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时间:2020-04-01 10:11:56来源:云南学习平台作者:云理轩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是破题之关键。

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从全国态势来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仅剩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成就固然卓著,但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扶贫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业产品销售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疫情严重地区扶贫工作队无法到岗工作;产业基础薄弱,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越是在最后关头更是不能松懈,需要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

从云南省目前的脱贫攻坚态势来看,云南省目前剩余贫困人口11.9万户、44.2万人,占全国剩余贫困人口的16.6%,是全国贫困人口唯一超过40万人的省份。云南省的脱贫工作依然艰巨,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脱贫攻坚增添了更大难度。在这种时刻,我们更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分类别、分区域加强对已摘帽县、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的扶持,扶上马、送一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巡视考核指出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做好贫困人口“回头看”工作,抓实硬措施、落实硬任务,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建立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成果、防止返贫。

精准施策,加快建立返贫监测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有脱贫就会有返贫,返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返贫率的高低,返贫的人数是可以取决于脱贫工作的质量的。破解“防范返贫、新增致贫”难题的关键在于瞄准返贫风险,精准施策,通过狠抓“三法”探索建立返贫预警监测机制。

一是狠抓精准管理之法,着力划定三类级别,建立贫困预警监测机制。根据已脱贫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以及致贫主因等,将划分为三类预警级别:一级(红色预警户)对脱贫后比脱贫时家庭情况有所下滑,无创业能力,不能就业,稳定收入仅来源于转移性收入的兜底脱贫户,存在一级返贫风险的,启用红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脱贫后与脱贫时持平,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当年脱贫标准但低于5000元,或同期家庭收入明显减少、因特殊原因出现较大数额刚性支出、部分家庭成员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农户,观察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启动黄色预警;三级(绿色预警)脱贫后生活质量上升的,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强烈,有思路、有干劲,收入相对稳定,后续发展良好的农户,不存在返贫风险的,进行绿色标识。

二是狠抓精准监测之法,实行三级审核,建立多级抽查监测机制。村级设立检测员,成立监测队伍,把农村可能出现的返贫状况有效进行监测,通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民小组和相关部门每个月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访问,对照收入情况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开展监测工作来发现可能返贫的情况及可能重新致贫的情况。乡镇建立审核组,乡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下级上报的监测预警对象进行上户核查,一级、二级返贫风险户复核率要达到100%,无返贫风险户抽查率达到50%。复查结束后在乡镇信息栏公开同时张榜公告,公告无异议后,将审定预警级别上报上一级。成立县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日常工作,并对监测预警户进行复核认定。

三是狠抓精准干预之法,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建立精准监测机制。区别不同情况,及时采取防贫干预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比如采取医疗救助措施解决因病返贫的问题,采取教育扶贫的措施解决失学辍学的问题,采取兜底保障措施解决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防止由濒临困难转为返贫。此外还采取“帮、扶、引”的措施精准施策,一级预警户以“帮”为主,尤其是因病,因灾等特殊贫困家庭采取社会救助、临时补助、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形式帮助其减轻家庭负担;二级预警户以“扶”为主,重点在扶志、扶智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技能、创业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三级预警户以“引”为主,重点提高“造血”功能,不断强化技能、创业培训,实现稳定增加收入,带动更多农户积极发展。

多措并举,加快建立帮扶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结合云南省具体情况,针对云南省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通过保障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易地扶贫后续扶持三方面多路并进,巩固脱贫成效,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一是保障产业发展,构筑以产业发展为扶贫核心,建立产业帮扶机制。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是以推进贫困乡村产业开发和构建因地制宜的产业体系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走好特色产业之路直接关系到扶贫的效果,立足云南当地的资源禀赋,挖掘当地的特色产业,依托“互联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注重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位于美丽的梅里雪山脚下,近几年来通过采松茸、虫草和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全村1900余名藏族群众整体告别了贫困;曲靖市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让298户贫困户全部入股种养殖企业,每年分红;同时加强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去年有500多名农民参加了电焊工和板栗种植病虫害培训,努力让全乡群众不返贫。真正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实现了将源源不断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群众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深化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素质帮扶机制。内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是确保扶贫工作各项举措长效发挥的关键,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等、靠、要”思想,从“要我脱贫”的思想改变为“我要脱贫”。要充分了解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为贫困户找穷根,找办法,送志气,送信心,提升贫困户脱贫的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首先要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注重群众的技能培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推广力度,拓宽贫困户的脱贫和就业渠道。

三是完善帮扶措施,加强易地扶贫后续扶持工作,建立易地扶贫帮扶机制。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约100万,还有同步搬迁的农户,与完成搬迁建设任务相比,着眼长远谋划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等任务还很艰巨。易地扶贫搬迁,仅仅“搬出去”还不行,更要“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跑好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构建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就业培训、文化服务、基层党建等机制,对照“一意见两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以奖代补的工作方案》《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的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后续扶持。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脱贫攻坚工作的决战之年本来就有许多任务要做,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影响,更是加重了我们的任务,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要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一鼓作气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尽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还有疫情防控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坚任务就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谭鑫 执笔)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论坛    
观察思考

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时间:2020-04-01 10:11:56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作者:云理轩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是破题之关键。

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决胜脱贫攻坚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从全国态势来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仅剩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成就固然卓著,但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扶贫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业产品销售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疫情严重地区扶贫工作队无法到岗工作;产业基础薄弱,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越是在最后关头更是不能松懈,需要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

从云南省目前的脱贫攻坚态势来看,云南省目前剩余贫困人口11.9万户、44.2万人,占全国剩余贫困人口的16.6%,是全国贫困人口唯一超过40万人的省份。云南省的脱贫工作依然艰巨,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脱贫攻坚增添了更大难度。在这种时刻,我们更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分类别、分区域加强对已摘帽县、退出村和脱贫人口开展差异化、精准化的扶持,扶上马、送一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巡视考核指出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做好贫困人口“回头看”工作,抓实硬措施、落实硬任务,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建立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成果、防止返贫。

精准施策,加快建立返贫监测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有脱贫就会有返贫,返贫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返贫率的高低,返贫的人数是可以取决于脱贫工作的质量的。破解“防范返贫、新增致贫”难题的关键在于瞄准返贫风险,精准施策,通过狠抓“三法”探索建立返贫预警监测机制。

一是狠抓精准管理之法,着力划定三类级别,建立贫困预警监测机制。根据已脱贫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以及致贫主因等,将划分为三类预警级别:一级(红色预警户)对脱贫后比脱贫时家庭情况有所下滑,无创业能力,不能就业,稳定收入仅来源于转移性收入的兜底脱贫户,存在一级返贫风险的,启用红色预警;二级(黄色预警)脱贫后与脱贫时持平,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当年脱贫标准但低于5000元,或同期家庭收入明显减少、因特殊原因出现较大数额刚性支出、部分家庭成员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农户,观察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启动黄色预警;三级(绿色预警)脱贫后生活质量上升的,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强烈,有思路、有干劲,收入相对稳定,后续发展良好的农户,不存在返贫风险的,进行绿色标识。

二是狠抓精准监测之法,实行三级审核,建立多级抽查监测机制。村级设立检测员,成立监测队伍,把农村可能出现的返贫状况有效进行监测,通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民小组和相关部门每个月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访问,对照收入情况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开展监测工作来发现可能返贫的情况及可能重新致贫的情况。乡镇建立审核组,乡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下级上报的监测预警对象进行上户核查,一级、二级返贫风险户复核率要达到100%,无返贫风险户抽查率达到50%。复查结束后在乡镇信息栏公开同时张榜公告,公告无异议后,将审定预警级别上报上一级。成立县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日常工作,并对监测预警户进行复核认定。

三是狠抓精准干预之法,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建立精准监测机制。区别不同情况,及时采取防贫干预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比如采取医疗救助措施解决因病返贫的问题,采取教育扶贫的措施解决失学辍学的问题,采取兜底保障措施解决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防止由濒临困难转为返贫。此外还采取“帮、扶、引”的措施精准施策,一级预警户以“帮”为主,尤其是因病,因灾等特殊贫困家庭采取社会救助、临时补助、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形式帮助其减轻家庭负担;二级预警户以“扶”为主,重点在扶志、扶智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技能、创业培训,实现稳定就业。三级预警户以“引”为主,重点提高“造血”功能,不断强化技能、创业培训,实现稳定增加收入,带动更多农户积极发展。

多措并举,加快建立帮扶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结合云南省具体情况,针对云南省在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要多措并举,统筹兼顾,通过保障产业发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易地扶贫后续扶持三方面多路并进,巩固脱贫成效,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决胜脱贫攻坚。

一是保障产业发展,构筑以产业发展为扶贫核心,建立产业帮扶机制。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是以推进贫困乡村产业开发和构建因地制宜的产业体系为导向的扶贫开发模式。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走好特色产业之路直接关系到扶贫的效果,立足云南当地的资源禀赋,挖掘当地的特色产业,依托“互联网+”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注重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升平镇巨水村位于美丽的梅里雪山脚下,近几年来通过采松茸、虫草和发展养殖业、旅游业,全村1900余名藏族群众整体告别了贫困;曲靖市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让298户贫困户全部入股种养殖企业,每年分红;同时加强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去年有500多名农民参加了电焊工和板栗种植病虫害培训,努力让全乡群众不返贫。真正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实现了将源源不断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群众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为群众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让群众脱贫之后不再返贫。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深化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素质帮扶机制。内因是发展的决定因素,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实施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是确保扶贫工作各项举措长效发挥的关键,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等、靠、要”思想,从“要我脱贫”的思想改变为“我要脱贫”。要充分了解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为贫困户找穷根,找办法,送志气,送信心,提升贫困户脱贫的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首先要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注重群众的技能培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推广力度,拓宽贫困户的脱贫和就业渠道。

三是完善帮扶措施,加强易地扶贫后续扶持工作,建立易地扶贫帮扶机制。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约100万,还有同步搬迁的农户,与完成搬迁建设任务相比,着眼长远谋划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等任务还很艰巨。易地扶贫搬迁,仅仅“搬出去”还不行,更要“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跑好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构建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就业培训、文化服务、基层党建等机制,对照“一意见两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以奖代补的工作方案》《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的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后续扶持。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脱贫攻坚工作的决战之年本来就有许多任务要做,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影响,更是加重了我们的任务,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要坚决扛起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一鼓作气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尽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还有疫情防控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攻坚任务就一定能够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谭鑫 执笔)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