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两年加印12次

时间:2024-03-26 16:18:42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作者:

无腰封透明立体图《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png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上架两年多时间,深受党员干部的喜爱,已经连续加印了12次,成为全国图书市场的一个亮点。这本党政干部能力提升方面的图书,为何能够持续热销?部分在京出版专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

实用性强。《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着重介绍了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走访慰问、即兴讲话、处置突发事件、在电视和新媒体上等多种场合公开讲话的技巧和方法,对达到最好沟通效果提出实操建议和方法,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适合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阅读的工具书。全书15万字,以12场讲座的方式,展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那就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语言能力是党员干部的核心竞争力。书中资料选择的时间跨度,最早上溯到革命战争时期,最新取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者带着读者在时空隧道中自由穿越,让读者在学习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学习掌握许多语言故事和历史名人掌故。

怎样才能张口就来、娓娓道来?书中介绍说,其实许多党员干部,都为自己害怕在公开场合讲话而痛苦。怎样才能克服紧张情绪?怎样才能避免张口结舌?怎样才能不给群众留下套话多、官气重的印象?就是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掏心窝子,了解群众心声。要认识到,与群众高效、顺畅、深入地沟通交流,也就是平常说的,和群众交流的语言能力,是有基本规律、方法、技巧可循的。

可读性强。这本书不是空洞说教,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个个历史和当代的故事,穿插在全书的12讲当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提升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收到了以事说理的效果。书中列举的很多经典故事,可以说是党员干部获取历史知识的一张图表。

针对性强。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下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如何与群众打交道,表面上是方法问题,其实从深层次分析,体现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和价值取向。群众真正喜欢的干部,一定是那些有人格魅力的干部。什么样的干部才有人格魅力?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三农新闻工作的实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本书还着重介绍了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的观点:一要倾听,二要微笑。乔·吉拉德依靠这个法宝获得成功,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提升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走进群众内心的方法。

这本书还通过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告诉党员干部,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党员干部做人做事要有新媒体思维,要有应对智慧。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应对媒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这本书还告诉党员干部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凡是优秀的党员干部,都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凡是有很强语言能力的党员干部,都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系统训练的。讲话是人的本能,会讲话容易,但讲得有声有色,讲得头头是道,讲得让人频频点头,洗耳恭听,甚至讲得让人热血沸腾,击掌喝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熟练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就要持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使语言能力成为自己的一个特长,赢得广泛的声誉,为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精选书摘】

跟群众说话有何原则和技巧

充满激情,从“讲故事”开始,从“讲自己”深入,不时运用比喻、引证、互动、幽默等语言艺术,同时配以恰当的身体语言,综合作用,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语言魅力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言辞表达的技巧。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与群众讲话时,要通过语言的魅力,向群众传递一种感染力、吸引力,使群众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和你的语言融汇在一起。试想,讲话内容再好,如果语言枯燥,面无表情,群众听不下去,还有什么效果可言?

深受群众欢迎的讲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直奔主题,不转弯抹角;条理清晰,不杂乱无章;言之有物,不空洞说教;简练平实,不花里胡哨;把握分寸,不说过头话;生动活泼,不装腔作势;精神饱满,不萎靡不振;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

掌握语言艺术

党员干部和群众说话时恰当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达到形象鲜明、幽默风趣、朴实通俗的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首先就是要多讲故事。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事实上,对受众来说,以故事作为话题开端,比理性的说服、线性思维更真实,因为它更容易抓住受众的心,并且受众从故事中已经找到了你想提供的所有疑问的答案。我在国会的数次成功表述,都离不开事先准备好的幽默片段、引用文字和故事。”

党员干部在讲话时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无须赘述。那么,如何讲好故事呢?这就需要掌握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个故事都应该包括这五项内容,才算表达清楚。对“何时”的表述要开门见山,一下子就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对“何地”的表述要尽快进入场景,这样才能突出你想表达的主题;对“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对“何事”的表述应注意描述细节,突出以情感人;对“何故”的表述主要是交代背景,给听众一个渐入状态的过程。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何事”的讲解,就是要真实形象地重现场景。重现场景的技巧就是进行细节化描述,使在场的听众能够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受到感染,这样可以限制听众随意思考,也就有了把控全场的能力。

如果在讲话的过程中,留下了让听众各自思考的空间,听众的反映就会不一致,“不一致”在社会心理学中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心理互动失败会导致听众无法聚精会神,因此达不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在讲故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要用模糊的概念。例如,“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像是2018 年”这样模糊的句子就会转移听众注意力,会让故事的真实性下降,而且会导致故事的说服力下降。

二是不要用解释性的语句,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说“那天天气很热,所以我穿得很少”,就不如说“那天天气太热,我只穿了个裤衩”。

三是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如“可能讲得不够生动”“水平有限”等。要快速进入主题,如果讲半天还在兜圈子,听众就会不耐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思考,随时注意收集故事,尽可能养成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的习惯。

【作者简介】

夏 树 安徽六安人,高级记者,农学硕士,国务院特贴专家。长期在中央媒体从事三农新闻工作,在大量基层采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语言和新闻故事。曾担任农民日报社安徽记者站站长、副总编辑,中国农村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现任中央科技委直属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助理、综合管理部部长,安徽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理事长。

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40多次获得省部级新闻奖,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撰写的《我最看不起“看不起农民”的人》等多篇文章被收入大学教材。曾担任袁隆平事迹报告会、沈浩事迹报告会总撰稿人。因率先报道全国重大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接见。

讲授的《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搞好调查研究》《党员干部沟通与协调能力》《新闻写作与舆情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课程,受到广泛好评。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被中央组织部评定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还出版过《乡村聚焦》《旅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论与实务》《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图书发行面面观》《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等专著。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文化振兴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两年加印12次

时间:2024-03-26 16:18:42

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者:

无腰封透明立体图《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png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上架两年多时间,深受党员干部的喜爱,已经连续加印了12次,成为全国图书市场的一个亮点。这本党政干部能力提升方面的图书,为何能够持续热销?部分在京出版专家分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

实用性强。《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着重介绍了党员干部到基层调研、走访慰问、即兴讲话、处置突发事件、在电视和新媒体上等多种场合公开讲话的技巧和方法,对达到最好沟通效果提出实操建议和方法,以及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适合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阅读的工具书。全书15万字,以12场讲座的方式,展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那就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语言能力是党员干部的核心竞争力。书中资料选择的时间跨度,最早上溯到革命战争时期,最新取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者带着读者在时空隧道中自由穿越,让读者在学习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学习掌握许多语言故事和历史名人掌故。

怎样才能张口就来、娓娓道来?书中介绍说,其实许多党员干部,都为自己害怕在公开场合讲话而痛苦。怎样才能克服紧张情绪?怎样才能避免张口结舌?怎样才能不给群众留下套话多、官气重的印象?就是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掏心窝子,了解群众心声。要认识到,与群众高效、顺畅、深入地沟通交流,也就是平常说的,和群众交流的语言能力,是有基本规律、方法、技巧可循的。

可读性强。这本书不是空洞说教,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一个个历史和当代的故事,穿插在全书的12讲当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提升语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收到了以事说理的效果。书中列举的很多经典故事,可以说是党员干部获取历史知识的一张图表。

针对性强。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下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如何与群众打交道,表面上是方法问题,其实从深层次分析,体现了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和价值取向。群众真正喜欢的干部,一定是那些有人格魅力的干部。什么样的干部才有人格魅力?这本书的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三农新闻工作的实践,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本书还着重介绍了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的观点:一要倾听,二要微笑。乔·吉拉德依靠这个法宝获得成功,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来提升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走进群众内心的方法。

这本书还通过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告诉党员干部,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党员干部做人做事要有新媒体思维,要有应对智慧。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应对媒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这本书还告诉党员干部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凡是优秀的党员干部,都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凡是有很强语言能力的党员干部,都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系统训练的。讲话是人的本能,会讲话容易,但讲得有声有色,讲得头头是道,讲得让人频频点头,洗耳恭听,甚至讲得让人热血沸腾,击掌喝彩,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熟练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就要持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使语言能力成为自己的一个特长,赢得广泛的声誉,为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精选书摘】

跟群众说话有何原则和技巧

充满激情,从“讲故事”开始,从“讲自己”深入,不时运用比喻、引证、互动、幽默等语言艺术,同时配以恰当的身体语言,综合作用,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语言魅力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言辞表达的技巧。也就是说,党员干部与群众讲话时,要通过语言的魅力,向群众传递一种感染力、吸引力,使群众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和你的语言融汇在一起。试想,讲话内容再好,如果语言枯燥,面无表情,群众听不下去,还有什么效果可言?

深受群众欢迎的讲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直奔主题,不转弯抹角;条理清晰,不杂乱无章;言之有物,不空洞说教;简练平实,不花里胡哨;把握分寸,不说过头话;生动活泼,不装腔作势;精神饱满,不萎靡不振;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

掌握语言艺术

党员干部和群众说话时恰当运用语言艺术,能够达到形象鲜明、幽默风趣、朴实通俗的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首先就是要多讲故事。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事实上,对受众来说,以故事作为话题开端,比理性的说服、线性思维更真实,因为它更容易抓住受众的心,并且受众从故事中已经找到了你想提供的所有疑问的答案。我在国会的数次成功表述,都离不开事先准备好的幽默片段、引用文字和故事。”

党员干部在讲话时讲好故事的重要性无须赘述。那么,如何讲好故事呢?这就需要掌握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每个故事都应该包括这五项内容,才算表达清楚。对“何时”的表述要开门见山,一下子就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对“何地”的表述要尽快进入场景,这样才能突出你想表达的主题;对“何人”的表述要有名有姓,有名有姓才显得真实;对“何事”的表述应注意描述细节,突出以情感人;对“何故”的表述主要是交代背景,给听众一个渐入状态的过程。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何事”的讲解,就是要真实形象地重现场景。重现场景的技巧就是进行细节化描述,使在场的听众能够以一个一致性的画面进入情节,受到感染,这样可以限制听众随意思考,也就有了把控全场的能力。

如果在讲话的过程中,留下了让听众各自思考的空间,听众的反映就会不一致,“不一致”在社会心理学中意味着心理互动的失败。心理互动失败会导致听众无法聚精会神,因此达不到最佳的交流效果。

在讲故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要用模糊的概念。例如,“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像是2018 年”这样模糊的句子就会转移听众注意力,会让故事的真实性下降,而且会导致故事的说服力下降。

二是不要用解释性的语句,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说“那天天气很热,所以我穿得很少”,就不如说“那天天气太热,我只穿了个裤衩”。

三是不要有谦虚的开场白。如“可能讲得不够生动”“水平有限”等。要快速进入主题,如果讲半天还在兜圈子,听众就会不耐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思考,随时注意收集故事,尽可能养成读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的习惯。

【作者简介】

夏 树 安徽六安人,高级记者,农学硕士,国务院特贴专家。长期在中央媒体从事三农新闻工作,在大量基层采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语言和新闻故事。曾担任农民日报社安徽记者站站长、副总编辑,中国农村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现任中央科技委直属的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助理、综合管理部部长,安徽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理事长。

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40多次获得省部级新闻奖,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撰写的《我最看不起“看不起农民”的人》等多篇文章被收入大学教材。曾担任袁隆平事迹报告会、沈浩事迹报告会总撰稿人。因率先报道全国重大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接见。

讲授的《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搞好调查研究》《党员干部沟通与协调能力》《新闻写作与舆情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课程,受到广泛好评。

《党员干部语言能力12讲》被中央组织部评定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还出版过《乡村聚焦》《旅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论与实务》《领导干部怎么跟群众说话》《图书发行面面观》《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等专著。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