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安乐镇:奏响富民强镇曲

时间:2023-04-19 16:12:36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7期作者:刘璇 陈玉国 申春青

雨水时节,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已是一片青色。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村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镇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荣誉称号。

第1页-1.PNG

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农户正在东大产业园高标准大棚内采摘。

“领头雁”谱写集体增收“创新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月23日,安乐镇王庄村党支部传出阵阵掌声。在当天的党员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李现来正在汇报一年来的工作,修建道路、清挖坑塘、土地流转……李现来的工作总结中,不仅梳理了一年来乡村发展的几件大事,更系统归纳了基层具体工作的经验和模式。

为了充分动员群众,王庄村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大喇叭广播、张贴公告等方式,宣传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的政策和好处。为了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王庄村党支部绘制了清晰的各户耕地面积示意图,村“两委”干部、小组长挂图作战,逐户上门做工作,并且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400亩,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打下基础。2022年王庄村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与王庄村一样,于营、东雷、胡楼、薛寨等9个村探索“支部领办+全程托管+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动员党员群众,以“激活农村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为出发点,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盘活9个村的土地资源,共托管土地近一万亩,带动村集体增收350余万元。开展特色种植,建成了3000亩的苹果种植、加工基地;1000亩苗木种植基地和1000亩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园,形成了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

在安乐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工作理念,把“领头雁”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和管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抓制度、树典型、求突破,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大做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第2页-2.PNG

2022年9月,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刘王庙村开展坑塘整治,昔日废弃的坑塘如今已成为群众的休闲打卡地。

人才推动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硬实力”

走进安乐镇东大产业园大棚,工人们正在采摘串串番茄。“普通的小番茄在市场上只能卖到4元钱左右,而我们的串串番茄批发价就是8元钱,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东大产业园技术经理赵雪华介绍,串串番茄产业的发展已经为村里10户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推动东大产业园快速发展的力量之一,就是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纳和推广。

“我们一辈子种小麦、玉米,不怕出力气,但种串串番茄还是第一次,如何育苗、授粉,什么时间施肥都犯难,更何况我们种植的是高端品种,技术标准更高。”后屯村党支部书记宋纪厚介绍,“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难题,村里聘请了北京和省内的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现在,我们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个产品还配备了溯源标志。”

在安乐镇,引入科技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1月30日,按照农村过年习俗,大家都在忙着串门走亲。来自安乐镇周边村庄的多个种植户却聚集在安乐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聆听聊城大学的农业专家们讲解农作物种植知识。安乐镇人才驿站定期聘请种植能手、农业科研机构专家、企业领军人才等授课,并现场答疑解惑,着力培育“领头雁”“田专家”。

引入外部专家资源是人才驿站的重要功能,为加快推进全镇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安乐镇以现有企业为依托,与山东果树研究所、聊城大学等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聘请涉农专家为种养大户提供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种养水平和经营能力。

引入外部专家的同时,安乐镇也注重村级后备力量的储备。采取导师帮带、设岗定责等方式,对新发展的100余名农村党员实施“雏燕伴飞”三年计划,同时利用春节等重点返乡时间,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清外出人员规模、结构和分布,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企业高层管理者、技能人才等在外优秀人才情况,建立50余人的本土在外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地与在外优秀人才开展联系服务和情感维系。

阳谷县聚焦聚力“三农”工作重点环节,抓实抓牢人才这一关键资源,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各类人才汇聚农村广阔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吸引力”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山楂树,一座座干净明亮的院落,一道道宽广整洁的道路……走进安乐镇袁楼村,村民李春燕提起现在的生活新变化,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走进袁楼村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芦苇,混着垃圾覆于荒坑水面。现在,乱苇拔了,垃圾清了,臭水换了,村中大大小小8个坑塘,处处可见碧水涟涟。”

“我们村有废旧坑塘70亩,原来前脚清理完,后脚便有人倾倒垃圾,每年反反复复,今年安乐镇党委为我们引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既解决了环境整治问题,又实现了坑塘的长效利用。”袁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金英介绍说。

为实现村居美化和乡村振兴“双赢”,安乐镇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开展路域环境、坑塘沟渠、残垣断壁、农村“三线”专项治理行动。按照“片区示范、村村整治、全域推进”的思路,坚持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考评促动上下功夫,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阳谷县安乐镇袁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吕艳介绍,袁楼村将与光伏发电公司合作,投资1500万,用于坑塘周边和水面上方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打造“渔光互补”工程。再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承包给光伏发电公司,年均可实现集体收入7万元左右。

除了废弃坑塘,袁楼村还对村中闲置的建设用地再利用。“我们将占地4亩的废弃厂房推平后,利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80万元,建设了光伏产业。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10万元。”冯金英说。未来,袁楼村还将在村庄周边实施高标准园路硬化、建立隔离护栏、安装太阳能照明灯、栽植树木等工程,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实现村居美化和乡村振兴“双赢”,安乐镇政府先后组织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会,征求群众意见,创造性地提出“所有权不变,拆除平整绿化,村集体发放种苗,村民负责管理,村集体、村民共享受益”的模式。

除此之外,安乐镇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发展“坑塘经济”,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治理及特色产业”工程,开发“经济型、景观型、生态型、基本型”四种类型的旧坑塘治理模式,形成“安镇风格”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下一步,阳谷县将发挥安乐镇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加土地流转规模、持续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进一步增强产业带动效应,让村庄更美、让群众更富,让阳谷乡村振兴成为‘领航标’。”阳谷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贵民说。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画卷已经在安乐镇全面铺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本刊特稿    
部委省市

安乐镇:奏响富民强镇曲

时间:2023-04-19 16:12:36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7期

作者:刘璇 陈玉国 申春青

雨水时节,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已是一片青色。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村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镇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等荣誉称号。

第1页-1.PNG

2022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安乐镇农户正在东大产业园高标准大棚内采摘。

“领头雁”谱写集体增收“创新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月23日,安乐镇王庄村党支部传出阵阵掌声。在当天的党员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李现来正在汇报一年来的工作,修建道路、清挖坑塘、土地流转……李现来的工作总结中,不仅梳理了一年来乡村发展的几件大事,更系统归纳了基层具体工作的经验和模式。

为了充分动员群众,王庄村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大喇叭广播、张贴公告等方式,宣传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的政策和好处。为了进一步消除群众疑虑,王庄村党支部绘制了清晰的各户耕地面积示意图,村“两委”干部、小组长挂图作战,逐户上门做工作,并且党员干部带头流转土地400亩,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种植打下基础。2022年王庄村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与王庄村一样,于营、东雷、胡楼、薛寨等9个村探索“支部领办+全程托管+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动员党员群众,以“激活农村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为出发点,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盘活9个村的土地资源,共托管土地近一万亩,带动村集体增收350余万元。开展特色种植,建成了3000亩的苹果种植、加工基地;1000亩苗木种植基地和1000亩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园,形成了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

在安乐镇,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工作理念,把“领头雁”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和管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村集体经济增收方面抓制度、树典型、求突破,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大做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第2页-2.PNG

2022年9月,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刘王庙村开展坑塘整治,昔日废弃的坑塘如今已成为群众的休闲打卡地。

人才推动产业 打造乡村振兴“硬实力”

走进安乐镇东大产业园大棚,工人们正在采摘串串番茄。“普通的小番茄在市场上只能卖到4元钱左右,而我们的串串番茄批发价就是8元钱,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东大产业园技术经理赵雪华介绍,串串番茄产业的发展已经为村里10户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推动东大产业园快速发展的力量之一,就是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采纳和推广。

“我们一辈子种小麦、玉米,不怕出力气,但种串串番茄还是第一次,如何育苗、授粉,什么时间施肥都犯难,更何况我们种植的是高端品种,技术标准更高。”后屯村党支部书记宋纪厚介绍,“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难题,村里聘请了北京和省内的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支持。现在,我们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个产品还配备了溯源标志。”

在安乐镇,引入科技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1月30日,按照农村过年习俗,大家都在忙着串门走亲。来自安乐镇周边村庄的多个种植户却聚集在安乐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聆听聊城大学的农业专家们讲解农作物种植知识。安乐镇人才驿站定期聘请种植能手、农业科研机构专家、企业领军人才等授课,并现场答疑解惑,着力培育“领头雁”“田专家”。

引入外部专家资源是人才驿站的重要功能,为加快推进全镇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安乐镇以现有企业为依托,与山东果树研究所、聊城大学等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聘请涉农专家为种养大户提供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种养水平和经营能力。

引入外部专家的同时,安乐镇也注重村级后备力量的储备。采取导师帮带、设岗定责等方式,对新发展的100余名农村党员实施“雏燕伴飞”三年计划,同时利用春节等重点返乡时间,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清外出人员规模、结构和分布,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企业高层管理者、技能人才等在外优秀人才情况,建立50余人的本土在外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地与在外优秀人才开展联系服务和情感维系。

阳谷县聚焦聚力“三农”工作重点环节,抓实抓牢人才这一关键资源,坚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各类人才汇聚农村广阔舞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吸引力”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山楂树,一座座干净明亮的院落,一道道宽广整洁的道路……走进安乐镇袁楼村,村民李春燕提起现在的生活新变化,笑得合不拢嘴。“以前,走进袁楼村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芦苇,混着垃圾覆于荒坑水面。现在,乱苇拔了,垃圾清了,臭水换了,村中大大小小8个坑塘,处处可见碧水涟涟。”

“我们村有废旧坑塘70亩,原来前脚清理完,后脚便有人倾倒垃圾,每年反反复复,今年安乐镇党委为我们引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既解决了环境整治问题,又实现了坑塘的长效利用。”袁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金英介绍说。

为实现村居美化和乡村振兴“双赢”,安乐镇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开展路域环境、坑塘沟渠、残垣断壁、农村“三线”专项治理行动。按照“片区示范、村村整治、全域推进”的思路,坚持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考评促动上下功夫,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

阳谷县安乐镇袁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吕艳介绍,袁楼村将与光伏发电公司合作,投资1500万,用于坑塘周边和水面上方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打造“渔光互补”工程。再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承包给光伏发电公司,年均可实现集体收入7万元左右。

除了废弃坑塘,袁楼村还对村中闲置的建设用地再利用。“我们将占地4亩的废弃厂房推平后,利用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资金80万元,建设了光伏产业。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10万元。”冯金英说。未来,袁楼村还将在村庄周边实施高标准园路硬化、建立隔离护栏、安装太阳能照明灯、栽植树木等工程,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实现村居美化和乡村振兴“双赢”,安乐镇政府先后组织召开镇、村两级干部会,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会,征求群众意见,创造性地提出“所有权不变,拆除平整绿化,村集体发放种苗,村民负责管理,村集体、村民共享受益”的模式。

除此之外,安乐镇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发展“坑塘经济”,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治理及特色产业”工程,开发“经济型、景观型、生态型、基本型”四种类型的旧坑塘治理模式,形成“安镇风格”的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下一步,阳谷县将发挥安乐镇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加土地流转规模、持续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进一步增强产业带动效应,让村庄更美、让群众更富,让阳谷乡村振兴成为‘领航标’。”阳谷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贵民说。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画卷已经在安乐镇全面铺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