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周鹿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收入有保障 幸福感满满

时间:2022-08-22 16:39:29来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作者:黄慧玲 蓝英睿 石森

近年来,周鹿镇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大量村民一改过去自耕自种自收的传统劳动方式,成为在家门口的就业者,成为了产业工人,与城里人一样按时上班,按月领取工资、按工作量领取劳动报酬。

在周鹿镇妙圩村下良屯,52岁的韦兰之前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进厂务工,很羡慕。因为由于年纪大和家庭原因,韦兰只能在家务农。

今年有老板到村里种植400亩的黑皮冬瓜,需要请工人到地里务工,管护冬瓜。韦兰马上报名去瓜地上班,并且当上了领班。每天带领60多个村民一起种冬瓜,在家门口就能领工资,而且像工人一样按时上下班。

周鹿镇妙圩村村民韦兰:现在我们老了,在外面打工他们都不要了,现在老板来包地种冬瓜,我负责管理,安排他们做工,一天一百块,上八个小时的班。

曾经的韦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已经成为可以对黑皮冬瓜种植技术管理侃侃而谈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不但收入有保障,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幸福感满满。

在周鹿镇爱旗村六森屯,62岁的黄树建之前每天忙着种植自家的几亩玉米地。黄树建说自己种地就只能靠天吃饭,如今,到黑皮冬瓜基地上班,按照技术员的安排进行作业,从农民变成工人,按天按时领工资,旱涝保收。

周鹿镇爱旗村村民黄树建:老板给我们来做工,一天是一百,一个月做25天嘛,就2500元了,我们现在生活都过得好了。

在周鹿镇,因为黑皮冬瓜产业的大规模发展,让像韦兰、黄树建一样的农民变成冬瓜产业“工人”的有不少,他们月均工资至少2000元,就业收入有保障,成为黑皮冬瓜产业发展的受惠者。

周鹿镇镇长黄宏庆:我们周鹿镇今年上半年的黑皮冬瓜种植面积大概有6千亩,下半年行情比较好,种植面积估计有七千亩左右,全年的种植面积就有1万三千亩,冬瓜种植产业就带动了2300人左右的稳定就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各家各户自己传统种植玉米、水稻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黑皮冬瓜、沃柑、火龙果等特色产业,让农业生产的模式和农村社会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农民就业,促进了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群体的形成,让村民不再“单兵作战”、靠天吃饭,而是成为了有技术、有组织的农业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马山    
聚焦两会

周鹿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收入有保障 幸福感满满

时间:2022-08-22 16:39:29

来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慧玲 蓝英睿 石森

近年来,周鹿镇各项产业迅速发展,大量村民一改过去自耕自种自收的传统劳动方式,成为在家门口的就业者,成为了产业工人,与城里人一样按时上班,按月领取工资、按工作量领取劳动报酬。

在周鹿镇妙圩村下良屯,52岁的韦兰之前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进厂务工,很羡慕。因为由于年纪大和家庭原因,韦兰只能在家务农。

今年有老板到村里种植400亩的黑皮冬瓜,需要请工人到地里务工,管护冬瓜。韦兰马上报名去瓜地上班,并且当上了领班。每天带领60多个村民一起种冬瓜,在家门口就能领工资,而且像工人一样按时上下班。

周鹿镇妙圩村村民韦兰:现在我们老了,在外面打工他们都不要了,现在老板来包地种冬瓜,我负责管理,安排他们做工,一天一百块,上八个小时的班。

曾经的韦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已经成为可以对黑皮冬瓜种植技术管理侃侃而谈的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不但收入有保障,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幸福感满满。

在周鹿镇爱旗村六森屯,62岁的黄树建之前每天忙着种植自家的几亩玉米地。黄树建说自己种地就只能靠天吃饭,如今,到黑皮冬瓜基地上班,按照技术员的安排进行作业,从农民变成工人,按天按时领工资,旱涝保收。

周鹿镇爱旗村村民黄树建:老板给我们来做工,一天是一百,一个月做25天嘛,就2500元了,我们现在生活都过得好了。

在周鹿镇,因为黑皮冬瓜产业的大规模发展,让像韦兰、黄树建一样的农民变成冬瓜产业“工人”的有不少,他们月均工资至少2000元,就业收入有保障,成为黑皮冬瓜产业发展的受惠者。

周鹿镇镇长黄宏庆:我们周鹿镇今年上半年的黑皮冬瓜种植面积大概有6千亩,下半年行情比较好,种植面积估计有七千亩左右,全年的种植面积就有1万三千亩,冬瓜种植产业就带动了2300人左右的稳定就业。

据了解,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各家各户自己传统种植玉米、水稻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黑皮冬瓜、沃柑、火龙果等特色产业,让农业生产的模式和农村社会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农民就业,促进了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群体的形成,让村民不再“单兵作战”、靠天吃饭,而是成为了有技术、有组织的农业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