻底解决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不力、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

今年,彭水及时建设上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建立了线上申报机制,提供一站式“指引”,每类项目需要申报什么材料、材料如何填报一目了然。通过在线填报和审核,减少项目申报业务办理时间,全县项目的申报时间从原来的2个月缩短为不到一个月,时间缩减50%左右。为群众和项目管理人员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系统还有智能检测手段,可以自动检测材料的合规性,通过人工和电脑双重检测,提升了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效率。”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

平台上线了,“指引”也做好了,平台建立了移动端小程序,把相关政策以数字化的方式直接推送到农户手里,代替了过去靠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的方式。资金申请也可以“指尖办”,每个项目自动生成一个网上账本,村民只需通过网上小程序申请即可,简单快捷,再也不用找村委跑镇上了。同时,业务办理所需的数据填写、资料报送等过程通过信息化线上流程实现规范统一,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可以高效快速抵达最末端,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我们还建立双向透明新机制,通过平台政府部门不仅能够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农户也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进展情况。”县乡村振兴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平台上申报后,项目到底批没批、批到哪个环节等项目动态都会及时以短信形式推送给相关人员,这种双向透明的联动机制,不仅强化了项目申报管理,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参与感、信任感、获得感。

项目管理全方位监管让过程“看得见”

对于乡村振兴项目,项目监管是重中之重,是确保项目落地、群众受益的必要路径。以前,管理部门掌握项目实施情况的传统做法是跑现场实地考察和业主单位上报。但是,由于各部门日常工作繁杂,工作人员精力有限,“跑现场”无法做到全覆盖,“业主上报”又担心信息失真,项目实施情况实难客观公正全面掌握。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上线后,在AI建模、GPS定位等技术手段的助力下,项目管理有了“新武器”。

针对项目风险监管,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做到项目全过程线上留痕,基于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利用智能AI技术建模,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式检测,提升整个系统的风控能力。

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多角度、立体化对项目进行监管。县财政局农业科负责人介绍,数据电子化后,可以方便地进行统计分析,比如及时全面掌握各乡镇和行业部门的项目填报、报送、审核进度。主管部门以及财政、乡村振兴、纪检等部门都可以基于自己的业务视角通过平台中的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把原来时刻盯防的事后发现风险方式转变为由系统自动检测的事前事中预警方式,形成一个不同关注维度、立体网状的多层防护盾。

针对项目实施监管,平台通过GPS定位技术确定材料提交的具体定位,防止伪造现场材料,同时以现场拍照、微视频等方式提供佐证材料,即时掌握各单位的项目进展情况。通过数字化手段,既确保了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又简化了工作流程。让各部门管理人员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轻松掌握项目情况,确保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经得起检验。

数据赋能大数据让决策有“据”可依

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数字化的基础在于数据。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库建设,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有力抓手,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若使用传统的项目存档方式,部门间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会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效率低下等问题。平台上线后,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形成统一的记账规范,让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料能够自然保存在服务器端,一数一源,全程留痕,跨部门共享,即用即查,打造“智能化”资料存档方式,建立了一张横向打通乡村振兴项目的各个部门和纵向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的高效线上协同网。

乡村振兴项目数据库建立起来了,基础数据有了,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好这些数据呢?

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领导驾驶舱大屏、移动端办公小屏、PC端工作中屏的多屏融合。“为贯彻落实全市数字重庆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手机移动端小程序对中央、市、县三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重塑,实现了项目申报、建设、验收、资产管理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管理,为县委县政府全面把握项目进展、动态研判问题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技术手段,以数字化变革赋能乡村振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高才华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资讯播报    
资讯播报

重庆彭水:数字赋能项目监管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28 17:05:1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廖唯 段秀涛

 “以前申报项目的进度不知道哪个部门批了,哪个环节被打回来了,总是忐忑不安,等着电话通知,现在随时可以查看进度了。”近日,在善感乡罗兴村,村民谢凤正通过彭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查看自己申报的项目进展情况。

这只是彭水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彭水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辖39个乡镇街道,地域辽阔,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多、项目分布区域广,管理模式主要承继之前项目管理机制,信息化水平低。自2023年9月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上线后,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村的乡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为群众带来更多方便和实惠。

项目申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彭水,由于地域跨度广,信息相对闭塞,大多数村民对一些政策、申报程序等相关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出现沟通不畅、申报材料缺件、申报内容不符合要求等现象,导致项目申报质量不高、效率低。

 同时,由于与项目相关的申报、审核、资金拨付、资产登记及管理、资料归档、数据统计等工作未能全面实现信息化,项目申报业务存在跨部门协同审批来回跑路、项目档案资料分散在多个部门等情况,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我们之前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达不到现在乡村振兴项目监控、绩效考核的要求。”县财政局负责人表示,彭水亟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调度管理、资金绩效监管、资产使用管理,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规范项目申报程序、加快实施进度,彻底解决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不力、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等问题。

今年,彭水及时建设上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建立了线上申报机制,提供一站式“指引”,每类项目需要申报什么材料、材料如何填报一目了然。通过在线填报和审核,减少项目申报业务办理时间,全县项目的申报时间从原来的2个月缩短为不到一个月,时间缩减50%左右。为群众和项目管理人员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系统还有智能检测手段,可以自动检测材料的合规性,通过人工和电脑双重检测,提升了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效率。”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

平台上线了,“指引”也做好了,平台建立了移动端小程序,把相关政策以数字化的方式直接推送到农户手里,代替了过去靠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的方式。资金申请也可以“指尖办”,每个项目自动生成一个网上账本,村民只需通过网上小程序申请即可,简单快捷,再也不用找村委跑镇上了。同时,业务办理所需的数据填写、资料报送等过程通过信息化线上流程实现规范统一,各项政策和工作要求可以高效快速抵达最末端,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我们还建立双向透明新机制,通过平台政府部门不仅能够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农户也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进展情况。”县乡村振兴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平台上申报后,项目到底批没批、批到哪个环节等项目动态都会及时以短信形式推送给相关人员,这种双向透明的联动机制,不仅强化了项目申报管理,还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参与感、信任感、获得感。

项目管理全方位监管让过程“看得见”

对于乡村振兴项目,项目监管是重中之重,是确保项目落地、群众受益的必要路径。以前,管理部门掌握项目实施情况的传统做法是跑现场实地考察和业主单位上报。但是,由于各部门日常工作繁杂,工作人员精力有限,“跑现场”无法做到全覆盖,“业主上报”又担心信息失真,项目实施情况实难客观公正全面掌握。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上线后,在AI建模、GPS定位等技术手段的助力下,项目管理有了“新武器”。

针对项目风险监管,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做到项目全过程线上留痕,基于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利用智能AI技术建模,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式检测,提升整个系统的风控能力。

各个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多角度、立体化对项目进行监管。县财政局农业科负责人介绍,数据电子化后,可以方便地进行统计分析,比如及时全面掌握各乡镇和行业部门的项目填报、报送、审核进度。主管部门以及财政、乡村振兴、纪检等部门都可以基于自己的业务视角通过平台中的数据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把原来时刻盯防的事后发现风险方式转变为由系统自动检测的事前事中预警方式,形成一个不同关注维度、立体网状的多层防护盾。

针对项目实施监管,平台通过GPS定位技术确定材料提交的具体定位,防止伪造现场材料,同时以现场拍照、微视频等方式提供佐证材料,即时掌握各单位的项目进展情况。通过数字化手段,既确保了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又简化了工作流程。让各部门管理人员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轻松掌握项目情况,确保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经得起检验。

数据赋能大数据让决策有“据”可依

数字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数字化的基础在于数据。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平台通过数据库建设,为项目档案管理提供有力抓手,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若使用传统的项目存档方式,部门间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会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效率低下等问题。平台上线后,建设统一的数据库,形成统一的记账规范,让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料能够自然保存在服务器端,一数一源,全程留痕,跨部门共享,即用即查,打造“智能化”资料存档方式,建立了一张横向打通乡村振兴项目的各个部门和纵向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的高效线上协同网。

乡村振兴项目数据库建立起来了,基础数据有了,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好这些数据呢?

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领导驾驶舱大屏、移动端办公小屏、PC端工作中屏的多屏融合。“为贯彻落实全市数字重庆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手机移动端小程序对中央、市、县三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重塑,实现了项目申报、建设、验收、资产管理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管理,为县委县政府全面把握项目进展、动态研判问题和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技术手段,以数字化变革赋能乡村振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高才华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