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时间:2024-03-20 15:10:43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


回到家乡,与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寻找“小时候的味道”;走亲访友,带上土特产作为伴手礼;假期返程之际,父母在行李箱里塞满家乡特产……人们在土特产中感受家的味道,也在其中品味浓浓乡愁。

一份份土特产,既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也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贵州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地平均海拔2200米,全年日照数达1800小时以上,有着高海拔、低纬度、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种出的苹果着色深、含糖量高、口感好。在大力推广下,威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值12亿元,苹果产业成为带动16.8万人实现增收的甜蜜事业。土特产一头连着农业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腰包。威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土特产是个重要抓手。

一方水土一方味。我国地大物博,从东北平原到黄土高原,从岭南丘陵到黄河流域,从江南水乡到天府之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禀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围绕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土特产是独特乡土资源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正因此,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从宁夏中宁枸杞,到辽宁丹东草莓,从河北迁西板栗,到江苏盱眙小龙虾,一个特产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众多案例启示我们,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在产业发展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就能塑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前段时间,黑龙江与广西的一场文旅互动,让黑龙江蔓越莓“出圈”,也让更多“隐藏款”特产走进大众视野。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一个个“隐藏款”特产,令许多当地网友感慨,特产“藏得太深”,自己作为本地人也鲜有所闻。这既说明各地物产丰富,也提示我们,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擦亮农产品品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

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各具特点的村落建筑、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等,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土壤。打好特色牌,完全可以在“+文化”“+旅游”“+生态”等上面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业态,从而让乡土特色产业更具吸引力、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找准路子,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将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05 版)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时间:2024-03-20 15:10:4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


回到家乡,与三五好友相约一起寻找“小时候的味道”;走亲访友,带上土特产作为伴手礼;假期返程之际,父母在行李箱里塞满家乡特产……人们在土特产中感受家的味道,也在其中品味浓浓乡愁。

一份份土特产,既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也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贵州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地平均海拔2200米,全年日照数达1800小时以上,有着高海拔、低纬度、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种出的苹果着色深、含糖量高、口感好。在大力推广下,威宁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值12亿元,苹果产业成为带动16.8万人实现增收的甜蜜事业。土特产一头连着农业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腰包。威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土特产是个重要抓手。

一方水土一方味。我国地大物博,从东北平原到黄土高原,从岭南丘陵到黄河流域,从江南水乡到天府之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禀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围绕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土特产是独特乡土资源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正因此,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从宁夏中宁枸杞,到辽宁丹东草莓,从河北迁西板栗,到江苏盱眙小龙虾,一个特产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众多案例启示我们,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在产业发展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就能塑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前段时间,黑龙江与广西的一场文旅互动,让黑龙江蔓越莓“出圈”,也让更多“隐藏款”特产走进大众视野。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一个个“隐藏款”特产,令许多当地网友感慨,特产“藏得太深”,自己作为本地人也鲜有所闻。这既说明各地物产丰富,也提示我们,做好土特产文章需要擦亮农产品品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

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各具特点的村落建筑、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等,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土壤。打好特色牌,完全可以在“+文化”“+旅游”“+生态”等上面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业态,从而让乡土特色产业更具吸引力、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找准路子,在“土”字上谋出路,在“特”字上求不同,在“产”字上下功夫,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将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05 版)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