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徽东至:四轮驱动为精准扶贫提速

时间:2019-06-29 13:37:1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文/丁健 图/崔小妹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12.jpg

胜利江心州大戸麦收情景

今年以来,东至县结合地方产业特点、资源优势等因素,发展特色产业,丰富产业模式,改变以往工业产业扶贫单一模式,形成了产业到村、项目到户、利益联结、线上宣传“四轮驱动”扶贫格局,为全县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速增效。

村有产业 扶贫不慌

青山乡中村村位于东至县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山丘地带。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几年村里靠着发展中药材等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脱贫的路子。“以前到处打工挣钱,现在村里有中药材、烟叶等产业,在家门口有许多活干,挣钱还不少。”青山乡中村村塘岗组程炎松高兴地说。

木塔乡大田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典型的以“林、茶”为主的山区村,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67人。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该村瞄准传统种茶产业优势,大面积种植油茶和茶叶,现拥有茶园1500亩、油茶3100亩,依靠种植油茶,每年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12万多元。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18.jpg

莲藕种植与龙虾混养

今年以来,东至县扎实推进白茶、油茶、中药材、特色养殖、太空莲、食用菌、菊花、劳务、电商、旅游等“十大产业扶贫”,加大县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做到“一村一品”。截止目前,22个贫困村共实施25个到村产业项目,共投入资金848.6万元。

户有项目 致富不愁

龙泉镇古楼村郭六斤因妻子、母亲身体不好,治病欠下巨额债务导致家庭贫困,是村里的脱贫“老大难”。2014年在村里的帮扶下,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水稻、菊花,增加了不少收入。尝到了勤劳致富甜头的郭六斤,在2017年又增加了土地流转面积,种植了水稻120余亩、菊花30亩,实现年产值达20余万元。他凭着勤劳的双手,发展种植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何世清,葛公镇红旗岭村村民,右脚残疾,妻子汪青霞患有慢性病,家中有两个女儿在上学,因劳动能力较弱和家庭经济负担重致贫,2014年7月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村里帮忙申请了小额信贷5万元,夫妻俩养了500尾鱼苗、300只鸡仔、100箱蜜蜂。现在母鸡已经下蛋,子公鸡可以出售,鱼塘里的鱼长势也喜人,蜂蜜今年产量预计可以达到200斤,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22.jpg

种植木耳

截止六月底,全县共组织实施到户项目13742个,覆盖75%以上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43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有发展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增收,每户补助500-2000元不等。

利益联结 脱贫有门

香隅镇漕东村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带富、龙头企业牵引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安徽亿香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落户这里的企业之一,该企业采取微股分红和提供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流转了35户贫困户135亩土地,其中11户贫困户每户投入1000元产业资金,公司按不低于20%的利润分红给这些贫困户,并优先提供务工机会。解决贫困户就业20余人,直接为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

东流镇红叶村耕地面积9000多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小龙虾、野葫芦、西瓜等经济作物,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业经济联合体,通过入股方式将贫困户土地集中成片,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通过吸纳贫困户到农业企业务工,增加贫困户工资收入;通过联合体企业发展产生效益,增加贫困户分红收入。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27.jpg

官港扶贫项目湖羊养殖

今年以来,东至县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带动贫困家庭以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等投资入股等模式增加收入,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线上发力 增收有方

东至县把电子商务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借助电商平台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宣传力度,并在线上线下推广销售菊花、香菇等农特产品,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电商+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今年,在举办“尧渡三条岭旅游观光节”期间,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互动模式,积极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县内新媒体“今日东至”微信公众号刊发信息“东至这个村扶贫产业园里的黄桃熟了!”,帮尧渡镇汪街村扶贫户销售黄桃。菊花种植是东至县重要的扶贫产业,为扩大菊花销路,泥溪镇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在淘宝开设“元甲山金丝皇菊基地店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探索“互联网+”脱贫致富新门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安徽东至:四轮驱动为精准扶贫提速

时间:2019-06-29 13:37:1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文/丁健 图/崔小妹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12.jpg

胜利江心州大戸麦收情景

今年以来,东至县结合地方产业特点、资源优势等因素,发展特色产业,丰富产业模式,改变以往工业产业扶贫单一模式,形成了产业到村、项目到户、利益联结、线上宣传“四轮驱动”扶贫格局,为全县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速增效。

村有产业 扶贫不慌

青山乡中村村位于东至县南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山丘地带。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几年村里靠着发展中药材等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脱贫的路子。“以前到处打工挣钱,现在村里有中药材、烟叶等产业,在家门口有许多活干,挣钱还不少。”青山乡中村村塘岗组程炎松高兴地说。

木塔乡大田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典型的以“林、茶”为主的山区村,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67人。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该村瞄准传统种茶产业优势,大面积种植油茶和茶叶,现拥有茶园1500亩、油茶3100亩,依靠种植油茶,每年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12万多元。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18.jpg

莲藕种植与龙虾混养

今年以来,东至县扎实推进白茶、油茶、中药材、特色养殖、太空莲、食用菌、菊花、劳务、电商、旅游等“十大产业扶贫”,加大县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做到“一村一品”。截止目前,22个贫困村共实施25个到村产业项目,共投入资金848.6万元。

户有项目 致富不愁

龙泉镇古楼村郭六斤因妻子、母亲身体不好,治病欠下巨额债务导致家庭贫困,是村里的脱贫“老大难”。2014年在村里的帮扶下,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水稻、菊花,增加了不少收入。尝到了勤劳致富甜头的郭六斤,在2017年又增加了土地流转面积,种植了水稻120余亩、菊花30亩,实现年产值达20余万元。他凭着勤劳的双手,发展种植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何世清,葛公镇红旗岭村村民,右脚残疾,妻子汪青霞患有慢性病,家中有两个女儿在上学,因劳动能力较弱和家庭经济负担重致贫,2014年7月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村里帮忙申请了小额信贷5万元,夫妻俩养了500尾鱼苗、300只鸡仔、100箱蜜蜂。现在母鸡已经下蛋,子公鸡可以出售,鱼塘里的鱼长势也喜人,蜂蜜今年产量预计可以达到200斤,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22.jpg

种植木耳

截止六月底,全县共组织实施到户项目13742个,覆盖75%以上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43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有发展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增收,每户补助500-2000元不等。

利益联结 脱贫有门

香隅镇漕东村通过政府引导、能人带富、龙头企业牵引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安徽亿香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落户这里的企业之一,该企业采取微股分红和提供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流转了35户贫困户135亩土地,其中11户贫困户每户投入1000元产业资金,公司按不低于20%的利润分红给这些贫困户,并优先提供务工机会。解决贫困户就业20余人,直接为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

东流镇红叶村耕地面积9000多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小龙虾、野葫芦、西瓜等经济作物,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业经济联合体,通过入股方式将贫困户土地集中成片,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通过吸纳贫困户到农业企业务工,增加贫困户工资收入;通过联合体企业发展产生效益,增加贫困户分红收入。

微信图片_20190629133727.jpg

官港扶贫项目湖羊养殖

今年以来,东至县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带动贫困家庭以承包土地、房屋财产、技术、劳动力、闲散资金等投资入股等模式增加收入,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贫困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线上发力 增收有方

东至县把电子商务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有机结合,借助电商平台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宣传力度,并在线上线下推广销售菊花、香菇等农特产品,在实践中走出一条“电商+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今年,在举办“尧渡三条岭旅游观光节”期间,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互动模式,积极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县内新媒体“今日东至”微信公众号刊发信息“东至这个村扶贫产业园里的黄桃熟了!”,帮尧渡镇汪街村扶贫户销售黄桃。菊花种植是东至县重要的扶贫产业,为扩大菊花销路,泥溪镇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在淘宝开设“元甲山金丝皇菊基地店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探索“互联网+”脱贫致富新门路。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