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陈兆之:匠心钟情仕女扇 扶弱助残显担当

时间:2024-05-10 15:40:14来源:农村百事通作者:曾晓平

看似一把小小的“仕女扇”,却有着近40道制作工序,虽算不了什么 “高大上”的工艺品,但制作起来的烦琐工序,却饱含着制作者的独运匠心和辛勤汗水。陈兆之,抚州市乐安县南村乡前团村的一位肢残三级并伴有耳聋的村民。20多年来,他自强不息、潜心钻研,把扇子这一生活日常用品制作成了高档工艺品,产品90%以上出口至墨西哥、印尼、泰国、越南,以及非洲等地,年产值600余万元,把乐安的小竹扇做到了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销量第一名。 同时,他还为周边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弱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平台,其中残疾人、脱贫户(监测户)70余人,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风景线。 

勇闯新路,结缘香木扇

1981年,高中毕业的陈兆之在离家里不远的望仙村的一家纺织器材厂做业务员,经常走南闯北,也算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有一次,在浙江萧山出差时,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他,有缘接触到香木扇的制作工艺。这让他灵机一动:自己家乡是一个林业大县,木材资源丰富,何不回家办个香木扇加工厂呢?他说干就干,出差回家后,他辞掉了纺织器材厂业务员的工作,收拾行囊远赴浙江萧山拜师,学习香木扇的制作技艺。他潜心钻研、刻苦学习,计划学好手艺回乡大干一场。谁知,陈兆之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筹集购买设备的资金,他多次前往当地信用社,最终贷得3000元的创业资金。在他的艰苦努力和家人、朋友的帮助下,陈兆之的香木扇加工厂办了起来。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村里少有的万元户。 

飞来横祸,却坚守创业初心 

正当他的香木扇生意越做越红火的时候,一场意外不幸降临。1996年3月, 陈兆之在锯木头时,由于操作不慎,导致左手大拇指被切掉了一半,食指、中指及手掌受伤严重,失去知觉,部分功能丧失。那段日子,他常看着闲置的机器和受伤的手暗自流泪。“那时候我很沮丧、很无奈,甚至觉得天都塌下来 了。”陈兆之痛苦地回忆。由于他是厂里的主要技术工人,自己一旦受伤,工厂就陷入了停产的困境。 

是退缩?是坚持?还是另辟创业致富路?陈兆之犹豫再三。在困难面前, 不低头的陈兆之冷静思索,反复和家人商议对策,又通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谋划,最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终于作出了决定——招收学徒工。招收的学徒工都是由陈兆之面对面、一对一传授制作技术。 

不到两年,陈兆之的香木扇加工厂就起死回生,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匠心独运,钟情仕女扇

 2000年以后,随着香木资源的紧缺,以及封山育林禁伐力度的加大,再加上自己对种植竹子前景的看好,陈兆之又萌发了新的想法:把加工厂的制作原料由香木向竹子转型,制作小竹扇; 将题诗、绘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进军以制作仕女扇为主打产品的竹制工艺品领域。 

“为了转型,我下了很大的决心。 不仅专门去外地学习了几个月的技术, 还考察了我们当地的竹林资源,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陈兆之说。为了找到合适的种植基地,他几乎跑遍了当地所有的山区。后来,他看到家乡山地多、坡度适中,十分符合竹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就把这些山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通过“企业+基地”的模式,种植了2000余亩优质毛竹。 

多年来,陈兆之通过不断钻研探索,终于掌握了一套仕女扇的制作工艺。特色的仕女扇是以当地5年以上竹龄的优质毛竹做原料,在传统制扇的基础上,将现代工艺及传统手工艺融合在一起,在经历原材料选择、锯料、开片、刮光、造型、压花、漂白、烘干、 防霉、定型、抛光、扇面设计、上面、 包装等近40道工序后,制作出具有传统性、观赏性、实用性、生态性特点的精美扇形工艺品,实现了从香木扇向仕女扇的华丽转型。同时,陈兆之还精益求精、匠心独运,不断学习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陈兆之的加工厂每年要使用毛竹3万余根,产品从单一的仕女扇,拓展到竹筷、凉席等竹制工艺品,每年可出口仕女扇500万把,创造了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销量第一的纪录。 

扶弱助残,搭建就业岗位

 在自己事业红红火火的同时,陈兆之没有忘记帮助其他村民,特别是留守妇女、老人,以及肢体、语言有障碍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增收。一方面,他的加工厂安置了100余人务工,其中残疾人、脱贫户(监测户)40余人,让周边无法外出务工对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另一方面, 通过送货上门,在南村、增田等乡镇发展外包加工业务,带动了100余位闲散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户(监测户)30余人,帮他们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仕女扇加工厂为身有残疾的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平台,陈兆之以一己之力,为自食其力的人们撑起了一片蓝天,使他们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生活更有尊严。仕女扇加工厂先后被评为“阳 光助残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就业扶贫车间”。不仅如此,2018年,在第三届 “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江西·抚州首届“创领美好”创业大赛选拔赛中,“仕女扇”项目获得了抚州市专项组第三名的好成绩。陈兆之也先后被评为“抚州市残疾人创业能人”“抚州市百名优秀乡土科技人才”“江西省乡村 工匠”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振兴人物    

陈兆之:匠心钟情仕女扇 扶弱助残显担当

时间:2024-05-10 15:40:14

来源:农村百事通

作者:曾晓平

看似一把小小的“仕女扇”,却有着近40道制作工序,虽算不了什么 “高大上”的工艺品,但制作起来的烦琐工序,却饱含着制作者的独运匠心和辛勤汗水。陈兆之,抚州市乐安县南村乡前团村的一位肢残三级并伴有耳聋的村民。20多年来,他自强不息、潜心钻研,把扇子这一生活日常用品制作成了高档工艺品,产品90%以上出口至墨西哥、印尼、泰国、越南,以及非洲等地,年产值600余万元,把乐安的小竹扇做到了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销量第一名。 同时,他还为周边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弱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平台,其中残疾人、脱贫户(监测户)70余人,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道风景线。 

勇闯新路,结缘香木扇

1981年,高中毕业的陈兆之在离家里不远的望仙村的一家纺织器材厂做业务员,经常走南闯北,也算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有一次,在浙江萧山出差时,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他,有缘接触到香木扇的制作工艺。这让他灵机一动:自己家乡是一个林业大县,木材资源丰富,何不回家办个香木扇加工厂呢?他说干就干,出差回家后,他辞掉了纺织器材厂业务员的工作,收拾行囊远赴浙江萧山拜师,学习香木扇的制作技艺。他潜心钻研、刻苦学习,计划学好手艺回乡大干一场。谁知,陈兆之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为筹集购买设备的资金,他多次前往当地信用社,最终贷得3000元的创业资金。在他的艰苦努力和家人、朋友的帮助下,陈兆之的香木扇加工厂办了起来。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村里少有的万元户。 

飞来横祸,却坚守创业初心 

正当他的香木扇生意越做越红火的时候,一场意外不幸降临。1996年3月, 陈兆之在锯木头时,由于操作不慎,导致左手大拇指被切掉了一半,食指、中指及手掌受伤严重,失去知觉,部分功能丧失。那段日子,他常看着闲置的机器和受伤的手暗自流泪。“那时候我很沮丧、很无奈,甚至觉得天都塌下来 了。”陈兆之痛苦地回忆。由于他是厂里的主要技术工人,自己一旦受伤,工厂就陷入了停产的困境。 

是退缩?是坚持?还是另辟创业致富路?陈兆之犹豫再三。在困难面前, 不低头的陈兆之冷静思索,反复和家人商议对策,又通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的反复谋划,最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终于作出了决定——招收学徒工。招收的学徒工都是由陈兆之面对面、一对一传授制作技术。 

不到两年,陈兆之的香木扇加工厂就起死回生,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匠心独运,钟情仕女扇

 2000年以后,随着香木资源的紧缺,以及封山育林禁伐力度的加大,再加上自己对种植竹子前景的看好,陈兆之又萌发了新的想法:把加工厂的制作原料由香木向竹子转型,制作小竹扇; 将题诗、绘画、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进军以制作仕女扇为主打产品的竹制工艺品领域。 

“为了转型,我下了很大的决心。 不仅专门去外地学习了几个月的技术, 还考察了我们当地的竹林资源,并筹集资金,加大投入。”陈兆之说。为了找到合适的种植基地,他几乎跑遍了当地所有的山区。后来,他看到家乡山地多、坡度适中,十分符合竹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就把这些山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通过“企业+基地”的模式,种植了2000余亩优质毛竹。 

多年来,陈兆之通过不断钻研探索,终于掌握了一套仕女扇的制作工艺。特色的仕女扇是以当地5年以上竹龄的优质毛竹做原料,在传统制扇的基础上,将现代工艺及传统手工艺融合在一起,在经历原材料选择、锯料、开片、刮光、造型、压花、漂白、烘干、 防霉、定型、抛光、扇面设计、上面、 包装等近40道工序后,制作出具有传统性、观赏性、实用性、生态性特点的精美扇形工艺品,实现了从香木扇向仕女扇的华丽转型。同时,陈兆之还精益求精、匠心独运,不断学习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开拓了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陈兆之的加工厂每年要使用毛竹3万余根,产品从单一的仕女扇,拓展到竹筷、凉席等竹制工艺品,每年可出口仕女扇500万把,创造了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销量第一的纪录。 

扶弱助残,搭建就业岗位

 在自己事业红红火火的同时,陈兆之没有忘记帮助其他村民,特别是留守妇女、老人,以及肢体、语言有障碍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增收。一方面,他的加工厂安置了100余人务工,其中残疾人、脱贫户(监测户)40余人,让周边无法外出务工对象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另一方面, 通过送货上门,在南村、增田等乡镇发展外包加工业务,带动了100余位闲散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户(监测户)30余人,帮他们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仕女扇加工厂为身有残疾的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平台,陈兆之以一己之力,为自食其力的人们撑起了一片蓝天,使他们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生活更有尊严。仕女扇加工厂先后被评为“阳 光助残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就业扶贫车间”。不仅如此,2018年,在第三届 “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江西·抚州首届“创领美好”创业大赛选拔赛中,“仕女扇”项目获得了抚州市专项组第三名的好成绩。陈兆之也先后被评为“抚州市残疾人创业能人”“抚州市百名优秀乡土科技人才”“江西省乡村 工匠”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