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樟木镇元金村:脱贫户勤劳致富争先进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的第一年。樟木镇元金村驻村工作队保持责任不减、作风不变、靶心不散,坚持下村走访,与脱贫户、农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持续摸索脱贫致富新路子,进一步激发脱贫户争先致富的内生动力。
张先锋:童伴妈妈和她的防疫“娃娃兵”
“防控病毒千万条,佩戴口罩第一条;尽量不往人群挤,病毒肯定躲着你;科学洗手很重要,成效胜过吃汤药……”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板桥村童伴之家,“童伴妈妈”张先锋把防疫知识编成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和她的“娃娃兵”加入了村里疫情防控义务宣传的队伍。
莫宗凡:在基层的沃土中蜕变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从大学生到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再到基层一线工作者的转换,所见所学皆深刻于心,成为我在基层沃土中完成蜕变的养料。
2021,我的驻村纪实
自驻村以来,我迅速转变角色,及时进入状态,通过走访调研,熟悉村情民情,在省厅的定点帮扶下,紧紧依靠镇党委、村“两委”,密切联系广大党员群众,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优势,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袁学轮:昔日贫困户如今致富带头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香菇棚里,袁学轮边干活边哼唱着红歌,妻子在旁边跟工友们笑谈着。摘掉“旧帽”戴上“新帽”,袁学轮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华丽转身。
李本菊:情系农户 倾力帮扶
我是一位平凡的人,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用心用情导、用智用力战,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赵美娜:蹚出蘑菇种植致富路
赵美娜的平菇基地,从一个“袖珍式”种植基地,发展成为集平菇种植、制种、栽培及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秦纲:好钢用在乡村振兴的刀刃上
光大集团驻古丈县帮扶工作队通过加快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风务实接地气、在产业帮扶上下真功、在健康帮扶上使真劲、在公益帮扶上动真情。
刘德林:“汗水”换来群众“甜蜜”
西峡县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我们将赓续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为山区群众创造更多幸福。”
革命老区的李劳模和他的乡村振兴工作室
嘉禾县大塘富硒专业合作社新上任的理事长李辉在感慨的同时也满怀信心和期待,承前启后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郑玉超:甘做乡村振兴探路人
驻村工作队队长的一天
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方向。为村里购置垃圾桶成了我们工作队驻村伊始的工作重点。
郝文龙:志丹青年与他的红苹果乐园——这里藏着“共富密码”
在陕西省志丹县永宁镇麻湾村的山头上,苹果随处可见,这是当地群众的“致富果”。陕北土地贫瘠,能种粮食的川道不多,山上的土地很难种出好庄稼,于是当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山地苹果,通过山地苹果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陈登:脚踏乡土望眼开 平凡亦精彩
驻村以来,陈登平时入户走访工作时,包里总装着万用表、电烙铁、起子等维修工具,走到那儿修到那儿。这样即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又促进了工作。
邱武伟:从扶贫副州长到村抗疫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
邱武伟充分发挥走村串户的精准扶贫经验,组织全村网格员带着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去开展“敲门行动”,对全村人员信息进行彻底摸排。
“硬核”担当为乡亲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该镇成立镇疫苗接种领导小组,发动镇村全部党员干部、志愿者投入到网格化防疫队伍中,广泛宣传疫苗接种政策
毕占军:昔日煤炭村,今朝“蟠桃园”
毕占军,一个曾“下过海”、当过兵的穷孩子,如今被群众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变成乡村振兴路上的致富“领头羊”。35岁的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执着和坚定,把曾经的老煤区变成世外桃园,把跌宕起伏的人生活成了传奇,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桃司令”。
李石波:传承非遗技艺富乡梓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多为皇室专用。湖北万韵琉璃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石波经过16载的奋斗和努力,传承非遗脱腊琉璃工艺,挖掘琉璃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如今,他在琉璃行业闯出了天地,闯出了名气,使“万韵琉璃”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国际艺术品市场占据重要席位。
陈岳飞:山鸡唱开致富门
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向社员提供种苗、指导技术、帮助销售,让社员们零风险养,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参与山鸡养殖,同时安排周边劳动力20多人就业,年户均增收万余元。
杜雨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杜雨来是佳木斯大学“80后”副教授,是佳木斯市投身乡村振兴计划中一位具有统招博士学历的帮扶干部。
张代寿:老骥伏枥 志在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尹冬生:强化党建引领 突出金融赋能扎实推进帮扶工作见实效
韩成海:用为民之情 谱写奉献之歌
肖思思:百名孩子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