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民放在“一号位”

时间:2022-02-24 12:40:19来源:中国网作者:王擎宇

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文件指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昨日(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从实践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中心词:一是在工作理念上,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二是在工作方法上,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那么,2022年将如何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如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如何加强兜底性民生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

“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

唐仁健表示,这并不意味我们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

唐仁健介绍,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总之,就是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唐仁健强调。

“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

坚持产业富民,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乡村“五大振兴”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文件提出,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要立足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

吴宏耀表示,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也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对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文件提出,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刘焕鑫表示,乡村建设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就地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目标和标准上调门不要定得太高,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宜、高低有别,重点是保证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比如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要优先安排,加快建设。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推进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不愿意干就先放一放、缓一缓。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民放在“一号位”

时间:2022-02-24 12:40:19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擎宇

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文件指出,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昨日(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从实践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中心词:一是在工作理念上,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二是在工作方法上,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那么,2022年将如何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如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如何加强兜底性民生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

“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疫情灾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

唐仁健表示,这并不意味我们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

唐仁健介绍,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总之,就是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唐仁健强调。

“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

坚持产业富民,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乡村“五大振兴”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文件提出,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要立足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

吴宏耀表示,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也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总结各地做法的基础上,对乡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文件提出,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刘焕鑫表示,乡村建设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民就地逐步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目标和标准上调门不要定得太高,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宜、高低有别,重点是保证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比如农村道路、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要优先安排,加快建设。

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推进乡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不愿意干就先放一放、缓一缓。充分认识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保留村庄风貌、形态、肌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