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四川凉山州:看乡村振兴的多元化“色彩”

时间:2023-05-10 09:02:37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谢陶 官远星

从西昌出发,沿着丰饶的安宁河谷,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德昌风电场”映入眼帘。在强劲的西南季风吹动下,一座座白色的风力发电机组与身后的青山绿水发生着某种奇妙的律动。

白色,正是我对这片曾贫瘠的高原山区最初的印象。而随着旅途的深入,这片西南偏南土地真正的色彩在我眼里逐一展现——蓝色、红色、绿色。这些色彩,来自于泥土,充满了生机,蕴藏着希望。

作为曾经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发展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的关切。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了厚望。“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习近平在调研时强调。

如今,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凉山州正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绿水青山”中开辟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近日,在蓝花楹盛开的季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四川凉山州,从德昌的蓝莓园,到普格的高山牧场,再到冕宁的油橄榄基地一探乡村振兴的火热前沿,聚焦凉山州如何坚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凉山州德昌县安宁河畔,袁隆平院士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示范项目基地,农民们移栽秧苗忙,他们正在向一个新目标——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冲刺。远处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

QQ截图20230510090512.jpg

凉山州德昌县安宁河畔的风电设施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抢占市场空白的一抹“蓝色”

走进位于凉山州德昌县的德逸蓝莓科技示范园,一片蓝色海洋中,村民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蓝莓果。

“我是从麻栗镇过来摘蓝莓的,每天能摘七八十斤,收入200元左右。老板觉得我们路程远,对我们很关照,还给我们发远程补助。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我觉得非常不错!”村民王坤玉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蓝莓放进框里。

“除了在这工作,我还在自己的4亩地里种了蓝莓,当年就收回了投入的5万元成本,现在每年挣的都是净钱。”村民何昌军满意地分享到。

记者了解到,按照“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示范园让集体经济和农户参与建设,由专业团队统一建设和经营管理,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农户既是“股东”又是生产参与者。短短几年时间,依托绿色标准生产体系以及产业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小小的蓝莓果成为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事实上,早在2020年以前,这里种植蓝莓的面积还非常狭小,在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掌握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效益并不高。

2020年,当地引进成都逸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德昌县嘉泽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打造了科技示范园,不仅提升了蓝莓种植水平,还打开了销路。

2021年3月,示范园种下第一批40亩蓝莓。次年2月,供不应求的蓝莓,销出200多万元。2022年下半年,公司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300亩。

“目前,园区解决当地农户就业务工60余人,收入平均每天150元至300元。未来我们希望能跟当地建立更多联结,让村民们在基地愉快工作,同时挣更多钱。”德逸蓝莓科技示范园总经理马超表示。

谈及当地蓝莓的优势,马超介绍,“这里春天来得早,2月左右蓝莓就一批批成熟,而很多地方要5月。错季上市,能够强有力地抢占市场空白。此外,这里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空气质量优,种植的蓝莓鲜甜多汁。我们不愁销量,主要批发到上海及本地水果经销商。”

如今,随着蓝莓的市场不断拓宽,当地种植蓝莓的人也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底,德昌县共种植蓝莓2400亩,有蓝莓合作社1个、种植示范园1个,蓝莓产值达3.2万元/亩,在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方面起到了较好效果。”德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近年来,当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蓝莓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亦成为了当地打造“精、优、特、绿”农业产业现代化集群过程中一抹亮眼的蓝色。

文旅融合发展的耀眼“红色”

漫山遍野的索玛花盛开,犹如粉红与深红交错的幕布在广阔的牧场徐徐展开……今年4月25日,凉山州普格县首届螺髻山海口索玛花赏花季在黎安乡海口牧场开幕。

从普格县城出发,沿着省道464一路蜿蜒向上,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即可到达赏花季的所在地——海口牧场。每年四、五月,上万亩杜鹃花(又称索玛花)在这里次第盛放,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百名身穿彝族服饰的女子打着黄油伞,踏着轻盈的舞步缓缓走来,热情表演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朵洛荷”(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

活动当天,除了开幕式演出,还进行了彝族传统选美、民族传统赛马等活动。一边是如“火焰般燃烧”的壮阔索玛花海,一边是融合了彝族服饰文化、日都迪萨、朵洛荷等民族元素的表演,在场观众无不惊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风景的巧妙结合。

某种程度上,首届螺髻山海口索玛花赏花季只是近年来当地以文化赋能,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之一。在这除了感受到强劲的文旅复苏势头外,亦能深切感受到当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与生态之美。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普格历来文旅底蕴深厚,拥有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海口生态高原牧场等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厚的红色文化、火把文化、阿都文化、服饰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

谈及当地的乡村振兴路径,四川省彝学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指出,“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打造‘阿都文化之乡’等方式,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当地立足交通区位、温泉康养“两大优势”和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大资源”,加速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一山两节四线两走廊”,努力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全新动能。

2022年,凉山州普格县接待游客约1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海口牧场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螺髻山九十九里康养旅游度假区规划》等多个文旅专项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编制;螺髻山国家级5A景区创建、日都迪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QQ截图20230510090537.jpg

凉山州冕宁县当地人在田间地头进行直播带货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培育世界前2%的稀缺“绿色”

在凉山州冕宁县宏模镇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里,一望无际的油橄榄树随风摇曳,大片绿色占据了山间平原,在蓝天下格外耀眼。

生产车间内,油橄榄果经过深加工,被制成有着“液体黄金”美誉的橄榄油,被运往东部沿海城市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去年我们的橄榄油销往台湾3000瓶,香港2500瓶。如今冕宁动车的开通给园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预计今年将分别提高到10000瓶、5000瓶。”产业园区负责人、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福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作为扎根此地十余年的台商,林春福与该县共同打造了以宏模镇为中心的高标准油橄榄产业园以及集产品深加工厂、油橄榄品种科普展示园、油橄榄文化展(销)览馆等为一体的生产研发基地。

长期以来,世界橄榄油主要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全球橄榄油产量约300万吨,其中高温精炼油约占80%,特级初榨橄榄油约占20%,而顶级生饮级别的橄榄油只占2%。“我们这里的橄榄油就属于这顶尖的2%。”林春福自豪地表示。

“与大部分油橄榄高4~6米不同,我们的油橄榄高度仅2.5米左右。我们结合当地自然特点,引进国外先进高密度矮化密植丰产园建设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标准矮化密植丰产园,比传统种植可提前4~5年达到丰产期。”林春福介绍到。

2021年,元升农业生产的“澳利欧”特级初榨橄榄油达200吨,产值6000万元。随着园区投产面积增加,年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年产值将超4亿元。“目前油橄榄园区的年用工人数超1500人,年用工量达20万多人次,让6800多户村民直接受益。”林春福告诉记者。

此外,“公司+科技+农户(贫困户)+基地”的油橄榄创新经营模式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长效的支柱产业。“让农户实现土地分红和打工‘双收入’。农户以前生产经营的山地年收入不计任何成本也只在600元每亩左右,通过土地入股后,年户均增加收入达5000元左右,高出当地发展平均水平的30%以上。”冕宁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解决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园区开展了油橄榄行间玫瑰花林下套种。此外,还以油橄榄文化特色为主体,将园区周边山林、景观综合规划利用,建成集产业园区观光体验、绿色生态旅游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型”省级森林乡镇,实现年接待人数20000人次以上。

谈及当地的乡村振兴,林春福表示,“在创业过程中,我们的项目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解决了项目资金等难题。美丽的绿水青山,加之乡村振兴过程中广阔的市场机遇,更加坚定了我在大凉山生根发展的决心。”

在一系列采访后,我得以发现,无论是蓝色、红色亦或者绿色,无一不改变着我对这片曾贫瘠的高原山区最初的单一印象。正如扎根在此发展的他们一样,职业不尽相同,却引领着不同产业的发展,于泥土之间,撬动机遇,挥洒画笔,为乡村振兴的画幅更添浓墨色彩。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走进四川凉山州:看乡村振兴的多元化“色彩”

时间:2023-05-10 09:02:3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谢陶 官远星

从西昌出发,沿着丰饶的安宁河谷,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德昌风电场”映入眼帘。在强劲的西南季风吹动下,一座座白色的风力发电机组与身后的青山绿水发生着某种奇妙的律动。

白色,正是我对这片曾贫瘠的高原山区最初的印象。而随着旅途的深入,这片西南偏南土地真正的色彩在我眼里逐一展现——蓝色、红色、绿色。这些色彩,来自于泥土,充满了生机,蕴藏着希望。

作为曾经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发展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的关切。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调研,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凉山寄予了厚望。“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习近平在调研时强调。

如今,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凉山州正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绿水青山”中开辟出一座座“金山银山”。

近日,在蓝花楹盛开的季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进四川凉山州,从德昌的蓝莓园,到普格的高山牧场,再到冕宁的油橄榄基地一探乡村振兴的火热前沿,聚焦凉山州如何坚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凉山州德昌县安宁河畔,袁隆平院士超级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高产攻关示范项目基地,农民们移栽秧苗忙,他们正在向一个新目标——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1200公斤冲刺。远处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新成昆铁路上。

QQ截图20230510090512.jpg

凉山州德昌县安宁河畔的风电设施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抢占市场空白的一抹“蓝色”

走进位于凉山州德昌县的德逸蓝莓科技示范园,一片蓝色海洋中,村民们正小心翼翼地采摘蓝莓果。

“我是从麻栗镇过来摘蓝莓的,每天能摘七八十斤,收入200元左右。老板觉得我们路程远,对我们很关照,还给我们发远程补助。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我觉得非常不错!”村民王坤玉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蓝莓放进框里。

“除了在这工作,我还在自己的4亩地里种了蓝莓,当年就收回了投入的5万元成本,现在每年挣的都是净钱。”村民何昌军满意地分享到。

记者了解到,按照“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示范园让集体经济和农户参与建设,由专业团队统一建设和经营管理,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农户既是“股东”又是生产参与者。短短几年时间,依托绿色标准生产体系以及产业基地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小小的蓝莓果成为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事实上,早在2020年以前,这里种植蓝莓的面积还非常狭小,在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掌握方面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效益并不高。

2020年,当地引进成都逸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德昌县嘉泽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打造了科技示范园,不仅提升了蓝莓种植水平,还打开了销路。

2021年3月,示范园种下第一批40亩蓝莓。次年2月,供不应求的蓝莓,销出200多万元。2022年下半年,公司把种植规模扩大到了300亩。

“目前,园区解决当地农户就业务工60余人,收入平均每天150元至300元。未来我们希望能跟当地建立更多联结,让村民们在基地愉快工作,同时挣更多钱。”德逸蓝莓科技示范园总经理马超表示。

谈及当地蓝莓的优势,马超介绍,“这里春天来得早,2月左右蓝莓就一批批成熟,而很多地方要5月。错季上市,能够强有力地抢占市场空白。此外,这里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空气质量优,种植的蓝莓鲜甜多汁。我们不愁销量,主要批发到上海及本地水果经销商。”

如今,随着蓝莓的市场不断拓宽,当地种植蓝莓的人也越来越多。“截至2022年底,德昌县共种植蓝莓2400亩,有蓝莓合作社1个、种植示范园1个,蓝莓产值达3.2万元/亩,在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方面起到了较好效果。”德昌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近年来,当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蓝莓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亦成为了当地打造“精、优、特、绿”农业产业现代化集群过程中一抹亮眼的蓝色。

文旅融合发展的耀眼“红色”

漫山遍野的索玛花盛开,犹如粉红与深红交错的幕布在广阔的牧场徐徐展开……今年4月25日,凉山州普格县首届螺髻山海口索玛花赏花季在黎安乡海口牧场开幕。

从普格县城出发,沿着省道464一路蜿蜒向上,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即可到达赏花季的所在地——海口牧场。每年四、五月,上万亩杜鹃花(又称索玛花)在这里次第盛放,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百名身穿彝族服饰的女子打着黄油伞,踏着轻盈的舞步缓缓走来,热情表演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朵洛荷”(彝族民间的一种舞蹈,意为“火把节之舞”)。

活动当天,除了开幕式演出,还进行了彝族传统选美、民族传统赛马等活动。一边是如“火焰般燃烧”的壮阔索玛花海,一边是融合了彝族服饰文化、日都迪萨、朵洛荷等民族元素的表演,在场观众无不惊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风景的巧妙结合。

某种程度上,首届螺髻山海口索玛花赏花季只是近年来当地以文化赋能,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之一。在这除了感受到强劲的文旅复苏势头外,亦能深切感受到当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与生态之美。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普格历来文旅底蕴深厚,拥有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海口生态高原牧场等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厚的红色文化、火把文化、阿都文化、服饰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

谈及当地的乡村振兴路径,四川省彝学会会长、西南民族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指出,“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打造‘阿都文化之乡’等方式,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当地立足交通区位、温泉康养“两大优势”和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大资源”,加速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一山两节四线两走廊”,努力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全新动能。

2022年,凉山州普格县接待游客约1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海口牧场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螺髻山九十九里康养旅游度假区规划》等多个文旅专项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编制;螺髻山国家级5A景区创建、日都迪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等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QQ截图20230510090537.jpg

凉山州冕宁县当地人在田间地头进行直播带货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培育世界前2%的稀缺“绿色”

在凉山州冕宁县宏模镇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里,一望无际的油橄榄树随风摇曳,大片绿色占据了山间平原,在蓝天下格外耀眼。

生产车间内,油橄榄果经过深加工,被制成有着“液体黄金”美誉的橄榄油,被运往东部沿海城市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

“去年我们的橄榄油销往台湾3000瓶,香港2500瓶。如今冕宁动车的开通给园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预计今年将分别提高到10000瓶、5000瓶。”产业园区负责人、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福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作为扎根此地十余年的台商,林春福与该县共同打造了以宏模镇为中心的高标准油橄榄产业园以及集产品深加工厂、油橄榄品种科普展示园、油橄榄文化展(销)览馆等为一体的生产研发基地。

长期以来,世界橄榄油主要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全球橄榄油产量约300万吨,其中高温精炼油约占80%,特级初榨橄榄油约占20%,而顶级生饮级别的橄榄油只占2%。“我们这里的橄榄油就属于这顶尖的2%。”林春福自豪地表示。

“与大部分油橄榄高4~6米不同,我们的油橄榄高度仅2.5米左右。我们结合当地自然特点,引进国外先进高密度矮化密植丰产园建设技术,建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标准矮化密植丰产园,比传统种植可提前4~5年达到丰产期。”林春福介绍到。

2021年,元升农业生产的“澳利欧”特级初榨橄榄油达200吨,产值6000万元。随着园区投产面积增加,年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年产值将超4亿元。“目前油橄榄园区的年用工人数超1500人,年用工量达20万多人次,让6800多户村民直接受益。”林春福告诉记者。

此外,“公司+科技+农户(贫困户)+基地”的油橄榄创新经营模式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长效的支柱产业。“让农户实现土地分红和打工‘双收入’。农户以前生产经营的山地年收入不计任何成本也只在600元每亩左右,通过土地入股后,年户均增加收入达5000元左右,高出当地发展平均水平的30%以上。”冕宁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解决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园区开展了油橄榄行间玫瑰花林下套种。此外,还以油橄榄文化特色为主体,将园区周边山林、景观综合规划利用,建成集产业园区观光体验、绿色生态旅游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型”省级森林乡镇,实现年接待人数20000人次以上。

谈及当地的乡村振兴,林春福表示,“在创业过程中,我们的项目在各级政府支持下解决了项目资金等难题。美丽的绿水青山,加之乡村振兴过程中广阔的市场机遇,更加坚定了我在大凉山生根发展的决心。”

在一系列采访后,我得以发现,无论是蓝色、红色亦或者绿色,无一不改变着我对这片曾贫瘠的高原山区最初的单一印象。正如扎根在此发展的他们一样,职业不尽相同,却引领着不同产业的发展,于泥土之间,撬动机遇,挥洒画笔,为乡村振兴的画幅更添浓墨色彩。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