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赵晓东:锚定目标发力 多措并举推进 全力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实现稳中有增

时间:2023-02-0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3期作者:赵晓东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抓产业促就业、稳就业促增收,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高于全国农民2.2个百分点;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578元、增速16.3%,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增收答卷。

第42页-22.PNG

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赵晓东。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促农增收“向心力”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脱贫群众增收。自治区十三次党代会把“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由自治区主席和常务副主席包抓,出台《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举全区之力推进。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对脱贫群众增收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自治区“两会”将脱贫人口收入增速、移民群众收入增速要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城乡居民增收特别是脱贫群众增收市、县(区)长负责制,定期听取汇报,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实施调度,指导各地做好保民生促增收工作。

二、强化支撑保障,提供稳定增收“源动力”

加强政策供给。出台“促农增收13条”“应对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27条”“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30条”等政策,建立发改、工信、财政、人社、农业农村、交通、水利、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促农增收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资金121.6亿元,足额兑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各类补贴15.8亿元,为历年最高,农民人均补贴525.3元、增幅45.3%,拉升了转移性收入增速(27.8%)。

深化改革挖潜。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保底有租金、盈余有分红、集体有收入,财产性收入增速达到12.5%。

三、狠抓产业就业,鼓足脱贫群众“钱袋子”

把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作为根本举措,落实“两个优先”,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60.4%,脱贫群众近80%收入来自产业就业。

强化产业帮扶促增收。实行省级领导包抓+专班推进,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葡萄酒、枸杞产业每年为农户提供岗位25万个、发放工资20亿元,40%以上是脱贫人口;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增长5%、7%,成为脱贫群众主要产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完成消费帮扶50.25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价格高于2021年,种粮收益明显。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农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9%和5.3%,增速全国第一,有力支撑了脱贫人口经营性净收入增长,增速达到20%。

加强就业帮扶促增收。实施促进就业“春风行动”,“点对点”包车包机输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14万人。同时,通过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等,拓展就业岗位、促进就近就业。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5个,带动就业4300人。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补助4.8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2022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0.23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23.4%。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06万人,同比增长22%;帮扶车间就业2.01万人。虽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叠加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速也达到11.7%。

加强兜底保障促增收。安排医疗救助资金5亿元,农村低保由每年4560元提高到5520元,累计投入救助资金29.6亿元,增长15.6%;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费每月提高104元,切实兜住最困难的群体。

四、深入分析研判,织密群众增收“监测网”

把监测分析作为重要手段,加强分析研判,落实应对措施,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强化监测帮扶。按照“八必访”条件,健全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紧盯“三类人员”,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确保重点群体收入稳定。

精准综合施策。紧盯收入较低、不增反降以及收入骤减的脱贫群众,综合运用产业就业、联农带农、兜底保障等措施,收入低于1万元、8000元和不增反降的脱贫户较2021年大幅下降,分别减少5.47万户(同比减少78.7%)、2.19万户(同比减少98.6%)、1.39万户(同比减少78.5%)。

加强疫情应对。“9.20”前宁夏疫情零星散发,均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控制住,农业生产基本不受影响。“9.20”疫情后,积极采取措施保收、保供、保畅,减轻了对脱贫人口增收的影响,四项收入中除工资性收入增速(11.7%)外,其他三项均高于上年。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赵晓东:锚定目标发力 多措并举推进 全力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实现稳中有增

时间:2023-02-0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3期

作者:赵晓东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抓产业促就业、稳就业促增收,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高于全国农民2.2个百分点;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578元、增速16.3%,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增收答卷。

第42页-22.PNG

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赵晓东。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促农增收“向心力”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脱贫群众增收。自治区十三次党代会把“居民收入提升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由自治区主席和常务副主席包抓,出台《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举全区之力推进。自治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对脱贫群众增收作出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自治区“两会”将脱贫人口收入增速、移民群众收入增速要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城乡居民增收特别是脱贫群众增收市、县(区)长负责制,定期听取汇报,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实施调度,指导各地做好保民生促增收工作。

二、强化支撑保障,提供稳定增收“源动力”

加强政策供给。出台“促农增收13条”“应对疫情影响巩固脱贫成果27条”“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30条”等政策,建立发改、工信、财政、人社、农业农村、交通、水利、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促农增收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和衔接资金121.6亿元,足额兑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各类补贴15.8亿元,为历年最高,农民人均补贴525.3元、增幅45.3%,拉升了转移性收入增速(27.8%)。

深化改革挖潜。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保底有租金、盈余有分红、集体有收入,财产性收入增速达到12.5%。

三、狠抓产业就业,鼓足脱贫群众“钱袋子”

把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作为根本举措,落实“两个优先”,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60.4%,脱贫群众近80%收入来自产业就业。

强化产业帮扶促增收。实行省级领导包抓+专班推进,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葡萄酒、枸杞产业每年为农户提供岗位25万个、发放工资20亿元,40%以上是脱贫人口;肉牛滩羊饲养量分别增长5%、7%,成为脱贫群众主要产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完成消费帮扶50.25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价格高于2021年,种粮收益明显。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农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9%和5.3%,增速全国第一,有力支撑了脱贫人口经营性净收入增长,增速达到20%。

加强就业帮扶促增收。实施促进就业“春风行动”,“点对点”包车包机输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14万人。同时,通过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等,拓展就业岗位、促进就近就业。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攻坚年”活动,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5个,带动就业4300人。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补助4.8万人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2022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30.23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23.4%。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06万人,同比增长22%;帮扶车间就业2.01万人。虽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叠加影响,工资性收入增速也达到11.7%。

加强兜底保障促增收。安排医疗救助资金5亿元,农村低保由每年4560元提高到5520元,累计投入救助资金29.6亿元,增长15.6%;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费每月提高104元,切实兜住最困难的群体。

四、深入分析研判,织密群众增收“监测网”

把监测分析作为重要手段,加强分析研判,落实应对措施,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

强化监测帮扶。按照“八必访”条件,健全监测帮扶责任考核“四项机制”,紧盯“三类人员”,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确保重点群体收入稳定。

精准综合施策。紧盯收入较低、不增反降以及收入骤减的脱贫群众,综合运用产业就业、联农带农、兜底保障等措施,收入低于1万元、8000元和不增反降的脱贫户较2021年大幅下降,分别减少5.47万户(同比减少78.7%)、2.19万户(同比减少98.6%)、1.39万户(同比减少78.5%)。

加强疫情应对。“9.20”前宁夏疫情零星散发,均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控制住,农业生产基本不受影响。“9.20”疫情后,积极采取措施保收、保供、保畅,减轻了对脱贫人口增收的影响,四项收入中除工资性收入增速(11.7%)外,其他三项均高于上年。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