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名副其实永丰村

时间:2023-01-0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作者:

每逢春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两委”干部总会坐在一起,总结一年的收获,谈谈将来的打算。

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给村民实实在在办完的事,一件又一件,一页又一页。

笔记本的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6月8日到永丰村考察调研时,对当地干部的叮嘱。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永丰村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在永丰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让永丰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第23页-20.PNG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侯建明/摄

饭碗越端越牢

780.2公斤——这是2022年永丰村水稻基地的平均亩产,比2021年整整高出100公斤。

这份答卷,来之不易。尤其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四川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水稻产量能够量质齐升的背后,永丰人有一套“丰收秘诀”:守良田、施良技、育良种。

李雪平还有一个身份——村级“田长”,他的职责是确保耕地“一寸都不能少”。虽然在四川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中,李雪平是最基层的一环,但是也签下了耕地保护的“军令状”。

李雪平说:“守良田担的是责任,守的是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便是主要抓手。”以永丰村为例,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320亩,目前用于种植水稻面积5760亩,耕地种粮率达到91%。

永丰村的做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丰村种地用上了“高科技”。在永丰村连片高标准农田间,有一块田地被分隔成8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小区,这是“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监测站。

过去种田是靠天吃饭,现在种田要靠监测数据。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都是数据说了算。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园区——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早就成为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良种”也是永丰村的“丰收秘诀”之一。如今,永丰村已成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之一,共试种了300多个水稻新品种。

粮食丰收,群众增收。如今,村民都说永丰村“名副其实”——永丰永丰,永远丰收!

乡村越来越美

春节将至,没有好山好水的永丰村,也迎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在广阔的田野间,在整洁的乡间小路上,在青瓦白墙的村落里,流连忘返。

“农村不比城里差”——这是游客来到永丰村给出的评价。村民李国清非常赞同:“这两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城里没什么区别,除了高楼大厦,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

走进永丰村,首先会经过一片荷塘。这片荷塘不简单,不仅是以“厌氧+人工湿地”方式打造的污水处理池,种植的莲藕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像这样的荷塘,永丰村还有5个。近年来,永丰村成为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村里陆续采用3种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全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卫生公厕、农耕文化大讲堂、商贸公司、超市、快递驿站……面对来自大城市的游客们,永丰人心里的底气越来越足。

“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对当地干部的嘱托。

在永丰村工作近25年的乡村医生周良伦,亲眼见证和亲身参与了健康乡村的建设。

“从过去听诊器、温度计、血压测量仪‘老三件’,到标准化的卫生站,电子化的诊疗设备,永丰村卫生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良伦说。

如今,永丰村卫生站已与眉山市大型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机制,市、县级医疗机构每月还会派专家至少坐一次诊、巡一次村站,村民小病不出村、就医有保障。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超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叮嘱大家,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永丰村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不仅构建“村党委—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推行“党委联企、支部联片、党员联户”联系制度,还在产业链上建立了党支部,描绘出一幅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永丰画卷。

“接下来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为乡亲们服好务,带领全村老百姓把产业越搞越兴旺,让全村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幸福,让农村越来越美丽。”刘超说。

(供稿单位:四川省眉山市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名副其实永丰村

时间:2023-01-0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

作者:

每逢春节,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两委”干部总会坐在一起,总结一年的收获,谈谈将来的打算。

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给村民实实在在办完的事,一件又一件,一页又一页。

笔记本的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6月8日到永丰村考察调研时,对当地干部的叮嘱。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永丰村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在永丰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变为美好现实,让永丰村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第23页-20.PNG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侯建明/摄

饭碗越端越牢

780.2公斤——这是2022年永丰村水稻基地的平均亩产,比2021年整整高出100公斤。

这份答卷,来之不易。尤其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四川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水稻产量能够量质齐升的背后,永丰人有一套“丰收秘诀”:守良田、施良技、育良种。

李雪平还有一个身份——村级“田长”,他的职责是确保耕地“一寸都不能少”。虽然在四川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中,李雪平是最基层的一环,但是也签下了耕地保护的“军令状”。

李雪平说:“守良田担的是责任,守的是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便是主要抓手。”以永丰村为例,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320亩,目前用于种植水稻面积5760亩,耕地种粮率达到91%。

永丰村的做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永丰村种地用上了“高科技”。在永丰村连片高标准农田间,有一块田地被分隔成8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小区,这是“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监测站。

过去种田是靠天吃饭,现在种田要靠监测数据。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都是数据说了算。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园区——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早就成为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良种”也是永丰村的“丰收秘诀”之一。如今,永丰村已成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之一,共试种了300多个水稻新品种。

粮食丰收,群众增收。如今,村民都说永丰村“名副其实”——永丰永丰,永远丰收!

乡村越来越美

春节将至,没有好山好水的永丰村,也迎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在广阔的田野间,在整洁的乡间小路上,在青瓦白墙的村落里,流连忘返。

“农村不比城里差”——这是游客来到永丰村给出的评价。村民李国清非常赞同:“这两年,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城里没什么区别,除了高楼大厦,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

走进永丰村,首先会经过一片荷塘。这片荷塘不简单,不仅是以“厌氧+人工湿地”方式打造的污水处理池,种植的莲藕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像这样的荷塘,永丰村还有5个。近年来,永丰村成为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村里陆续采用3种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全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卫生公厕、农耕文化大讲堂、商贸公司、超市、快递驿站……面对来自大城市的游客们,永丰人心里的底气越来越足。

“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考察时,对当地干部的嘱托。

在永丰村工作近25年的乡村医生周良伦,亲眼见证和亲身参与了健康乡村的建设。

“从过去听诊器、温度计、血压测量仪‘老三件’,到标准化的卫生站,电子化的诊疗设备,永丰村卫生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良伦说。

如今,永丰村卫生站已与眉山市大型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机制,市、县级医疗机构每月还会派专家至少坐一次诊、巡一次村站,村民小病不出村、就医有保障。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超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叮嘱大家,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永丰村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不仅构建“村党委—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架构,推行“党委联企、支部联片、党员联户”联系制度,还在产业链上建立了党支部,描绘出一幅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永丰画卷。

“接下来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为乡亲们服好务,带领全村老百姓把产业越搞越兴旺,让全村老百姓生活越过越幸福,让农村越来越美丽。”刘超说。

(供稿单位:四川省眉山市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