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东团村位于山西省乡宁县管头镇西部,距县城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辖区内共有810户2378人,全村土地面积36281.75亩,耕地5398.45亩,有党员48名,村“两委”干部6名。自东团村成立专业合作社以来,村委流转村民土地130亩,种植了油葵、油菜等油料作物,真正减少了土地撂荒,实现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安徽萧县:整合“一块田” 抱团谋发展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临近晌午,安徽省萧县龙城镇王大庄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基地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开始忙碌起来。
河南南召: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近日,在河南省南召县小店乡千亩桃园生态观光采摘园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层层梯田一眼望不到边,数十辆大型挖掘机分散在周边山头平整田地,数千亩荒坡换新颜。放眼望去,满山的梯田甚是壮阔,跌宕起伏,气势宏大,连绵不绝,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湖南桂东:“多点发力” 促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湖南省桂东县桥头乡通过大力发展兴农、富农、强农的“两叶一竹”生态产业,着力把该乡的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推动三产融合——陕西省永寿县咀头村走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咀头村位于陕西省永寿县最北侧山区的旱塬之上,生态优良、但地处偏远,距县城有45公里山路,距镇政府24公里,距最近的高速口29公里。由于外出务工人口多,村子发展也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曾经贫困率超过50%,是咸阳市仅有的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9年实现脱贫。
萝卜带来好“钱”景
安徽萧县龙城镇帽山村党总支书记胡春光在网上宣传起了村里的特色青萝卜。帽山村有着十余年的萝卜种植经验,村民培育出的萝卜质量好、口感佳
山西和顺:“牛”产业,让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位于太行之巅,漳水河畔。境内山大坡广、水草丰盛,全县优质牧坡总面积174.3万亩,四边草地15万亩;依托“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禀赋,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顺发展的养牛业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河南山城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山城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党政同时抓、专班专项抓,因村施策
云南永平:千亩重楼藏深山 一品立村涨收入
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新田村,有一片1100多亩的药园,里面种的是重楼,养的是蜜蜂、土鸡、羯羊和肉牛。“养是副业,主业是重楼。三年后重楼上市,按现在的市场价,效益将达到1.2亿。”“他要说的意思是,现在过的是追花逐蜜的日子,三年后过的是掏蜂蜜甜嘴巴、卖重楼甜心头,两头甜的日子。”
熊猫精酿:创新“特色产品”赋能乡村振兴
熊猫精酿啤酒还将创新更多新产品,形成国内国际竞争新优势,把山区特色农作物源源不断地纳入产品原材料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增强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充分吸收脱贫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产业就业融合发展
持续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安徽省萧县酒店镇以产业帮扶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广大脱贫村民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持续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努力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
“产业+村集体”发展模式 接续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徽省萧县酒店镇通过抓主导产业,激发脱贫动力,抓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带动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全镇将进一步创新完善重点工作,积聚力量全面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甘肃永靖:药香飘满振兴路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东北与兰州接壤,南濒刘家峡水库,素有“兰州后花园”之称,东西部山区是全县有机中药材和有机百合的主产区,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土壤无污染,具备发展有机中药材产业的良好先天条件。多年来,永靖县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按照“有机农业抓标准、生态农业抓提升、特色农业抓集群”的发展思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现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南山城区:小菌菇撑开“致富伞”
香菇加工项目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因此能够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0多人就业,烘干出来的香菇产品,将来会逐步推向省内外市场,让村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
河南山城区: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旭鸿果木种植产业园依托鹤鸣湖的自然风光和当地民间民俗文化,把特色产业种植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建成集生产开发、生态保护、科学普及、技术展示、休闲体验、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农业园区。
以生态为本底构筑“诗和远方”——陕西省紫阳县抢抓民宿产业助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11月28日,陕西省紫阳县的花婆婆民宿入围“雪鹿奖·乡建年度榜样”。这是紫阳县激活乡村资源、转化生态优势的初步成果,标志着来自秦巴山区的民宿产业得到全国同行业的充分认可。从民宿康养到全域旅游、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条以生态环境为本底的发展脉络在茶乡紫阳落地生根,显现出蓬勃的发展后劲。
宁夏沙坡头区:链接“小”农户 融入“大”农业
今年以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沙坡头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主线, 立足辖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 创新实施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广西兴宾区:三举措紧抓预制菜“新风口” 拓展农业产业发展“新蓝海”
今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通过创新招商思路,建立“预制菜”专项服务机制。坚持“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工作思路,通过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为招商引资“加码提速”。
河南卧龙区: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立足区情实际,以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内蒙古巴彦淖尔:打河套绿色产业振兴牌 走乡村共同富裕路 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工作要求,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增加农牧民(含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为中心任务,健全产业发展举措,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将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全覆盖吸附在农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链上,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
陕西紫阳:守护绿水青山 强化生态振兴
山西大宁县曲峨镇:靓丽乡村迎客来
湖南韶山:“湘妹子”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小积分”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
湖南桂东:桥头乡发挥党建引领 唱响乡村振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