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带动,持久的“证明题”

时间:2022-06-01 20:33:27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8期作者:本刊记者 李雷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排在最前面,可以说是起着基础和保障性的作用。在河南省新乡市、洛阳市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不同的地域基础,培育了不同的产业方式,带动着不同方式的乡村振兴规划。

两地实践证明,产业带动的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1.jpg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皂角产业园脱贫农民正在筛选皂刺。 于翔/摄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

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47岁的村民王军民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他和妻子在家劳动。过去,家里收入不高,住着上世纪70年代的砖坯混建房。2014年脱贫后,他盖起了新房。他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种了六七亩苹果树,再种些玉米小麦,一年能有8万多块钱的收入。”

在洛宁县,像王军民这样靠种苹果获得丰厚、稳定收入的村民有很多。这都源于该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截至目前,该县苹果种植面积28.5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除了直接种植苹果,还有很多群众靠土地流转收取租金、在大型苹果产业企业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洛宁县在苹果产业的发展中,主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2014年以来,该县引进洛宁海升、洛阳众森、木美土里等一批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基地化生产使洛宁苹果发展全产业链成为可能。通过招商引资,该县重点发展苹果深加工、苹果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现已有2万吨气调冷库和10吨/小时果品分选线,培育苹果种植、加工保鲜、农资服务等龙头企业56家。

加大产业链条不但能稳固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让更多人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在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皂角产业园,58岁的村民陈海军告诉记者,他现在每个月做皂角刺生意差不多能有1万多元收入,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不仅如此,他还告诉记者:“我爱人,还有两个孩子都在皂角交易市场务工。以前皂角不被人看好,现在可成了摇钱树。”洛宁县大批农民变身为了“产业工人”。

近年来,嵩县聚力打造占地20亩的全国皂刺交易集散平台——九皋镇皂角产业园。全县以皂刺产业为引领,吸引购销大户和皂刺专业合作社10余家,建立切片加工车间,形成3000吨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累计带动全县1.1万农户,栽植皂刺5万亩,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此外,嵩县还以皂刺产业为引领,建成田湖丹参、大坪连翘、何村嵩胡、车村桔梗、九皋皂刺等5个万亩中药材基地,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50万余亩,年产量7万吨,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8万余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形成了集育苗、种植、收购、加工、仓储、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综合产值达19亿元,成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

在河南,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除了组织方式科学外,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2.jpg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于翔/摄

科技创新赋能

在洛宁县发展苹果产业的过程中,县级扶持、培育的龙头苹果企业,全都种植矮砧密植苹果。相比传统的乔砧果树,矮砧密植果树有多重优势,一般情况下,矮砧密植果园15~20年的累计产量,可达到乔砧稀植果园30年的水平。目前,洛宁全县矮砧密植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并建成2000亩苹果无毒矮砧原种繁育基地。

嵩县在发展产业中也同样注重科技创新赋能,该县以省市结对帮扶嵩县为契机,积极对接省农科院、河南大学等帮扶单位,培训专业化种植人才队伍,在皂刺产业中引进、培育“密刺”“硕刺”等适宜嵩县种植的皂刺新品种,亩均产量提高20%~30%,皂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快推进,“嵩县皂刺”成功登记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嵩县皂刺出货量1000余吨,占全国需求量的75%以上,综合产值达1.6亿元。

在新乡市辉县市西南20公里处的冀屯镇益三村,52岁的村民王爱琴曾是一个“苦命人”:丈夫患病,无法工作,家里多年的积蓄也一扫而空,三个女儿都在上学,全家就她一个劳动力。采访时,正在工厂挑拣蘑菇的她,却满脸微笑、充满自信,因为好政策让她家在2019年就脱了贫。她告诉记者:“我现在在食用菌大棚打工,每天能赚三四十元,政府带着我脱贫,我可不能扯了大家的后腿,我要自力更生,一定要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科技赋能在冀屯镇的蘑菇产业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以该镇益三村食用菌种植帮扶项目为例,该项目2020年投入使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引导当地菇农由最初的发酵料生产转变为熟料生产,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大棚周年化生产,年产1160吨平菇、2200吨毛背木耳,单棚利润可达6万元/年,在食用菌市场叫响了“冀屯牌平菇”。采访过程中,负责人李先生还为记者展示了自动化的洒水及监控系统、新引进的基料生产设备,并详细向记者介绍了生产加工流程。在这个基地,由于使用了新技术,生产蘑菇后的渣料也能出售,确保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增收的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工业产业的引擎作用

采访中,新乡市长垣市的工业产业让人印象深刻。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双阳带记者参观了该公司占地200亩的庞大车间。在参观车上,通道两边的钢铁构件旁边,工人们穿着防护装,戴着安全帽和护目镜正在认真进行电焊。闪耀的电焊火花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如同鞭炮炸响。在一些操作位置上,并没有忙碌的工人,依然有火花闪耀。冯双阳介绍说,一些焊接位置使用人工风险较大,现在都使用机器人操作。即便大量使用机器人,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仍然可以为3000人提供工作岗位。此外,公司还有销售及其他人员1.2万人。不仅如此,在该公司的带动下,330家配件生产企业、配件门市,60多家服务业公司、260多台运输车辆,又带动近万人就业。

长垣市除打造起重机产业外,还同时打造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涂装材料,同时也是著名的厨师之乡。以长垣市开发区为例,作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以起重装备制造和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为主导,产业基础雄厚、链条完善、质量品牌优势突出。目前已入驻“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06家,规模以上工业113家,高新企业55家,拥有从业人员8万余人,连续5年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十,是全国最大的门桥式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和知名的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生产基地。

驼人控股集团下属61家生产、研发及经营性企业,有5个经营基地、一个研究院,员工8000余人,其中残疾人职工500余人。2020年,驼人控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201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驼人控股集团对口帮扶长垣市满村镇三官庙村,为其提供37万元扶贫基金,帮助3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百企帮百村”行动中,驼人控股集团对口赵堤镇马坡村、武邱乡罗占村等4个村庄,帮助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道路、环境,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帮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引导村民脱贫致富。

3.jpg

河南省长垣市依托工业产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释放无穷活力。

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长垣市,高楼林立,但许多公共建筑都没有围墙;公园随处可见,步道整洁,树木森森。市委副书记靳开伟告诉记者,长垣市是河南省第一个实行全年公交免费乘坐的城市,自2017年7月31日起,长垣市免费城市公交正式开通,城区8条主要运营线路全部免费乘坐,8条线路几乎涵盖了县区内的各个地方。靳开伟表示,由于工业基础好,长垣市在乡村振兴上正在探索城乡一体发展路径。城区建设增强了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仅2021年,转移落户城镇人口就有1万余人。截至2021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8%。

加快城区建设的同时,长垣市还结合城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加快建设新市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

在乡村建设上,长垣市正在全域开展“畅通、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五项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同时,该市还在开展典型示范村建设。

步入长垣市丁栾镇官路西村的2号民宿,火红的灯笼、石砌的围墙、精致的老式门窗……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陶醉。

“真的没想到,我家的这个院子能变成这个模样,看着来居住的游客满意而归,我心里也特别高兴。”该村村民崔军全说。崔军全已经搬到市区居住,自家这一套原本漂亮的院子一度闲置,长满荒草。2019年,该村实施乡村振兴工程要建设民宿,崔军全听说后,主动找到村“两委”,表示愿意把自家院子租赁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打造,我家的老院子大变样,我都不认得了,真好看!而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给我3500元租金,废旧院落有了新价值,这多亏了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呀!”崔军全说,目前,村子里和他一样将空闲院落租赁出去,打造成民宿的村民有5户,大家对此都非常满意。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些民房由村集体打造成民宿后,交由丁栾镇村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专业运营,每年村集体经济可因此获得收益4万余元。

近年来,官路西村在乡村建设上,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进行全覆盖铺设污水管网、墙体外立面改造、硬化主次街巷等,并建成党群文体广场、图书馆、景荣学堂、四点半课堂、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致富,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通过税收,用工业效益反哺乡村,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官路西村党支部书记崔军涛对工业反哺乡村深有感触。

古色古香的官路西村,只是长垣市446个参与该市典型示范村建设的一个。长垣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超介绍该地打造典型示范村的做法:“长垣市在不同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的乡镇(街道)中支持先行先试、分类培育打造一批典型村庄,使其他村庄学有榜样、做有模样,增强了发展信心。目前,城市规划区外已有446个村参与示范创建,参与率达89%,明争暗赛、竞相振兴的氛围日益浓厚。”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产业带动,持久的“证明题”

时间:2022-06-01 20:33:27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第8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雷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排在最前面,可以说是起着基础和保障性的作用。在河南省新乡市、洛阳市采访期间,记者看到,不同的地域基础,培育了不同的产业方式,带动着不同方式的乡村振兴规划。

两地实践证明,产业带动的力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1.jpg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皂角产业园脱贫农民正在筛选皂刺。 于翔/摄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

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47岁的村民王军民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学,他和妻子在家劳动。过去,家里收入不高,住着上世纪70年代的砖坯混建房。2014年脱贫后,他盖起了新房。他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种了六七亩苹果树,再种些玉米小麦,一年能有8万多块钱的收入。”

在洛宁县,像王军民这样靠种苹果获得丰厚、稳定收入的村民有很多。这都源于该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截至目前,该县苹果种植面积28.5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除了直接种植苹果,还有很多群众靠土地流转收取租金、在大型苹果产业企业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洛宁县在苹果产业的发展中,主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2014年以来,该县引进洛宁海升、洛阳众森、木美土里等一批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基地化生产使洛宁苹果发展全产业链成为可能。通过招商引资,该县重点发展苹果深加工、苹果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现已有2万吨气调冷库和10吨/小时果品分选线,培育苹果种植、加工保鲜、农资服务等龙头企业56家。

加大产业链条不但能稳固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让更多人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在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皂角产业园,58岁的村民陈海军告诉记者,他现在每个月做皂角刺生意差不多能有1万多元收入,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不仅如此,他还告诉记者:“我爱人,还有两个孩子都在皂角交易市场务工。以前皂角不被人看好,现在可成了摇钱树。”洛宁县大批农民变身为了“产业工人”。

近年来,嵩县聚力打造占地20亩的全国皂刺交易集散平台——九皋镇皂角产业园。全县以皂刺产业为引领,吸引购销大户和皂刺专业合作社10余家,建立切片加工车间,形成3000吨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累计带动全县1.1万农户,栽植皂刺5万亩,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此外,嵩县还以皂刺产业为引领,建成田湖丹参、大坪连翘、何村嵩胡、车村桔梗、九皋皂刺等5个万亩中药材基地,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50万余亩,年产量7万吨,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8万余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形成了集育苗、种植、收购、加工、仓储、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综合产值达19亿元,成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基地县之一。

在河南,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除了组织方式科学外,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也十分突出。

2.jpg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于翔/摄

科技创新赋能

在洛宁县发展苹果产业的过程中,县级扶持、培育的龙头苹果企业,全都种植矮砧密植苹果。相比传统的乔砧果树,矮砧密植果树有多重优势,一般情况下,矮砧密植果园15~20年的累计产量,可达到乔砧稀植果园30年的水平。目前,洛宁全县矮砧密植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并建成2000亩苹果无毒矮砧原种繁育基地。

嵩县在发展产业中也同样注重科技创新赋能,该县以省市结对帮扶嵩县为契机,积极对接省农科院、河南大学等帮扶单位,培训专业化种植人才队伍,在皂刺产业中引进、培育“密刺”“硕刺”等适宜嵩县种植的皂刺新品种,亩均产量提高20%~30%,皂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快推进,“嵩县皂刺”成功登记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2021年,嵩县皂刺出货量1000余吨,占全国需求量的75%以上,综合产值达1.6亿元。

在新乡市辉县市西南20公里处的冀屯镇益三村,52岁的村民王爱琴曾是一个“苦命人”:丈夫患病,无法工作,家里多年的积蓄也一扫而空,三个女儿都在上学,全家就她一个劳动力。采访时,正在工厂挑拣蘑菇的她,却满脸微笑、充满自信,因为好政策让她家在2019年就脱了贫。她告诉记者:“我现在在食用菌大棚打工,每天能赚三四十元,政府带着我脱贫,我可不能扯了大家的后腿,我要自力更生,一定要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科技赋能在冀屯镇的蘑菇产业中也有很好的体现。以该镇益三村食用菌种植帮扶项目为例,该项目2020年投入使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引导当地菇农由最初的发酵料生产转变为熟料生产,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大棚周年化生产,年产1160吨平菇、2200吨毛背木耳,单棚利润可达6万元/年,在食用菌市场叫响了“冀屯牌平菇”。采访过程中,负责人李先生还为记者展示了自动化的洒水及监控系统、新引进的基料生产设备,并详细向记者介绍了生产加工流程。在这个基地,由于使用了新技术,生产蘑菇后的渣料也能出售,确保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增收的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工业产业的引擎作用

采访中,新乡市长垣市的工业产业让人印象深刻。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双阳带记者参观了该公司占地200亩的庞大车间。在参观车上,通道两边的钢铁构件旁边,工人们穿着防护装,戴着安全帽和护目镜正在认真进行电焊。闪耀的电焊火花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如同鞭炮炸响。在一些操作位置上,并没有忙碌的工人,依然有火花闪耀。冯双阳介绍说,一些焊接位置使用人工风险较大,现在都使用机器人操作。即便大量使用机器人,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仍然可以为3000人提供工作岗位。此外,公司还有销售及其他人员1.2万人。不仅如此,在该公司的带动下,330家配件生产企业、配件门市,60多家服务业公司、260多台运输车辆,又带动近万人就业。

长垣市除打造起重机产业外,还同时打造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涂装材料,同时也是著名的厨师之乡。以长垣市开发区为例,作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以起重装备制造和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为主导,产业基础雄厚、链条完善、质量品牌优势突出。目前已入驻“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206家,规模以上工业113家,高新企业55家,拥有从业人员8万余人,连续5年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十,是全国最大的门桥式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和知名的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生产基地。

驼人控股集团下属61家生产、研发及经营性企业,有5个经营基地、一个研究院,员工8000余人,其中残疾人职工500余人。2020年,驼人控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201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驼人控股集团对口帮扶长垣市满村镇三官庙村,为其提供37万元扶贫基金,帮助3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百企帮百村”行动中,驼人控股集团对口赵堤镇马坡村、武邱乡罗占村等4个村庄,帮助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道路、环境,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帮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引导村民脱贫致富。

3.jpg

河南省长垣市依托工业产业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释放无穷活力。

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长垣市,高楼林立,但许多公共建筑都没有围墙;公园随处可见,步道整洁,树木森森。市委副书记靳开伟告诉记者,长垣市是河南省第一个实行全年公交免费乘坐的城市,自2017年7月31日起,长垣市免费城市公交正式开通,城区8条主要运营线路全部免费乘坐,8条线路几乎涵盖了县区内的各个地方。靳开伟表示,由于工业基础好,长垣市在乡村振兴上正在探索城乡一体发展路径。城区建设增强了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仅2021年,转移落户城镇人口就有1万余人。截至2021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8%。

加快城区建设的同时,长垣市还结合城镇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加快建设新市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

在乡村建设上,长垣市正在全域开展“畅通、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五项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同时,该市还在开展典型示范村建设。

步入长垣市丁栾镇官路西村的2号民宿,火红的灯笼、石砌的围墙、精致的老式门窗……古色古香的韵味让人陶醉。

“真的没想到,我家的这个院子能变成这个模样,看着来居住的游客满意而归,我心里也特别高兴。”该村村民崔军全说。崔军全已经搬到市区居住,自家这一套原本漂亮的院子一度闲置,长满荒草。2019年,该村实施乡村振兴工程要建设民宿,崔军全听说后,主动找到村“两委”,表示愿意把自家院子租赁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打造,我家的老院子大变样,我都不认得了,真好看!而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给我3500元租金,废旧院落有了新价值,这多亏了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呀!”崔军全说,目前,村子里和他一样将空闲院落租赁出去,打造成民宿的村民有5户,大家对此都非常满意。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这些民房由村集体打造成民宿后,交由丁栾镇村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专业运营,每年村集体经济可因此获得收益4万余元。

近年来,官路西村在乡村建设上,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进行全覆盖铺设污水管网、墙体外立面改造、硬化主次街巷等,并建成党群文体广场、图书馆、景荣学堂、四点半课堂、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致富,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通过税收,用工业效益反哺乡村,极大促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官路西村党支部书记崔军涛对工业反哺乡村深有感触。

古色古香的官路西村,只是长垣市446个参与该市典型示范村建设的一个。长垣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超介绍该地打造典型示范村的做法:“长垣市在不同发展基础、不同资源禀赋的乡镇(街道)中支持先行先试、分类培育打造一批典型村庄,使其他村庄学有榜样、做有模样,增强了发展信心。目前,城市规划区外已有446个村参与示范创建,参与率达89%,明争暗赛、竞相振兴的氛围日益浓厚。”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