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奉节:安坪镇走好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

时间:2019-09-26 11:40: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图片5.png

“清清长江水、阵阵笑语声、甜甜脐橙香、处处幸福人”。2018年3月,李明清副市长带领市农业农村委、市扶贫办、市移民局有关负责人蹲点奉节县安坪镇进行调研,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安坪镇滨临长江,辖12个村(社区)3.8万人,幅员面积154平方公里,30公里库岸沿线生产了十分之一的奉节脐橙,享有“爵爷故里、橙乡水镇”美称。

近年来,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因地制宜推进“五个振兴”,进行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

 图片4.png

做法一:智慧农业破致富之“困”,让产业找得到效益。

脐橙是当地支柱产业,但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让群众有收入但难致富。近年来,利用互联网思维、产业链模式,坚持“精准发展、精心管护、精深加工、精品营销”理念,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一是管理智能化。引进智慧脐橙管理系统作用于种植环节,具备数据采集、农事管理、病虫害预警等功能,能够实时进行农事记录和分析,全角度呈现奉节脐橙的生长和管理过程,同时在三沱村建立起一座智能药肥微工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精准管控,初步建立了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极大提高了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 

二是经营网络化。建立乡村电商体系,实施“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网店+”“夯基固本”三大工程,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制度”,设立农村淘宝村级服务店,打造1家京东村级服务店、1家天猫村级服务店,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定期组织企业、脐橙大户、微商参加电商培训50余期,培训人次2000余人,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2018年网销脐橙超过6000吨,网销收入达到4000余万元。 

三是服务在线化。引进脐橙“经纪人”,实施电商延伸服务,打造产品、质量、溯源、销售、物流、信用“六位一体”的电商生态体系,发展壮大电商龙头合作社,依托绿色果园,布局摄像头、传感器,培训直播人员70余人,打造1个网红脐橙直播间,建设1个脐橙直播基地,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溯源查询,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做法二:集体经济补发展之“弱”,让村社找得到出路。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脱贫攻坚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村级有组织、集体有产业、村民有收益”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产业覆盖贫困户100%,利益联结贫困户100%。 

一是解决“壳要怎么破”,让组织有身份、村民有股份。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注册,给集体经济组织一张合法“身份证”,赋于市场主体地位;开展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量化各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9600万元,发放股权证书1.26万份,让农村集体资产人人有份;集体收益分配按照“2:4:4”的比例分配给管理费、再生产资本金、村民分红。 

二是解决“钱从哪里来”,让投入有来源、收入有渠道。试点补助获得“第一桶金”,采取“纯信用、无抵押”的方式,向农担公司贷款30-100万元,部分村(社区)还利用资源性资产进行担保贷款,利用宅基地复垦形成地票,各村(社区)获得集体经济启动资金超200万元;产业政策撬动“第二桶金”,将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产业发展类的财政补助资金实行股权化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按10%所持股金的6%享受年固定分红。2018年,12个集体经济组织获得产业政策扶持550万元。 

三是解决“业应怎样兴”,让集体有产业、群众有就业。紧紧围绕脐橙产业链,把群众不能做的、不好做的产业前端和后端交由村集体经济来做,组建专业化农技服务队伍,添置植保无人机、挖土机等高新设施设备,采取“技术统标、农资统供、水肥统灌、病虫统防、果实统摘”集约化有偿服务创收,服务区域扩大到毗邻云阳、巫山县、湖北省秭归县等地,十分“走俏”。2018年,三沱村在集体经济组织下开展农技服务、劳务承包、广告牌等创收360余万元,增加集体收入50余万元。

 图片7.png

做法三:扶贫车间解就业之“难”,让人才找得到平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力建设扶贫车间,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 

一是抢抓机遇“培土”。2016年,安坪藕塘滑坡区域整体搬迁,如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用工、场地、劳动力等优惠政策,号召原有小作坊、脐橙加工等企业开展二次创业,积极对接在广东、浙江等地发展的返乡人才,鼓励其衣锦还乡、带头致富,目前已发展制伞、制鞋、制衣、手工品加工等企业6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00余人。 

二是搭建平台“播种”。2018年,利用场镇搬迁节余土地60亩,争取东西协作扶贫投资450万元,一期建设3900平米三栋标准厂房,二期3800平米厂房,预计今年底可形成扶贫车间示范园、返乡创业示范园,并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企业,建立“以企招商”平台,搭建外出务工企业微信群,发布家乡变化、优惠政策和工厂动态,引导更多企业回到家乡,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三是招引结合“育苗”。坚持因时制宜,按照符合环保要求、技能要求不高、有稳定订单的标准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制伞厂、制鞋厂、制衣厂、制花厂用工还延伸至周边乡镇;坚持“中心工厂+家庭工厂”模式,企业以扶贫车间作为中心工厂,把订单分给农户形成家庭工厂,统一回收、计件收费,将车间建到村头、将就业送到户头;“居家就业”平均每月工资2000-4000元,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保障了持续稳定增收。 

做法四:文化振兴净风气之“俗”,让精神找得到归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坚持文化先行,努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是传承好人文。深度挖掘地方风俗人文传统,既差异定位、又各有特色,诸如三沱村定位为“三峡橙庄·水驿三沱”、下坝社区定位“下坝上善·新治若水”,推动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先后涌现出全国百名改革先锋冉绍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石胜兰、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余国庆、重庆市劳动模范余胜、重庆市见义勇为英雄王忠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弘扬主旋律。丰富文化阵地内涵,充分发挥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作用,落实“五个一”微电影,开通“美丽新安坪”微信公众号,建设“看·今日头条、学·学习纲要、听·惠民政策、讲·它山之石”等栏目,每周至少推送3期节目,让群众不出门,尽知安坪事;办好用好“村村响”广播,“最美广播员”胡良兵的自办节目深受群众喜爱,让县上大情、镇上小事通过广播响在耳畔,暖在人心。 

三是培育新风尚。坚持破立并举,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修订村规民约,重点整治豪华墓、严禁无事酒、杜绝麻将风、打击不孝子“四大陋习”,大力推动千家万户立家规、立家训,以家风促村风淳、乡风美;统筹整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资源,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进村、惠民电影等活动,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行动,以群众“爱听爱看爱参与”为标准,做到集镇天天有文体活动、村社月月有志愿活动。

 图片6.png

做法五:党建引领强治理之“基”,让群众找得到组织。

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推动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四基党建、四微党建、四治党建、四访党建、四公党建,实行“网格+清单+积分”管理办法,让村村都规范、个个有特色。 

一是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坚持干部靠作风吃饭,明确257名帮扶责任人、208名教师、43名医生、67名农技人员到户走访任务,利用“23188”系统、村级展示屏、户情二维码,推动“四访”全覆盖;按照“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全覆盖、一网管全部”的思路,推行“群众吹哨、网格报到、村上报告、镇上销号”,切实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零延误。 

二是策由群众商,分由群众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广“五要五不得”“村民十二约”等自治制度,大力倡导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理的良好风气;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按月评比,按季度兑换,按年清零,并依托集体经济分红、积分银行兑现、惠民政策落实作为奖惩,开展“电视公开、广播曝光”,从正面激励引导,以负面限制惩罚。 

三是政策随时看,村务随地查。全面落实一封公开信、一个公开栏、一份便民服务手册、一张监督举报卡、一套自办广播和一个微信群,在家村民还可通过有线电视直接收看公开事项,外出务工村民也可通过下载手机APP查看村务公开事项,真正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助公平、以公平树公信。(供稿重庆市奉节县攻坚办 安坪镇政府)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调查研究    
观察思考

重庆奉节:安坪镇走好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

时间:2019-09-26 11:40: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图片5.png

“清清长江水、阵阵笑语声、甜甜脐橙香、处处幸福人”。2018年3月,李明清副市长带领市农业农村委、市扶贫办、市移民局有关负责人蹲点奉节县安坪镇进行调研,有感而发赋诗一首。

安坪镇滨临长江,辖12个村(社区)3.8万人,幅员面积154平方公里,30公里库岸沿线生产了十分之一的奉节脐橙,享有“爵爷故里、橙乡水镇”美称。

近年来,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因地制宜推进“五个振兴”,进行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

 图片4.png

做法一:智慧农业破致富之“困”,让产业找得到效益。

脐橙是当地支柱产业,但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让群众有收入但难致富。近年来,利用互联网思维、产业链模式,坚持“精准发展、精心管护、精深加工、精品营销”理念,不断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增收、农民致富。 

一是管理智能化。引进智慧脐橙管理系统作用于种植环节,具备数据采集、农事管理、病虫害预警等功能,能够实时进行农事记录和分析,全角度呈现奉节脐橙的生长和管理过程,同时在三沱村建立起一座智能药肥微工厂,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精准管控,初步建立了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极大提高了普通农户的生产效率。 

二是经营网络化。建立乡村电商体系,实施“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网店+”“夯基固本”三大工程,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制度”,设立农村淘宝村级服务店,打造1家京东村级服务店、1家天猫村级服务店,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定期组织企业、脐橙大户、微商参加电商培训50余期,培训人次2000余人,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2018年网销脐橙超过6000吨,网销收入达到4000余万元。 

三是服务在线化。引进脐橙“经纪人”,实施电商延伸服务,打造产品、质量、溯源、销售、物流、信用“六位一体”的电商生态体系,发展壮大电商龙头合作社,依托绿色果园,布局摄像头、传感器,培训直播人员70余人,打造1个网红脐橙直播间,建设1个脐橙直播基地,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溯源查询,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

做法二:集体经济补发展之“弱”,让村社找得到出路。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脱贫攻坚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村级有组织、集体有产业、村民有收益”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产业覆盖贫困户100%,利益联结贫困户100%。 

一是解决“壳要怎么破”,让组织有身份、村民有股份。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注册,给集体经济组织一张合法“身份证”,赋于市场主体地位;开展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量化各村(社区)集体经营性资产9600万元,发放股权证书1.26万份,让农村集体资产人人有份;集体收益分配按照“2:4:4”的比例分配给管理费、再生产资本金、村民分红。 

二是解决“钱从哪里来”,让投入有来源、收入有渠道。试点补助获得“第一桶金”,采取“纯信用、无抵押”的方式,向农担公司贷款30-100万元,部分村(社区)还利用资源性资产进行担保贷款,利用宅基地复垦形成地票,各村(社区)获得集体经济启动资金超200万元;产业政策撬动“第二桶金”,将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产业发展类的财政补助资金实行股权化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按10%所持股金的6%享受年固定分红。2018年,12个集体经济组织获得产业政策扶持550万元。 

三是解决“业应怎样兴”,让集体有产业、群众有就业。紧紧围绕脐橙产业链,把群众不能做的、不好做的产业前端和后端交由村集体经济来做,组建专业化农技服务队伍,添置植保无人机、挖土机等高新设施设备,采取“技术统标、农资统供、水肥统灌、病虫统防、果实统摘”集约化有偿服务创收,服务区域扩大到毗邻云阳、巫山县、湖北省秭归县等地,十分“走俏”。2018年,三沱村在集体经济组织下开展农技服务、劳务承包、广告牌等创收360余万元,增加集体收入50余万元。

 图片7.png

做法三:扶贫车间解就业之“难”,让人才找得到平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力建设扶贫车间,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 

一是抢抓机遇“培土”。2016年,安坪藕塘滑坡区域整体搬迁,如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利用用工、场地、劳动力等优惠政策,号召原有小作坊、脐橙加工等企业开展二次创业,积极对接在广东、浙江等地发展的返乡人才,鼓励其衣锦还乡、带头致富,目前已发展制伞、制鞋、制衣、手工品加工等企业6家,带动当地群众就业300余人。 

二是搭建平台“播种”。2018年,利用场镇搬迁节余土地60亩,争取东西协作扶贫投资450万元,一期建设3900平米三栋标准厂房,二期3800平米厂房,预计今年底可形成扶贫车间示范园、返乡创业示范园,并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和返乡创业企业,建立“以企招商”平台,搭建外出务工企业微信群,发布家乡变化、优惠政策和工厂动态,引导更多企业回到家乡,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 

三是招引结合“育苗”。坚持因时制宜,按照符合环保要求、技能要求不高、有稳定订单的标准选择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制伞厂、制鞋厂、制衣厂、制花厂用工还延伸至周边乡镇;坚持“中心工厂+家庭工厂”模式,企业以扶贫车间作为中心工厂,把订单分给农户形成家庭工厂,统一回收、计件收费,将车间建到村头、将就业送到户头;“居家就业”平均每月工资2000-4000元,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保障了持续稳定增收。 

做法四:文化振兴净风气之“俗”,让精神找得到归宿。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坚持文化先行,努力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是传承好人文。深度挖掘地方风俗人文传统,既差异定位、又各有特色,诸如三沱村定位为“三峡橙庄·水驿三沱”、下坝社区定位“下坝上善·新治若水”,推动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先后涌现出全国百名改革先锋冉绍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石胜兰、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余国庆、重庆市劳动模范余胜、重庆市见义勇为英雄王忠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弘扬主旋律。丰富文化阵地内涵,充分发挥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作用,落实“五个一”微电影,开通“美丽新安坪”微信公众号,建设“看·今日头条、学·学习纲要、听·惠民政策、讲·它山之石”等栏目,每周至少推送3期节目,让群众不出门,尽知安坪事;办好用好“村村响”广播,“最美广播员”胡良兵的自办节目深受群众喜爱,让县上大情、镇上小事通过广播响在耳畔,暖在人心。 

三是培育新风尚。坚持破立并举,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修订村规民约,重点整治豪华墓、严禁无事酒、杜绝麻将风、打击不孝子“四大陋习”,大力推动千家万户立家规、立家训,以家风促村风淳、乡风美;统筹整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资源,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进村、惠民电影等活动,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行动,以群众“爱听爱看爱参与”为标准,做到集镇天天有文体活动、村社月月有志愿活动。

 图片6.png

做法五:党建引领强治理之“基”,让群众找得到组织。

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推动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四基党建、四微党建、四治党建、四访党建、四公党建,实行“网格+清单+积分”管理办法,让村村都规范、个个有特色。 

一是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坚持干部靠作风吃饭,明确257名帮扶责任人、208名教师、43名医生、67名农技人员到户走访任务,利用“23188”系统、村级展示屏、户情二维码,推动“四访”全覆盖;按照“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格全覆盖、一网管全部”的思路,推行“群众吹哨、网格报到、村上报告、镇上销号”,切实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零延误。 

二是策由群众商,分由群众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广“五要五不得”“村民十二约”等自治制度,大力倡导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理的良好风气;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按月评比,按季度兑换,按年清零,并依托集体经济分红、积分银行兑现、惠民政策落实作为奖惩,开展“电视公开、广播曝光”,从正面激励引导,以负面限制惩罚。 

三是政策随时看,村务随地查。全面落实一封公开信、一个公开栏、一份便民服务手册、一张监督举报卡、一套自办广播和一个微信群,在家村民还可通过有线电视直接收看公开事项,外出务工村民也可通过下载手机APP查看村务公开事项,真正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助公平、以公平树公信。(供稿重庆市奉节县攻坚办 安坪镇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