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振兴动态

打好文旅康养牌 走好融合发展路

时间:2023-11-29 18:13:08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佳县乡村振兴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新时代,走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佳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有自然人文景观850处、文保单位6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类62项,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6个,荣获“中国红色地标”“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目前,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和盘活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展馆,不断提升县域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建成“山水葭州·康养胜地”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和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同时,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着力创新发展思路,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软硬件水平,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全域统筹聚合力

8月28日,陕西省文旅游厅发布《关于命名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报》,佳县榜上有名。这标志着佳县文旅融合又一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9月26日,黄河岸边枣儿红——佳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暨沿黄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线路推介会召开。佳县着重发布了民宿公用品牌“葭州黄河客栈”,并推出全域旅游两日两晚精品旅游线路,喜迎双节。

“名胜道观白云山,香炉古寺景奇观,赤牛坬民俗文化博物馆,黄河大桥秦晋连,东方红唱得换新天……”一首《大美佳县》,唱出佳县文旅发展新风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战斗生活了100天,佳县是陕西沿黄公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泥河沟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正是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近年来,佳县强化领导,群策群力,把文旅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首位产业,完善旅游政策规划,通过编制《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出台《佳县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奖励办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围绕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服务,成立旅游执法大队,细化旅游企业责任,实现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一盘棋”。

在实际工作中,佳县健全党政统筹的领导机制,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组建创建专班,形成了“党政统筹抓、专班系统抓、部门具体抓、社会各界融合抓”的“三方联动”机制。同时,严格落实督查考核奖惩机制,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累计表彰5个创建先进集体、17名先进个人,责成后进单位作表态发言,通过严格奖惩,有力推动各项创建工作。

“软”“硬”兼备强实力

金秋十月,备受瞩目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以黄河为源脉,运用多种展陈方式,结合现代科技理念和技术手法,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多维度讲述、弘扬黄河文化。展馆开放后,全国各地观众将通过观看展览全方位地了解黄河,进一步增强佳县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日前,佳县泥河沟村“枣花香”乡村旅游民宿建设项目试运行,这是该村利用10院村民废弃老宅打造的高端民宿,该项目总投资达1360万元,建成后将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所得收益30%归村集体经济合作社,70%为运营管理成本,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周边村经济发展,还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有“地”留。

近年来,佳县紧紧围绕“红色、黄河、白云山”资源,大力加强旅游服务水平和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持续强化资金保障,投入8.7亿元,累计安排旅游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等五大项多个领域项目。构建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建成赤牛坬通景公路、环城30分钟健身步道,开通5条城市旅游专线,全县所有A级景区全部通旅游公交。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旅游集散中心1处、生态停车场5个、游客服务中心6个、旅游公厕55座。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展览等10余处展馆建成开放。建成佳县智慧旅游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推送、无线WiFi、GPS智能导览、电子语音讲解等共享式智能服务全覆盖等。

同时,制定城市旅游服务规范、导游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务机制,提升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水平。成立文化旅游综合市场执法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成立旅游、秧歌、自行车、民间艺术演出、太极拳5个行业协会;开发推出手工挂面、木雕等10多个系列40多个种类的特色旅游商品,规范建设旅游商品门店100多个,打造以“东方红佳品”“佳州香”等品牌为主体的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旅游产品售卖点覆盖所有景区景点和游客集散服务中心。

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狠抓文旅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参与景区建设和管理运营,完善提升现有7个3A级以上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商服”旅游要素,推进全域旅游和大白云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牛坬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等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着力打造转战陕北红色旅游带、沿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

文旅融合激活力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赤牛坬景区、大美石窑旅游度假区……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佳县旅游热度持续飙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黄河美景、品葭州美食、住黄河客栈,各大景区客流量已累计突破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0.24亿元。

据统计,佳县上半年接待游客17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分别增长56%、35%;

“佳县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玩法,让游客游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佳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佳县木头峪景区总经理张维军说:“我们在木头峪景区现有基础上不断丰富游玩形式,引进了很多活动,如亲子乐园、佳县丰收节等,另外还引进了很多非遗小吃,全力将木头峪景区打造成地标性的沿黄旅游项目。相信木头峪会成为沿黄旅游带上一颗明亮的宝珠!”

近年来,佳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紧贴旅游消费市场,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挖掘白云山“一经六道”文化,全力推动白云山创建5A级景区,培育出枣茶、枣叶茶、枣泥、枣饮、枣酒等系列红枣养生产品,开发红枣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旅游等项目,打造刘家山青春驿站、王向娃休闲观光园、陈家墕手工挂面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全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把旅游产业发展成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佳县将继续依托文旅资源优势,按照“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重点打造沿红色旅游和沿黄观光“两条线路”,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通过以文铸魂、以旅兴业,念好全域旅游“致富经”。      供稿单位:(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乡村振兴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振兴动态    
部委省市

打好文旅康养牌 走好融合发展路

时间:2023-11-29 18:13:08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佳县乡村振兴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新时代,走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佳县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有自然人文景观850处、文保单位6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类62项,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6个,荣获“中国红色地标”“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目前,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和盘活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展馆,不断提升县域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建成“山水葭州·康养胜地”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和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力量。同时,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着力创新发展思路,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软硬件水平,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全域统筹聚合力

8月28日,陕西省文旅游厅发布《关于命名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通报》,佳县榜上有名。这标志着佳县文旅融合又一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9月26日,黄河岸边枣儿红——佳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暨沿黄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线路推介会召开。佳县着重发布了民宿公用品牌“葭州黄河客栈”,并推出全域旅游两日两晚精品旅游线路,喜迎双节。

“名胜道观白云山,香炉古寺景奇观,赤牛坬民俗文化博物馆,黄河大桥秦晋连,东方红唱得换新天……”一首《大美佳县》,唱出佳县文旅发展新风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战斗生活了100天,佳县是陕西沿黄公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泥河沟古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正是佳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

近年来,佳县强化领导,群策群力,把文旅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首位产业,完善旅游政策规划,通过编制《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出台《佳县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奖励办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围绕完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服务,成立旅游执法大队,细化旅游企业责任,实现全县文旅产业发展“一盘棋”。

在实际工作中,佳县健全党政统筹的领导机制,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组建创建专班,形成了“党政统筹抓、专班系统抓、部门具体抓、社会各界融合抓”的“三方联动”机制。同时,严格落实督查考核奖惩机制,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累计表彰5个创建先进集体、17名先进个人,责成后进单位作表态发言,通过严格奖惩,有力推动各项创建工作。

“软”“硬”兼备强实力

金秋十月,备受瞩目的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以黄河为源脉,运用多种展陈方式,结合现代科技理念和技术手法,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多维度讲述、弘扬黄河文化。展馆开放后,全国各地观众将通过观看展览全方位地了解黄河,进一步增强佳县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日前,佳县泥河沟村“枣花香”乡村旅游民宿建设项目试运行,这是该村利用10院村民废弃老宅打造的高端民宿,该项目总投资达1360万元,建成后将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所得收益30%归村集体经济合作社,70%为运营管理成本,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周边村经济发展,还能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有“地”留。

近年来,佳县紧紧围绕“红色、黄河、白云山”资源,大力加强旅游服务水平和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持续强化资金保障,投入8.7亿元,累计安排旅游标识标牌、游客服务中心等五大项多个领域项目。构建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建成赤牛坬通景公路、环城30分钟健身步道,开通5条城市旅游专线,全县所有A级景区全部通旅游公交。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旅游集散中心1处、生态停车场5个、游客服务中心6个、旅游公厕55座。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在佳县展览等10余处展馆建成开放。建成佳县智慧旅游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推送、无线WiFi、GPS智能导览、电子语音讲解等共享式智能服务全覆盖等。

同时,制定城市旅游服务规范、导游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务机制,提升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水平。成立文化旅游综合市场执法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成立旅游、秧歌、自行车、民间艺术演出、太极拳5个行业协会;开发推出手工挂面、木雕等10多个系列40多个种类的特色旅游商品,规范建设旅游商品门店100多个,打造以“东方红佳品”“佳州香”等品牌为主体的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旅游产品售卖点覆盖所有景区景点和游客集散服务中心。

佳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狠抓文旅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参与景区建设和管理运营,完善提升现有7个3A级以上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商服”旅游要素,推进全域旅游和大白云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牛坬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方红文化产业园等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着力打造转战陕北红色旅游带、沿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

文旅融合激活力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赤牛坬景区、大美石窑旅游度假区……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佳县旅游热度持续飙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黄河美景、品葭州美食、住黄河客栈,各大景区客流量已累计突破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0.24亿元。

据统计,佳县上半年接待游客17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分别增长56%、35%;

“佳县将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玩法,让游客游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佳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佳县木头峪景区总经理张维军说:“我们在木头峪景区现有基础上不断丰富游玩形式,引进了很多活动,如亲子乐园、佳县丰收节等,另外还引进了很多非遗小吃,全力将木头峪景区打造成地标性的沿黄旅游项目。相信木头峪会成为沿黄旅游带上一颗明亮的宝珠!”

近年来,佳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紧贴旅游消费市场,着力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业发展新模式,深入挖掘白云山“一经六道”文化,全力推动白云山创建5A级景区,培育出枣茶、枣叶茶、枣泥、枣饮、枣酒等系列红枣养生产品,开发红枣采摘、农事体验、观光旅游等项目,打造刘家山青春驿站、王向娃休闲观光园、陈家墕手工挂面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休闲农庄,全力塑造旅游品牌形象,把旅游产业发展成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佳县将继续依托文旅资源优势,按照“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重点打造沿红色旅游和沿黄观光“两条线路”,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通过以文铸魂、以旅兴业,念好全域旅游“致富经”。      供稿单位:(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乡村振兴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