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皖平代表:保留村庄底色 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张图纸描天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长期关注“三农”工作,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议。
李士强代表:推进宅基地创新管理 助力乡村振兴
“只有继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增进农民对改革的信任,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才能得以不断产生。”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沈丘县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带来了关于推进宅基地创新管理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建议。
张天任代表:引导乡贤回归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外流成为普遍现象。农村人才缺失,给农村产业发展、村庄活力等都造成较大影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的生活状况,一度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邢利民代表: 推进乡村振兴需做好三个“要”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是与时俱进探索乡村振兴的老典型、老先进单位。目前,全村总面积 4.2平方公里,村民 980 户,2890 口人。村党委下设 7个党支部,党员 162 名。村集体下设旅游产业、酿酒产业、建材产业、绿色农业四大支柱产业,2021年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 10.2 亿元,人均年纯收入突破 2.83 万元。
鲁曼代表: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 参与乡村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盐城市建湖县高作镇西南片区第一书记鲁曼建议,应该允许并鼓励城市离退休人员返乡养老,参与乡村振兴。
赵俊民代表:守底线 抓产业 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工作
安康市是陕西省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现有脱贫人口25.44万户78.88万人,10个县(市、区)中,有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围绕相关工作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赵俊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
2021年,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一年春作首 乡村向振兴
2022年的全国两会,在这个春天如约而至。近5000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春天的约定:坚定信心巩固成果向振兴
万里山河,春风浩荡。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全国两会在京如期召开。代表、委员共赴“春天的聚会”,建真言、谋良策,乡村振兴作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必由之路,乃伟大战略、国之大者,再次成为高频热词。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靠产业强县、兴边、富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东麓,边境线长793.6公里,西北、西南、南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来,塔县把握“新疆唯一的高原县和重点边境县”的发展定位,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狠抓畜牧业和旅游业及边境贸易,强县、兴边、富民,在帕米尔高原奏响“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西藏隆子县: 守好神圣国土 建设幸福家园
西藏自治区隆子县是边境大县,也曾是国家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群众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以来,隆子县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的嘱托,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坚决守好神圣国土、努力建设幸福家园。随着玉麦村等一批边境美丽小康村的建成,隆子县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西藏发展的重要窗口。
云南盈江县:感恩幸福 牢筑界碑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北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14.6公里,总人口32.57万人。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为主的26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42%。在党的坚强领导下,2019年全县2个贫困乡镇、4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摘掉贫困帽子。奋斗正当时,扬帆再出发,盈江县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沿边村寨内生发展动力和“造血”功能持续提升,乡村处处焕新颜。
广西龙州县: 聚焦产业发展促进兴边富民
龙州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陲,与越南两省四县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作为广西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以来龙州县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聚力守边固边兴边富民,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黑龙江饶河县: 农旅文深度融合绘新景
饶河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乌苏里江中下游,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哈巴边区比金市相望,县域面积676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县辖4镇5乡79个行政村,境内有5个国有农场、11个森工林场。近年来,饶河县依托生态资源,深入开展“农旅文”融合,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符合饶河实际的“农旅文”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吉林和龙市:边陲明珠绽放新活力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是图们江、海兰江的发源地,毗邻朝鲜咸镜北道和两江道,边境线长177.9公里,有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国家级陆路口岸。和龙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首批33个生态示范区之一,是联合国老龄组织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世界老年宜居宜游城市”。近年来,该市不断将创新活力注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内蒙古四子王旗: 共绘农牧民美好生活画卷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地处祖国正北方,与蒙古国接壤,拥有104公里的边境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辖区面积2.55万平方公里,辖13个苏木(乡镇)、121个嘎查(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牧区常住人口2.3万户、5.1万人。2020年3月,四子王旗公告退出国贫旗序列;2021年,旗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红太阳照边疆
边民富,边疆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边境乡、村的干部回信,鼓励他们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民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巩固脱贫成果促进稳边固疆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担子依然很重,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放眼脱贫地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依旧滞后,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一定时期将依旧存在,尤其在广袤的边境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丝毫不可松懈。
筑梦田园 共建共享共富——海南共享农庄实践探索之路
2022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笔者走进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的大庙共享农庄。这里参天古树环抱,栈桥水车相望,村道在柴扉、田陌和琼北古民居间纵横,院落里的三角梅娇艳盛放,地上满铺着刚刚燃放过的红色鞭炮碎屑,乡趣与年味在田园生活中弥漫氤氲。
共享农庄建设推进海南乡村高质量发展
为使“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海南省立足当地热带农业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优势,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共享农庄”,大力开展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共享农庄建设,成为我国首倡开展共享农庄建设的省份。2018年海南省农业厅制定了《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进一步规范海南共享农庄建设。经过近5年的建设,共享农庄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推动海南乡村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山西忻州:这件事要做到三个坚决
湖南湘西州:“学、比、评”,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
感受乡村新图景
这样的“毕业论文”,可以再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