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冯云:​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上就沾多少泥土

时间:2020-06-19 14:53:3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QQ截图20200619162831.jpg“宝贝儿,今天你最棒,爸爸明年一定到现场给你加油助威!”、“老婆,明年3月我就回来了,儿子叛逆,不好管,届时就交给我吧,你再坚持一下,辛苦了!”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松桃县第一书记冯云在去年10月18日女儿参加学校运动会获奖时发给女儿的微信和冯云在妻子面对叛逆期儿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向他诉苦时给妻子的承诺。但这些却都随着他这次继续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抉择,食言了!

他,只是无数平凡而普通的扶贫干部中的一员。但正是因为无数扶贫干部这种“弃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他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那份韧劲与坚守,因为他们为与老百姓一同步入小康幸福生活的那份初心、使命和担当,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才会取得如此不平凡和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业绩和成就。

抉择留下,只为那份信任与担当

2018年1月,当接到组织让他去驻村的消息时,没有丝毫的犹豫,冯云回答道:“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坚决服从安排”。尽管,这一走就将是两年,家中一双年幼儿女的照顾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妻子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但因为组织信任、妻子支持,2018年3月,他告别家人,带着满腔的热忱义无反顾前往铜仁市松桃县甘龙镇麻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与脱贫攻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9年底,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2020年所有扶贫挂职干部原则上不得轮换。尽管组织上已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已选配好了接替他的驻村干部,在征求冯云意见时,他依然没有犹豫,而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继续坚守。理由很简单:一是既然上级有要求,作为党员,我必须服从;二是自己熟悉村里情况,老百姓信任我,工作推起来更方便;三是蛋鸡产业项目才开始有点眉目,还是有点放不下;四是谁家没有困难,我们能克服。简单的理由,让他放弃了企盼已久与妻儿团聚的机会。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往无前的责任与担当。抉择留下,就意味着这个平凡的家庭又要比其他家庭承受更多的艰辛。他说:既然选择了,那就一定要坚持,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上就沾多少泥土

两年多来,他每月驻村时间均达27天以上,坚持深入农户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进行政策宣讲,排查、处置矛盾纠纷,跑遍了麻阳村和前丰村的所有贫困户,走访580户人家,熟知了解530户老百姓家的具体情况,村里23户88人实现稳定脱贫。两年来,协调处理各类邻里纠纷20余起,为15户贫困户办理了“精扶贷”,为16户村民办理“危房改造” 补助近29万元,对24户进行了安全住房补短板并通过了安全评定,协助新修产业路,硬化通组路,在无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拆除8户440平方木房,确保了通组路的正常施工;筹集5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造村委会陈旧设施、建设党员活动室、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不管是麻阳村还是前丰村,乡村治理水平均得到较大提升,人居环境有了极大改善,老乡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QQ截图20200619162847.jpg

满载干事创业的激情,助推产业发展

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产业扶贫,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带领群众致富,这是扶贫干部的职责所在。

为帮助村民实现真正的脱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他协助麻阳村支两委流转土地1898亩,种植花椒20.5万株,为麻阳村老百姓增加近100多万的劳务收入(其中为贫困户增加了20余万元);争取产业帮扶资金,通过套种珍珠花生近200亩、加大对100亩近6000株脆红李的管护等,为后续造“造血式”式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前丰村,他组织村支两委干部通过大量前期市场调研,着手制定发展规划,谋划可行项目,说服村干部一起干,劝说乡亲们跟着干,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干。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上级产业扶贫资金8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15万元共计100万元的蛋鸡养殖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现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中,6月底正式竣工,预计实现年利润近50万元,并将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项目收益将用于村里人居环境的改善、贫困户子女的教育奖励等。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面脱贫,他还帮助销售麻阳村、前丰村、浑泉村及松桃优产地公司土特产近7万元,为“松货”出山助力。

架起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与贫困学子的连心桥

对于生长在三代教师之家的他深知脱贫标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好好学习。他第一时间为甘龙镇政府和振华群英牵线搭桥,达成了“振华群英·甘龙镇 我的大学”助学与就业帮扶协议。两年来群英公司已为甘龙镇27名考上一本院校的贫困学生爱心捐助6.15万元,并与5名成绩优秀且愿意毕业后到该公司就业及发展的贫困学生签订了就业合同,大学四年期间为他们提供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费。该政策的推行实施,解决了贫困农户家庭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问题,既能保障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也必将为当地脱贫致富及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他还积极为爱心人士牵线搭桥,先后为甘龙镇、黄板镇的贫困户学生争取助学资金和学习用品等物资捐助近10万元。

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打造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

2019年3月,到前丰村后,他与村委班子深入沟通协调,强化村委会党组织建设及党员、群众骨干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注重开展党建工作,坚持“把党员发展为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目前已发展了5名年轻骨干为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

围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加强对党员队伍和骨干分子的教育培训。通过积极参加甘龙镇、黄板镇及松桃县组织的脱贫攻坚政策培训,认真学习消化,并在村里对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对年轻人、致富带头人进行培养,切实打造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和产业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春节期间,在老家遵义市绥阳县与家人团聚的他坐立不安,让他最担心的就是前丰村的疫情防控情况。由于当时从老家到前丰村的高速路已经全线封路,他只能选择路程远了一倍的乡道,途经10余个防控卡点,独自驾车四个多小时没有进餐、没有休息,终于赶回了前丰村。回到村子里后,他24小时连轴转,制定防控措施,宣传防控知识,与村干部一道冲锋在前,带领党员突击队坚守在村口防疫卡点……一系列防疫工作举措,提高了全村的疫情防控意识,隔断了病毒来源。之后,他又和驻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老乡们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产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为实现全村脱贫做好充足准备。

自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两年多来,冯云曾获得过甘龙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也被推荐参加过松桃县“脱贫攻坚群英谱”、“ 贵州好人”和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评选,尽管所获荣誉并不高,但他还是很享受脱贫攻坚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他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我能参与这一伟业,这是我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投身扶贫攻坚工作,这是我的抉择,同老百姓一同步入小康,我会继续坚守!”(中国电子扶贫办供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冯云:​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上就沾多少泥土

时间:2020-06-19 14:53:3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QQ截图20200619162831.jpg“宝贝儿,今天你最棒,爸爸明年一定到现场给你加油助威!”、“老婆,明年3月我就回来了,儿子叛逆,不好管,届时就交给我吧,你再坚持一下,辛苦了!”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松桃县第一书记冯云在去年10月18日女儿参加学校运动会获奖时发给女儿的微信和冯云在妻子面对叛逆期儿子的教育束手无策向他诉苦时给妻子的承诺。但这些却都随着他这次继续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抉择,食言了!

他,只是无数平凡而普通的扶贫干部中的一员。但正是因为无数扶贫干部这种“弃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他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的那份韧劲与坚守,因为他们为与老百姓一同步入小康幸福生活的那份初心、使命和担当,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才会取得如此不平凡和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业绩和成就。

抉择留下,只为那份信任与担当

2018年1月,当接到组织让他去驻村的消息时,没有丝毫的犹豫,冯云回答道:“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坚决服从安排”。尽管,这一走就将是两年,家中一双年幼儿女的照顾全部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妻子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但因为组织信任、妻子支持,2018年3月,他告别家人,带着满腔的热忱义无反顾前往铜仁市松桃县甘龙镇麻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与脱贫攻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9年底,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2020年所有扶贫挂职干部原则上不得轮换。尽管组织上已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已选配好了接替他的驻村干部,在征求冯云意见时,他依然没有犹豫,而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继续坚守。理由很简单:一是既然上级有要求,作为党员,我必须服从;二是自己熟悉村里情况,老百姓信任我,工作推起来更方便;三是蛋鸡产业项目才开始有点眉目,还是有点放不下;四是谁家没有困难,我们能克服。简单的理由,让他放弃了企盼已久与妻儿团聚的机会。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往无前的责任与担当。抉择留下,就意味着这个平凡的家庭又要比其他家庭承受更多的艰辛。他说:既然选择了,那就一定要坚持,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上就沾多少泥土

两年多来,他每月驻村时间均达27天以上,坚持深入农户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进行政策宣讲,排查、处置矛盾纠纷,跑遍了麻阳村和前丰村的所有贫困户,走访580户人家,熟知了解530户老百姓家的具体情况,村里23户88人实现稳定脱贫。两年来,协调处理各类邻里纠纷20余起,为15户贫困户办理了“精扶贷”,为16户村民办理“危房改造” 补助近29万元,对24户进行了安全住房补短板并通过了安全评定,协助新修产业路,硬化通组路,在无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拆除8户440平方木房,确保了通组路的正常施工;筹集5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造村委会陈旧设施、建设党员活动室、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不管是麻阳村还是前丰村,乡村治理水平均得到较大提升,人居环境有了极大改善,老乡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QQ截图20200619162847.jpg

满载干事创业的激情,助推产业发展

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产业扶贫,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带领群众致富,这是扶贫干部的职责所在。

为帮助村民实现真正的脱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他协助麻阳村支两委流转土地1898亩,种植花椒20.5万株,为麻阳村老百姓增加近100多万的劳务收入(其中为贫困户增加了20余万元);争取产业帮扶资金,通过套种珍珠花生近200亩、加大对100亩近6000株脆红李的管护等,为后续造“造血式”式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前丰村,他组织村支两委干部通过大量前期市场调研,着手制定发展规划,谋划可行项目,说服村干部一起干,劝说乡亲们跟着干,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干。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上级产业扶贫资金8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15万元共计100万元的蛋鸡养殖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现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中,6月底正式竣工,预计实现年利润近50万元,并将解决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项目收益将用于村里人居环境的改善、贫困户子女的教育奖励等。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面脱贫,他还帮助销售麻阳村、前丰村、浑泉村及松桃优产地公司土特产近7万元,为“松货”出山助力。

架起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与贫困学子的连心桥

对于生长在三代教师之家的他深知脱贫标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好好学习。他第一时间为甘龙镇政府和振华群英牵线搭桥,达成了“振华群英·甘龙镇 我的大学”助学与就业帮扶协议。两年来群英公司已为甘龙镇27名考上一本院校的贫困学生爱心捐助6.15万元,并与5名成绩优秀且愿意毕业后到该公司就业及发展的贫困学生签订了就业合同,大学四年期间为他们提供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费。该政策的推行实施,解决了贫困农户家庭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问题,既能保障贫困家庭的收入来源,也必将为当地脱贫致富及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他还积极为爱心人士牵线搭桥,先后为甘龙镇、黄板镇的贫困户学生争取助学资金和学习用品等物资捐助近10万元。

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打造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

2019年3月,到前丰村后,他与村委班子深入沟通协调,强化村委会党组织建设及党员、群众骨干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注重开展党建工作,坚持“把党员发展为骨干,把骨干发展为党员”,目前已发展了5名年轻骨干为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

围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加强对党员队伍和骨干分子的教育培训。通过积极参加甘龙镇、黄板镇及松桃县组织的脱贫攻坚政策培训,认真学习消化,并在村里对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对年轻人、致富带头人进行培养,切实打造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和产业项目复工复产

2020年春节期间,在老家遵义市绥阳县与家人团聚的他坐立不安,让他最担心的就是前丰村的疫情防控情况。由于当时从老家到前丰村的高速路已经全线封路,他只能选择路程远了一倍的乡道,途经10余个防控卡点,独自驾车四个多小时没有进餐、没有休息,终于赶回了前丰村。回到村子里后,他24小时连轴转,制定防控措施,宣传防控知识,与村干部一道冲锋在前,带领党员突击队坚守在村口防疫卡点……一系列防疫工作举措,提高了全村的疫情防控意识,隔断了病毒来源。之后,他又和驻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老乡们积极开展春耕备耕,有序推进产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为实现全村脱贫做好充足准备。

自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两年多来,冯云曾获得过甘龙镇“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也被推荐参加过松桃县“脱贫攻坚群英谱”、“ 贵州好人”和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评选,尽管所获荣誉并不高,但他还是很享受脱贫攻坚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他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我能参与这一伟业,这是我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投身扶贫攻坚工作,这是我的抉择,同老百姓一同步入小康,我会继续坚守!”(中国电子扶贫办供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