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德林:“汗水”换来群众“甜蜜”

时间:2021-12-14 10:48:4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王小军 李金喜

他,和贫困群众一道找穷根、寻实策;他,和党员干部一道细访谈、真帮扶;他,和全县人民一道求发展、谋幸福……

战胜贫困,是他坚如磐石的“信念磁”;务实拼搏,是他誓争一流的“作风剑”;开拓创新,是他排解万难的“法宝刀”。

他,就是刘德林,历任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汗水浸润成绩单,初心滚烫来时路,承诺连着党和人民。2020年,西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396户25660人如期顺利脱贫,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13200元。 QQ截图20211214104940.jpg 西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德林(中)在百菌园产业帮扶基地调研袋料香菇产业带贫情况 靳义学摄 

立下“愚公志” 

西峡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地带,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刘德林是个山里娃,农民的儿子,大山留给他太多的记忆。小时候放牛、放羊、砍柴、挖药等,农村娃力所能及干的活,他一样也没落下。血脉里流淌着善良,骨子里藏着坚韧。参加工作后,他在山区乡镇一干就是18年,修路架桥、发展生产、解决纠纷等,常与“三农”打交道,与天斗、与地斗,再苦、再累、再难,他就是不怕。 

担任县扶贫办主任后,刘德林要与“贫困”斗。这次斗,与过去不同,不是单打独斗,是要领着全县干部、贫困群众一起斗;这次斗,还有不同,要与“懒惰”斗,要与“技术”斗,要与全县贫困群众住不好、路不好、水不便等斗,最重要的是还要与“经济收入”斗。打赢脱贫攻坚战,刘德林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为干好工作,刘德林攒着久久为功的韧劲。夜深了,天上星星,地上灯灯,还有贫困群众的“心灯”,似乎都在刘德林的办公案头闪着。白天下乡走村串户调研,夜里伏案汇总意见建议,设计政策方案推进工作。《西峡产业扶贫方案》《西峡县产业保险方案》《西峡县金融扶贫方案》……一个个方案要落实到村到户,要激活群众的积极性,要彻底点亮群众的“心灯”。每天工作时间不下14个小时,他经常累得直接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刘主任,你不要命了?”看大门的老王常常提醒他。 

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菌果药”是西峡县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历史较久,产业集约化、基地标准化程度较高,农户参与度广,群众增收效果显著。刘德林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入手,将3377户10846人贫困群众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嵌入“菌果药”产业链,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产业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并非容易的事。没能力发展项目的户如何扶持?2016年初,刘德林摸着石头过河,以发展“短平快”的香菇种植为主,选百菌园为“试验田”。 

当时,对企业无激励措施,让企业带动群众的难度很大。刘德林奔跑在政府、企业、银行之间协调周旋。4个月后,银行的贴息贷款有着落了,百菌园的老总有积极性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建立起来了。通过“投资共管”模式,贫困户每人投资5000元,购置1250袋香菇由百菌园“托管”,可享受产业奖补资金2500元,并建立保底收益1250元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增收的“老大难”问题。目前,百菌园仍在发挥着促进周边群众增收的作用,年人均增加收入3750元以上。 微信截图_20211214105000.png

西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德林(右二)在二郎坪镇白果坪村走访脱贫户 靳义学摄

拼出“精气神” 

刘德林清楚,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开山辟路的闯劲,发挥集体智慧,破解道道难题。无论是荆棘密布,还是激流险滩,他都不会退缩。 

2017年,是西峡县扶贫干部最揪心的一年。经过2016年精准扶贫“回头看”,全县贫困人口的规模基本确定下来。但上级下达的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的46号文件规定,每户要填写5张明白卡,其中的基础信息明白卡随着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健康状况、人口状况等信息的变化,驻村帮扶人员需要及时修改信息,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每变动一次、就要换一回档卡,导致完善档卡信息资料不停地“翻烧饼”,扶贫干部工作量大,埋怨不断,怨气很多。 

面对基层干部很苦、很累、很无奈的困局,刘德林敏锐洞察到存在的行业政策“无缝对接”难、家庭算账难、档卡资料规范难、动态监测难、精准核查难等“五难”问题,提出建立西峡县扶贫大数据智慧平台(简称智慧系统),在全县16个乡镇、287个村和11个县直行业单位间架起信息互通共享的桥梁,解决“五难”问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刘德林的指导下,策划、设计、征求意见、修改、专家评审……“智慧系统”在2018年试运营成功。如今,西峡县行业政策落实“一网清”,精准算账“一次过”,档卡规范“一遍成”,动态监测“一次准”,核查结果“一次实”,呈现出管理信息化、数据精准化、使用便捷化、决策科学化的四大优势,是河南省第一个运用“互联网+扶贫大数据”的县,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也迎来20多个县市区学习交流、借鉴推广。“你真是个专家!”外地到西峡学习的同志这样评价刘德林。 

次次督导,次次有问题,大问题没有,小问题整改不清,啥原因?是不是常规的督导方式有问题?不适应实际工作?刘德林下决心再破难题。他下乡调研,召集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了解情况,终于发现症结所在:一是督导覆盖面不够;二是督导人多“干呼隆”;三是抽样不科学;四是以发现问题条数考核排序不实际。 

刘德林重新设定了督导考核方案,在组织形式、考核对象、考核抽样、考核排序等四个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2018年下半年,新的考核办法经过几次实践,有了明显效果。乡镇“跑起来”、县直部门“干起来”、帮扶单位“动起来”,通过提升整改率、县直单位和乡镇互评、县扶贫办评价等方式,促进了考核成绩的客观化,显著减少了各单位的怨气。 

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刘德林发挥的是集体智慧,彰显的是民本思想,破解的是工作难题,增进的是人民福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险、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干出“实业绩”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既然是硬仗,就意味着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必须拿出“拼命三郎”的拼劲,铸造扶贫铁军。 

在县扶贫办,刘德林抓班子带队伍,以上率下,以严的要求、高的标准、硬的作风强体,要求同志们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其他单位人员做到的,县扶贫办首先做到。 

脱贫攻坚工作政策强、政策多、涉及部门多,政策落地惠及千家万户。就业务工作而言,很多岗位需要业务专业人员,刘德林提出“专人干专事”的想法。他在全县287个村组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负责基础信息采集、动态调整、档案管理等;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县乡扶贫办业务人员中选拔精英,组建县乡两级核查专业队近200人,负责督查、指导、反馈问题、限期整改等;在县直行业单位组建80名业务专干,负责政策的上传下达、下情上达,确保政策“无缝对接”。通过集中培训、实地核查及月例会、月反馈、月整改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业队员业务水平,打造业务尖兵,更铸就了西峡扶贫铁军形象。外界普遍反映,“西峡的扶贫工作扎实、真实,扶贫队伍务实、专业”,这源于刘德林的领导。 

山再高,水照样通到农家,一户也没少;距离再长,路照样连通每个村庄;全县879户2406人离开山沟里木棍支撑的危房,住上集镇易地搬迁社区新房,香菇基地还建在旁;鱼库村、唐寺沟村、土槽村、三里庙村等昔日贫困村,今朝成为“网红”美丽乡村……看到旧貌焕新颜,贫困群众全面高质量脱贫,刘德林脸上满是笑容。 

汗水浸润成绩,坚韧铸就不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刘德林以“拼命三郎”的拼劲、开山辟路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策马扬鞭,奋蹄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以永不言败的开拓精神,头雁引领,务实重干,为西峡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书写了精彩华章。2021年,刘德林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 

冬日暖阳,伏牛山山谷空静,龙乡西峡村野却是一派采摘香菇繁忙景象。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九大专班”牵头抓总,按照《西峡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西峡县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我们将赓续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为山区群众创造更多幸福。”在全县乡村振兴“四大示范区”调研重点村、示范村时,刘德林信心满满地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帮扶楷模    

刘德林:“汗水”换来群众“甜蜜”

时间:2021-12-14 10:48:4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王小军 李金喜

他,和贫困群众一道找穷根、寻实策;他,和党员干部一道细访谈、真帮扶;他,和全县人民一道求发展、谋幸福……

战胜贫困,是他坚如磐石的“信念磁”;务实拼搏,是他誓争一流的“作风剑”;开拓创新,是他排解万难的“法宝刀”。

他,就是刘德林,历任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汗水浸润成绩单,初心滚烫来时路,承诺连着党和人民。2020年,西峡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396户25660人如期顺利脱贫,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13200元。 QQ截图20211214104940.jpg 西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德林(中)在百菌园产业帮扶基地调研袋料香菇产业带贫情况 靳义学摄 

立下“愚公志” 

西峡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地带,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 

刘德林是个山里娃,农民的儿子,大山留给他太多的记忆。小时候放牛、放羊、砍柴、挖药等,农村娃力所能及干的活,他一样也没落下。血脉里流淌着善良,骨子里藏着坚韧。参加工作后,他在山区乡镇一干就是18年,修路架桥、发展生产、解决纠纷等,常与“三农”打交道,与天斗、与地斗,再苦、再累、再难,他就是不怕。 

担任县扶贫办主任后,刘德林要与“贫困”斗。这次斗,与过去不同,不是单打独斗,是要领着全县干部、贫困群众一起斗;这次斗,还有不同,要与“懒惰”斗,要与“技术”斗,要与全县贫困群众住不好、路不好、水不便等斗,最重要的是还要与“经济收入”斗。打赢脱贫攻坚战,刘德林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为干好工作,刘德林攒着久久为功的韧劲。夜深了,天上星星,地上灯灯,还有贫困群众的“心灯”,似乎都在刘德林的办公案头闪着。白天下乡走村串户调研,夜里伏案汇总意见建议,设计政策方案推进工作。《西峡产业扶贫方案》《西峡县产业保险方案》《西峡县金融扶贫方案》……一个个方案要落实到村到户,要激活群众的积极性,要彻底点亮群众的“心灯”。每天工作时间不下14个小时,他经常累得直接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刘主任,你不要命了?”看大门的老王常常提醒他。 

香菇、猕猴桃、山茱萸为主的“菌果药”是西峡县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历史较久,产业集约化、基地标准化程度较高,农户参与度广,群众增收效果显著。刘德林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入手,将3377户10846人贫困群众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嵌入“菌果药”产业链,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产业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并非容易的事。没能力发展项目的户如何扶持?2016年初,刘德林摸着石头过河,以发展“短平快”的香菇种植为主,选百菌园为“试验田”。 

当时,对企业无激励措施,让企业带动群众的难度很大。刘德林奔跑在政府、企业、银行之间协调周旋。4个月后,银行的贴息贷款有着落了,百菌园的老总有积极性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帮扶机制建立起来了。通过“投资共管”模式,贫困户每人投资5000元,购置1250袋香菇由百菌园“托管”,可享受产业奖补资金2500元,并建立保底收益1250元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增收的“老大难”问题。目前,百菌园仍在发挥着促进周边群众增收的作用,年人均增加收入3750元以上。 微信截图_20211214105000.png

西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德林(右二)在二郎坪镇白果坪村走访脱贫户 靳义学摄

拼出“精气神” 

刘德林清楚,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开山辟路的闯劲,发挥集体智慧,破解道道难题。无论是荆棘密布,还是激流险滩,他都不会退缩。 

2017年,是西峡县扶贫干部最揪心的一年。经过2016年精准扶贫“回头看”,全县贫困人口的规模基本确定下来。但上级下达的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的46号文件规定,每户要填写5张明白卡,其中的基础信息明白卡随着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健康状况、人口状况等信息的变化,驻村帮扶人员需要及时修改信息,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每变动一次、就要换一回档卡,导致完善档卡信息资料不停地“翻烧饼”,扶贫干部工作量大,埋怨不断,怨气很多。 

面对基层干部很苦、很累、很无奈的困局,刘德林敏锐洞察到存在的行业政策“无缝对接”难、家庭算账难、档卡资料规范难、动态监测难、精准核查难等“五难”问题,提出建立西峡县扶贫大数据智慧平台(简称智慧系统),在全县16个乡镇、287个村和11个县直行业单位间架起信息互通共享的桥梁,解决“五难”问题,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刘德林的指导下,策划、设计、征求意见、修改、专家评审……“智慧系统”在2018年试运营成功。如今,西峡县行业政策落实“一网清”,精准算账“一次过”,档卡规范“一遍成”,动态监测“一次准”,核查结果“一次实”,呈现出管理信息化、数据精准化、使用便捷化、决策科学化的四大优势,是河南省第一个运用“互联网+扶贫大数据”的县,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也迎来20多个县市区学习交流、借鉴推广。“你真是个专家!”外地到西峡学习的同志这样评价刘德林。 

次次督导,次次有问题,大问题没有,小问题整改不清,啥原因?是不是常规的督导方式有问题?不适应实际工作?刘德林下决心再破难题。他下乡调研,召集不同层次人员座谈了解情况,终于发现症结所在:一是督导覆盖面不够;二是督导人多“干呼隆”;三是抽样不科学;四是以发现问题条数考核排序不实际。 

刘德林重新设定了督导考核方案,在组织形式、考核对象、考核抽样、考核排序等四个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2018年下半年,新的考核办法经过几次实践,有了明显效果。乡镇“跑起来”、县直部门“干起来”、帮扶单位“动起来”,通过提升整改率、县直单位和乡镇互评、县扶贫办评价等方式,促进了考核成绩的客观化,显著减少了各单位的怨气。 

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刘德林发挥的是集体智慧,彰显的是民本思想,破解的是工作难题,增进的是人民福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险、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干出“实业绩”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既然是硬仗,就意味着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必须拿出“拼命三郎”的拼劲,铸造扶贫铁军。 

在县扶贫办,刘德林抓班子带队伍,以上率下,以严的要求、高的标准、硬的作风强体,要求同志们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其他单位人员做到的,县扶贫办首先做到。 

脱贫攻坚工作政策强、政策多、涉及部门多,政策落地惠及千家万户。就业务工作而言,很多岗位需要业务专业人员,刘德林提出“专人干专事”的想法。他在全县287个村组建立村级协管员队伍,负责基础信息采集、动态调整、档案管理等;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县乡扶贫办业务人员中选拔精英,组建县乡两级核查专业队近200人,负责督查、指导、反馈问题、限期整改等;在县直行业单位组建80名业务专干,负责政策的上传下达、下情上达,确保政策“无缝对接”。通过集中培训、实地核查及月例会、月反馈、月整改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业队员业务水平,打造业务尖兵,更铸就了西峡扶贫铁军形象。外界普遍反映,“西峡的扶贫工作扎实、真实,扶贫队伍务实、专业”,这源于刘德林的领导。 

山再高,水照样通到农家,一户也没少;距离再长,路照样连通每个村庄;全县879户2406人离开山沟里木棍支撑的危房,住上集镇易地搬迁社区新房,香菇基地还建在旁;鱼库村、唐寺沟村、土槽村、三里庙村等昔日贫困村,今朝成为“网红”美丽乡村……看到旧貌焕新颜,贫困群众全面高质量脱贫,刘德林脸上满是笑容。 

汗水浸润成绩,坚韧铸就不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刘德林以“拼命三郎”的拼劲、开山辟路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策马扬鞭,奋蹄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以永不言败的开拓精神,头雁引领,务实重干,为西峡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书写了精彩华章。2021年,刘德林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个人”。 

冬日暖阳,伏牛山山谷空静,龙乡西峡村野却是一派采摘香菇繁忙景象。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九大专班”牵头抓总,按照《西峡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西峡县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我们将赓续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为山区群众创造更多幸福。”在全县乡村振兴“四大示范区”调研重点村、示范村时,刘德林信心满满地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