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新颜村换新颜
我叫刘岩,是黑龙江省水利厅派驻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新颜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我带领的工作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789”组合。从2021年6月怀揣使命踏进驻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和新颜村的村民融合在了一起。
李彤辉:用心用情驻村 脚踏实地做事
我叫李彤辉,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石场村第一书记。2021年10月11日,我来到石场村开始驻村工作。一年多来,我团结村“两委”班子建强村级党组织、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石场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贵权:我和我的红桥村
我叫王贵权,是安徽省文化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员工。2021年6月,作为安徽省第八批选派干部,我来到合肥市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一年多的时间,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感受到了红桥村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也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与村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李海云:返乡创业 真情回报家乡
在沅陵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大潮中,在外打拼多年的沅陵人李海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太安社区安置区成立了沅陵县德云服饰有限公司,为安置区的群众创造就业机会。
张学民:务实重干 真情付出 爱心促帮扶硕果累累
2022年5月,经单位委派,张学民从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到浚州东榆柳村担任帮扶工作队队长。从踏入浚州街道东榆柳村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干,就必须脚踏实地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才能不负组织,不负群众,不负初心。”
全心付出 做好村民的“医”靠
春节期间,镇村医务人员坚守岗位,针对出现身体不适的村民对症治疗,指导用药,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
肖思思:百名孩子的“妈妈”
27岁的她,已经是金山店朝阳村200余名儿童的“妈妈”,从入户家访、主题活动、个案帮扶等都有她的身影,她已成为朝阳村儿童生活中的知情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保护人。
周其书:以高水平履职融入高质量发展
当选人大代表后,我就和群众有了两重关系:一是农业企业的发展,必须与群众抱团;二是作为县人大代表,要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欧国生:种出“莓”好生活
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中,新隆镇政府安排他先后几次外出培训和草莓、葡萄基地考察,带回了种植先进经验,加上网查资料、找原因,一棵一棵分株试验,一遍一遍调试温度湿度。在他的精心伺弄下,所有苗子起死回生。
二级巡视员驻乡那些事儿
江巡视在和我多方交流后决定发起支部连线活动,让市、县级党组织对接鹤峰乡党委下属8个村(社区),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大力帮助,提升我乡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一个选派第一书记的乡村振兴梦
安徽省纪委驻阜阳市临泉县迎仙镇南张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汤蔚介绍道。接着汤蔚谈到了他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和今后几年的宏伟蓝图。
艾笑贻:带领振联村民再出发
海南省文昌市振联村是个美丽的侨乡,是整村脱贫之后国家首批命名表彰的森林乡村,村子是文昌与海口的接壤地,交通网络优越便捷。近一年来,驻村第一书记艾笑贻团结帮扶队员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振联村民再出发的现代产业经济变化明显,村组调研沿途一派欣欣向荣,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中民众干劲十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执青春之笔,书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符代芳:她在大巴山中建“银行”
这一片绵延壮阔的厚朴林,是符代芳带领村民历经20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全村父老乡亲的生计所系、希望所在。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六河村的厚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万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银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专访马鞍山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 陶有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马鞍山市乡村振兴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下一步马鞍山市如何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马鞍山广播电视台记者专访了马鞍山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陶有祥。
谢伟:新茶人“谢先生”
初冬的雪还没落下,后山的林子里已经下起一场彩色的“雪”,褪下叶子的树木,只剩下光溜溜的枝丫。茶树依然是苍翠的,为山乡冬景增添了勃勃生机。谢伟的茶厂正在抓紧施工,要赶在明年的春茶季节投入生产。“谢先生的茶”五个镀金大字从旧厂房门头卸下后,小心地保管起来,等新厂建起后再挂上去。
向天顺:湘西汉子 “一人”带动全村富
深秋的午后,湖南省吉首市马季颈坳镇隘口村支部书记向天顺,站在湘西三县临界村里的万亩茶园中,眼前满山满眼的茶园和特色民俗民宿融为一体。他摘下一片新叶说:“今年天旱,三个多月没下雨了。政府补贴一点,茶农自筹一点,从十多里外的地方雇车拉水灌溉茶园。每车400元,职能灌溉五分地,成本增加不少,村民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减产了。以前仅靠这片叶子,就可以让村里人均增收上万元。”
张雪泥:赤诚诠释初心 实干践行使命
2021年之前,申河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来源单一,严重依赖光伏和大棚出租,缺乏内生动力,全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4.1万元。2022年,张雪泥带领村“两委”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智慧农业,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80万元,其本人被评为全县“优秀村干部”。
美丽乡村行 丈量振兴路 中国葡萄之乡平度大泽山镇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徒步调研活动
中国·大泽山跨域品牌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在全国具有顶层示范作用的绿色葡萄经济、践行两山理论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此,培养干部善用人才是内功,引进智库高专是外功。内外兼修,实现资源高效统筹和深度优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曾伏生:捐资助学点亮文化振兴灯
30年来,他从一条扁担挑货满街叫卖,创办胖子超市发展到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状元广场,他曾被评为“全国光彩之星”“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他经商致富后,不忘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乐于扶贫济困,资教助学,回报社会。20年来,他从资助一名失学儿童起到捐资500多万元,累计资助了近300名寒门学子,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张代寿:老骥伏枥 志在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尹冬生:强化党建引领 突出金融赋能扎实推进帮扶工作见实效
韩成海:用为民之情 谱写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