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黑龙江同江市:打造北疆脱贫地区“温情救助” 防止返贫新模式

时间:2023-02-17 10:06:53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

2023年2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和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有关情况的通报》,黑龙江省同江市提交的“温情救助、闭环兜底”社会救助研究实践成果,被评为“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探索出北部边疆脱贫地区兜底保障防止返贫的“同江模式”。

同江市是国家级脱贫县和黑龙江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位于祖国东北部,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地区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辖区面积6300平方公里,有6镇4乡,6个农场,常住人口16万。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同时也是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最北端起点。同江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立足群众急难愁盼需求,多样化专业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有效衔接,制度、资源、服务协同联动,形成了政府保基本、慈善提质效的良好局面。

建制度,推动救助模式由“独立式”向“联动式”转变升级。围绕群众之盼和救助之需,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互衔接制度,出台了《同江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责任分工方案》《同江市社会救助“一级审批”实施办法》《同江市慈善组织慈善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完善了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临时救助等4项基本社会救助制度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9项专项救助制度,落实了基本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明确了乡村振兴衔接职责分工,设立了助困、助医、助学等6项慈善救助项目,细化了慈善救助10类覆盖人群范围,确立了以“政府救助为主、慈善救助补充”的综合性衔接救助模式,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受助需求,实现弱有所扶、困有优扶。

图片1.png慈善组织“一键接单"救助申请 

搭平台,推动救助资源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升级。以同江市兴边富民社会救助云平台为载体,依托信息平台“一库一录一清单”数据库,盘活政府、慈善、乡村振兴资源,推行“一键式”派接单模式,实现慈善找人、智能救助、高效落实。高效整合了乡村振兴、民政、教育、人社、医保、残联等16个部门43项18.8万条数据信息资源,搭建了涵盖全领域的政府部门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主动对接汇集社会力量,将全市87家社会组织、12家乡镇街道社工站、108支志愿者队伍、530名爱心人士等列入“爱心名录”。采集建立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救助帮扶需求“心愿清单”,提供助力乡村振兴、捐资助学、助老、助困等多个服务项目。依托“云平台中心”大数据赋能,实现“救助找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可通过乡村振兴部门、政府救助部门、乡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慈善组织提出救助需求申请,通过数据中心“一键派单”,政府部门、乡镇、慈善组织“一键接单”,网上对接、认定办理、反馈结果。同时,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预警响应作用,乡村振兴部门可通过云平台实现与民政、住建、教育、医保等政府部门、慈善组织“一键式”互为推送对接预警监测、救助资格核查信息。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派接单49件,开展社会救助新申请核查158户327人,“线上先行救助”1010人次141.3万元,线下对接捐资助学、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服务需求清单350余件,服务群众达800余人次,实现让数据“链接”,让智能“帮办”,真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图片2.png携手企业爱心助学,助力乡村振兴

创品牌,推动救助服务由“单一式”向“多元式”转变升级。优化服务对接模式,切实回应群众美好生活之盼。积极推行“救助+服务”模式,创建了“同心爱民”服务品牌,培育纽扣型救助类社会组织,调动社工、志愿者、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系好每一颗“同心扣”,构建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救助高效衔接的扶弱济困新格局,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温馨、专业、个性的综合救助帮扶。秉承“有需求快回应”服务理念,为困难群众提供灵活化、多样化、专业化、及时化的救助服务。同时,健全主动发现服务机制,依托乡村振兴部门、政府救助部门、乡镇经办机构、社工服务站、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等,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主动服务。2022年,同江市先后投入资金274.54万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同心爱民”服务164例(次),服务对象1万余人次,服务时长5100小时。社会慈善组织主动参与,主动介入,对接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医、助学、助困等爱心活动68次,“线下主动发现”21起,全年社会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等帮扶补充救助351.7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456人次。通过扎扎实实的创新实践,探索出北疆地区“温情救助、闭环兜底”社会救助新体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3.png社工主动介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地方声音    
部委省市

黑龙江同江市:打造北疆脱贫地区“温情救助” 防止返贫新模式

时间:2023-02-17 10:06:53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

2023年2月,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和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有关情况的通报》,黑龙江省同江市提交的“温情救助、闭环兜底”社会救助研究实践成果,被评为“2022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探索出北部边疆脱贫地区兜底保障防止返贫的“同江模式”。

同江市是国家级脱贫县和黑龙江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位于祖国东北部,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地区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辖区面积6300平方公里,有6镇4乡,6个农场,常住人口16万。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同时也是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最北端起点。同江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立足群众急难愁盼需求,多样化专业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推动“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有效衔接,制度、资源、服务协同联动,形成了政府保基本、慈善提质效的良好局面。

建制度,推动救助模式由“独立式”向“联动式”转变升级。围绕群众之盼和救助之需,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互衔接制度,出台了《同江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责任分工方案》《同江市社会救助“一级审批”实施办法》《同江市慈善组织慈善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完善了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临时救助等4项基本社会救助制度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9项专项救助制度,落实了基本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明确了乡村振兴衔接职责分工,设立了助困、助医、助学等6项慈善救助项目,细化了慈善救助10类覆盖人群范围,确立了以“政府救助为主、慈善救助补充”的综合性衔接救助模式,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受助需求,实现弱有所扶、困有优扶。

图片1.png慈善组织“一键接单"救助申请 

搭平台,推动救助资源由“分散式”向“集约式”转变升级。以同江市兴边富民社会救助云平台为载体,依托信息平台“一库一录一清单”数据库,盘活政府、慈善、乡村振兴资源,推行“一键式”派接单模式,实现慈善找人、智能救助、高效落实。高效整合了乡村振兴、民政、教育、人社、医保、残联等16个部门43项18.8万条数据信息资源,搭建了涵盖全领域的政府部门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主动对接汇集社会力量,将全市87家社会组织、12家乡镇街道社工站、108支志愿者队伍、530名爱心人士等列入“爱心名录”。采集建立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救助帮扶需求“心愿清单”,提供助力乡村振兴、捐资助学、助老、助困等多个服务项目。依托“云平台中心”大数据赋能,实现“救助找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可通过乡村振兴部门、政府救助部门、乡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慈善组织提出救助需求申请,通过数据中心“一键派单”,政府部门、乡镇、慈善组织“一键接单”,网上对接、认定办理、反馈结果。同时,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预警响应作用,乡村振兴部门可通过云平台实现与民政、住建、教育、医保等政府部门、慈善组织“一键式”互为推送对接预警监测、救助资格核查信息。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派接单49件,开展社会救助新申请核查158户327人,“线上先行救助”1010人次141.3万元,线下对接捐资助学、心理疏导、生活照料等服务需求清单350余件,服务群众达800余人次,实现让数据“链接”,让智能“帮办”,真正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图片2.png携手企业爱心助学,助力乡村振兴

创品牌,推动救助服务由“单一式”向“多元式”转变升级。优化服务对接模式,切实回应群众美好生活之盼。积极推行“救助+服务”模式,创建了“同心爱民”服务品牌,培育纽扣型救助类社会组织,调动社工、志愿者、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系好每一颗“同心扣”,构建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参与、救助高效衔接的扶弱济困新格局,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温馨、专业、个性的综合救助帮扶。秉承“有需求快回应”服务理念,为困难群众提供灵活化、多样化、专业化、及时化的救助服务。同时,健全主动发现服务机制,依托乡村振兴部门、政府救助部门、乡镇经办机构、社工服务站、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等,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主动服务。2022年,同江市先后投入资金274.54万元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同心爱民”服务164例(次),服务对象1万余人次,服务时长5100小时。社会慈善组织主动参与,主动介入,对接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医、助学、助困等爱心活动68次,“线下主动发现”21起,全年社会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等帮扶补充救助351.7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456人次。通过扎扎实实的创新实践,探索出北疆地区“温情救助、闭环兜底”社会救助新体系,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3.png社工主动介入,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