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久君:见证一个辍学贫困生的破茧重生

时间:2020-12-03 11:32:5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久君

贫困、留守、辍学、痴迷游戏,这每一个字眼,烙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是多么的消极和萎靡;对于家长来说更是扎心的痛和深深的无奈;而在我们一线扶贫人眼里,这些正是家庭贫困及贫困延续的根源之一,所以显得愈发的复杂和沉重,令人时常揪心。我就正经历着这样一个或是功败垂成又或是破茧重生的艰难的过程。

盛夏的一个上午,已然10点36分,天气闷热,雨后的空气十分潮湿,农房有些昏暗,一位青年梳着并不清爽的中分,光着膀子蜷缩于床沿,正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手机游戏中,脸上还映着屏幕的光。对于我们的到来他全然不知,亦或许是并不在乎。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2020年7月6日,村级建制调整后,到新合并进来的贫困户家中走访时的真实情景。

经多次邀请和提醒,孩子才穿好衣服慢吞吞走到我们面前。也许是因为打断了他的“快乐时光”,也可能是因为腼腆怕生、不善交际,从他漫不经心的神色中可以看出,我们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静坐下来,我们开始询问他的情况。对话基本上是“挤牙膏”式地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主动的交流。该户4口人,有户主夫妇和一子一女,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仅靠户主一人打工兼做庄稼维持全家生计。该生于2004年出生,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错,2019年考取县内一省重点高中,因志愿填报原因被录取到一普通高中就读,入学以后,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家庭经济又十分困难,加之有一个妹妹在读小学,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学校老师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但孩子仍选择了退学。16岁的他年龄小,又没有一技之长,打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辍学回家后,每天就是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浑浑噩噩的“啃老”,在家耗了整整一个学期。更棘手的是他的行为对年幼的妹妹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个家庭的贫困是由于中流砥柱难以支撑,而本因朝气蓬勃的下一代却萎靡不振,从根上脱贫,令人担忧。

弄清实际情况后,我们讲了很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正面典型,也列举了因执意辍学而不学无术,过早进入社会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屡碰壁、举步维艰的反面典型,既清晰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深刻地揭示了不读书的危害,还结合他家庭的现状、自己的未来、妹妹的成长等方面进行了耐心的引导和劝说。但遗憾的是,直到我们当天离开,他还是只有那一句轻飘飘的:“不想读书了”。

显而易见,前期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但我们不打算放弃,也没有沿袭之前收效甚微的单纯讲道理的工作方式。回到村委会办公室,我们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形成共识:解决这个贫困家庭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下一代的教育,解决下一代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研究决定采取分工负责、多管齐下的方法:由我与孩子通过微信“正面交锋”,一名队员发动村社干部和孩子家长“旁敲侧击”,另外一名队员联系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扫清障碍”,齐头并进,形成合力。

刚好2020年7月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刊登了李月亮先生撰稿,并经我整理的《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异》一文,我特意将文章打印出来赠送给他。文中讲述了安徽考生徐孟南的故事:2008年高考,徐孟南故意交白卷,考了零分,不出意外地落榜。之后的10年,他辗转在各类工厂,做各种辛苦而廉价的体力活: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他不止一次想换好点的工作,但每一份好工作都对学历有严格的要求,他只有高中文化水平,这第一关就过不去。2018年,吃尽了苦头的徐孟南终于幡然醒悟,下定决心再考大学。最终,29岁的他考上了安徽一所专科院校。现在的他常接到其他家长的求助,请他帮忙劝劝自己不想学习的孩子。每次他都会认真告诉那些孩子:知识改变命运,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这是他10年的摸爬滚打换来的惨痛教训。

所以我认为,读书是要靠内在动力驱动的,只有想读书才有可能把书读好,才会有出路。要让一个不想读书的人努力学习,难度有多大,做过父母和老师的人都知道。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次次的走访面谈、一篇篇网络经典文章引导、一滴滴第一书记的真情、一句句微信上的全天候沟通,终于一点点地燃起了孩子的希望。他终于表示愿意读书并作出了深刻反省!

4411bf85-def0-4cad-9eaf-8f4099f7eddf_副本.gif

我们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唤醒了孩子继续学习的意愿,现实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一名队员那里传来一个坏消息:孩子的学籍已被注销了!我们整个工作队多方咨询请示、协调沟通、历经坎坷、排除万难,最终恢复了他的学籍。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他的现状和愿望,建议该生插入今年的高一新生班重新学习。

7月23日,我与他们父子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70222f3f-560a-4d4c-bfa1-bf6d55de98b4_副本.gif

交流中我诚恳地提出,希望他从现在做起,列出计划,每天遵照执行。计划定好后,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做适当调整,但目标、原则不能缩水。建议每周、每天预留适当的时间用于弥补计划外事项耽误的学习任务。同时提醒他,如果愿意,可以从今天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一是总结,督促自己小结当日所做、所想、所获,清晰把握自己的进步;二是练字,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极大地提升自信,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会增色不少;三是练笔,在当今社会,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和文字是生存的必备技能,利用得当更是有效的加分项。

从7月23日开始,他每天都将日记拍照发给我。

19031e3b-006c-48eb-80b4-e261d4902e17_副本.gif

5cfb831b-cf02-45b7-9bdd-f4e21b0fa25d_副本.gif

607bc5f1-6637-4a4a-8179-ee5552ebdfb9_副本.gif

现在这孩子的状态可以从他的日记中窥见一斑:“这一周我过得十分充实,每天都有收获”;“日常生活不光是要学知识,还要学习与人相处”;“作为兄长,我要教育妹妹认真学习,每天有意义的度过,让她也感到学习的乐趣”。这些点点滴滴,反映出他正在从虚拟步入现实。

我们同时保持着微信全天候沟通,有时他懊恼沉迷游戏身心俱疲,我就提醒他把强身健体当作目标、把体育锻炼纳入计划;有时他抱怨天气炎热效率低下,我就劝诫他设身处地想想父亲也在同一轮烈日下挥汗如雨;有时他报喜说妹妹在他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进步显著,我就欣慰地祝贺他并希望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如此这般地在细微处给予他必要的建议、意见和鼓励。

a6b34152-eb86-40d1-8e69-4bda4161bb81_副本.gif

身边很多知情人都在感叹我这一系列劳心费神的努力,面对初见端倪的成果,他们甚至谬赞我是在“拯救迷失的灵魂”,我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了。我只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孩子步入正轨的不易;实实在在地理解到扶贫要扶到根上落到实处;心心念念地盼望着孩子的未来可期。

一株瘦弱的向日葵,正向着太阳的方向,扎根土壤,不惧风霜,倔强生长,散发出属于自己的金色光芒!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驻村故事    

王久君:见证一个辍学贫困生的破茧重生

时间:2020-12-03 11:32:5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久君

贫困、留守、辍学、痴迷游戏,这每一个字眼,烙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是多么的消极和萎靡;对于家长来说更是扎心的痛和深深的无奈;而在我们一线扶贫人眼里,这些正是家庭贫困及贫困延续的根源之一,所以显得愈发的复杂和沉重,令人时常揪心。我就正经历着这样一个或是功败垂成又或是破茧重生的艰难的过程。

盛夏的一个上午,已然10点36分,天气闷热,雨后的空气十分潮湿,农房有些昏暗,一位青年梳着并不清爽的中分,光着膀子蜷缩于床沿,正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手机游戏中,脸上还映着屏幕的光。对于我们的到来他全然不知,亦或许是并不在乎。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2020年7月6日,村级建制调整后,到新合并进来的贫困户家中走访时的真实情景。

经多次邀请和提醒,孩子才穿好衣服慢吞吞走到我们面前。也许是因为打断了他的“快乐时光”,也可能是因为腼腆怕生、不善交际,从他漫不经心的神色中可以看出,我们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静坐下来,我们开始询问他的情况。对话基本上是“挤牙膏”式地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主动的交流。该户4口人,有户主夫妇和一子一女,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仅靠户主一人打工兼做庄稼维持全家生计。该生于2004年出生,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不错,2019年考取县内一省重点高中,因志愿填报原因被录取到一普通高中就读,入学以后,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家庭经济又十分困难,加之有一个妹妹在读小学,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学校老师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但孩子仍选择了退学。16岁的他年龄小,又没有一技之长,打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辍学回家后,每天就是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浑浑噩噩的“啃老”,在家耗了整整一个学期。更棘手的是他的行为对年幼的妹妹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这个家庭的贫困是由于中流砥柱难以支撑,而本因朝气蓬勃的下一代却萎靡不振,从根上脱贫,令人担忧。

弄清实际情况后,我们讲了很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正面典型,也列举了因执意辍学而不学无术,过早进入社会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屡碰壁、举步维艰的反面典型,既清晰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又深刻地揭示了不读书的危害,还结合他家庭的现状、自己的未来、妹妹的成长等方面进行了耐心的引导和劝说。但遗憾的是,直到我们当天离开,他还是只有那一句轻飘飘的:“不想读书了”。

显而易见,前期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但我们不打算放弃,也没有沿袭之前收效甚微的单纯讲道理的工作方式。回到村委会办公室,我们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形成共识:解决这个贫困家庭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下一代的教育,解决下一代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研究决定采取分工负责、多管齐下的方法:由我与孩子通过微信“正面交锋”,一名队员发动村社干部和孩子家长“旁敲侧击”,另外一名队员联系市、县教育部门和学校“扫清障碍”,齐头并进,形成合力。

刚好2020年7月8日,《中国航空新闻网》刊登了李月亮先生撰稿,并经我整理的《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异》一文,我特意将文章打印出来赠送给他。文中讲述了安徽考生徐孟南的故事:2008年高考,徐孟南故意交白卷,考了零分,不出意外地落榜。之后的10年,他辗转在各类工厂,做各种辛苦而廉价的体力活: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他不止一次想换好点的工作,但每一份好工作都对学历有严格的要求,他只有高中文化水平,这第一关就过不去。2018年,吃尽了苦头的徐孟南终于幡然醒悟,下定决心再考大学。最终,29岁的他考上了安徽一所专科院校。现在的他常接到其他家长的求助,请他帮忙劝劝自己不想学习的孩子。每次他都会认真告诉那些孩子:知识改变命运,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这是他10年的摸爬滚打换来的惨痛教训。

所以我认为,读书是要靠内在动力驱动的,只有想读书才有可能把书读好,才会有出路。要让一个不想读书的人努力学习,难度有多大,做过父母和老师的人都知道。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次次的走访面谈、一篇篇网络经典文章引导、一滴滴第一书记的真情、一句句微信上的全天候沟通,终于一点点地燃起了孩子的希望。他终于表示愿意读书并作出了深刻反省!

4411bf85-def0-4cad-9eaf-8f4099f7eddf_副本.gif

我们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唤醒了孩子继续学习的意愿,现实又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一名队员那里传来一个坏消息:孩子的学籍已被注销了!我们整个工作队多方咨询请示、协调沟通、历经坎坷、排除万难,最终恢复了他的学籍。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他的现状和愿望,建议该生插入今年的高一新生班重新学习。

7月23日,我与他们父子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70222f3f-560a-4d4c-bfa1-bf6d55de98b4_副本.gif

交流中我诚恳地提出,希望他从现在做起,列出计划,每天遵照执行。计划定好后,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做适当调整,但目标、原则不能缩水。建议每周、每天预留适当的时间用于弥补计划外事项耽误的学习任务。同时提醒他,如果愿意,可以从今天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一是总结,督促自己小结当日所做、所想、所获,清晰把握自己的进步;二是练字,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漂亮的字能极大地提升自信,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会增色不少;三是练笔,在当今社会,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和文字是生存的必备技能,利用得当更是有效的加分项。

从7月23日开始,他每天都将日记拍照发给我。

19031e3b-006c-48eb-80b4-e261d4902e17_副本.gif

5cfb831b-cf02-45b7-9bdd-f4e21b0fa25d_副本.gif

607bc5f1-6637-4a4a-8179-ee5552ebdfb9_副本.gif

现在这孩子的状态可以从他的日记中窥见一斑:“这一周我过得十分充实,每天都有收获”;“日常生活不光是要学知识,还要学习与人相处”;“作为兄长,我要教育妹妹认真学习,每天有意义的度过,让她也感到学习的乐趣”。这些点点滴滴,反映出他正在从虚拟步入现实。

我们同时保持着微信全天候沟通,有时他懊恼沉迷游戏身心俱疲,我就提醒他把强身健体当作目标、把体育锻炼纳入计划;有时他抱怨天气炎热效率低下,我就劝诫他设身处地想想父亲也在同一轮烈日下挥汗如雨;有时他报喜说妹妹在他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进步显著,我就欣慰地祝贺他并希望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如此这般地在细微处给予他必要的建议、意见和鼓励。

a6b34152-eb86-40d1-8e69-4bda4161bb81_副本.gif

身边很多知情人都在感叹我这一系列劳心费神的努力,面对初见端倪的成果,他们甚至谬赞我是在“拯救迷失的灵魂”,我觉得这有些夸大其词了。我只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孩子步入正轨的不易;实实在在地理解到扶贫要扶到根上落到实处;心心念念地盼望着孩子的未来可期。

一株瘦弱的向日葵,正向着太阳的方向,扎根土壤,不惧风霜,倔强生长,散发出属于自己的金色光芒!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