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传承攻坚精神 担当振兴使命

时间:2022-02-12 01:44:4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2期作者:王淞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台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掌声里,有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由衷致敬,有对脱贫攻坚英烈的缅怀告慰;有对奋斗成果的骄傲自豪,有对未来的展望期待;有对奋斗的回忆感念,有对前程的信心满怀……

1.jpg

“当代愚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参观“下庄人事迹” 陈列馆,激励村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进新时代,创造新生活。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阶梯教室里,台上授课者激情飞扬,台下听课者聚精会神;小教室里,火热的讨论进行到深夜11点还意犹未尽;微信群里,群员畅谈感受,情真意切……正如一位第一书记所说:“这是加油站,也是训练营;这是集结号,也是壮行酒!”

2019年12月,我有幸在杭州市委党校参与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选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与400余名第一书记一同充电加油,聆听领导们传达方针政策的核心要义,倾听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邓迎香、李连成改变家乡的感人故事,感受第一书记冷菊珍、刘双燕、隋耀达等冲在一线的拼搏奋斗,分享第一书记们酸甜苦辣的驻村感受,目睹先进村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从周密设计、精彩纷呈的培训课程,到早8点至晚11点沉浸式的学习讨论,再到工作组每天持续到凌晨的开会总结,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队伍团结而坚强,有力量、有韧劲、有智慧、有行动。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之一。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党政正职仗不打完不离岗;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定点扶贫让帮扶单位对接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行各业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不负韶华不负重托,不负人民不负党”“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扑下身子真蹲实驻的你”“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温暖乡村乡民,红遍祖国大地”……夜深人静之时,读着第一书记们发自肺腑的感慨之语,一股股暖流在我心中激荡,让我热泪盈眶;为彼此的村庄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出谋划策、答疑解惑、互帮互助,看着第一书记们携手共进的模样,由衷的敬佩、必胜的信念让我充满力量。2020年5月,贵州台江县长滩村第一书记王小权同志不幸因公牺牲的消息传来,噩耗如一记重拳打在我心间,悲痛之情难以自抑,而第一书记们满屏哀悼,誓将工作做好、完成小权书记未了心愿的决心,令我再度泪如雨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纵有千般险万般难,他们前进的脚步从未改变。这样一支有着坚定信念、必胜信心、流血牺牲勇气和滴水穿石毅力的队伍,是脱贫攻坚战线上无数战士的缩影,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一致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汇聚成强大力量,攻坚拔寨、势不可挡,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用实际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力量。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最近我又买了好多扶贫产品,我也支持扶贫工作啦!”这两年,经常有亲朋好友跟我这么说。“全村都有光伏发电,一年能发不少钱呢!”行走在村里,有大爷热情地对我说。“以前一下雨就怕房子塌,后来政府帮着建了新房子,舒坦多啦。”到农村调研,一位大妈感慨地对我说。

这几年,不论走到哪里,不论见到谁,似乎都能聊到关于脱贫攻坚的话题,攻坚成效有目共睹,百姓口碑胜过金杯银杯。脱贫攻坚,仿佛一条无形的丝线,跨越山川河流,将亿万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又仿佛一根无形的杠杆,以为民初心为支点,

撬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从“六个精准”到“五个一批”,我们下足“绣花功夫”、下活扶贫大棋;面临难啃的“硬骨头”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总能出奇策、打实招、见真效。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一户一户,一笔一笔,建立起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打出政策组合拳,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坚持扶贫扶志又扶智,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技能培训,让农民手里握上“两把刷子”,坚定致富信心……

扶贫干部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只为摸清实情,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面对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用构树驱动一方经济、带富一方人民,开创了构树扶贫这一精准扶贫典范工程;面对困难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瓶颈的困境,量身定制扶贫小额信贷,用严密的程序、周密的监管搭建起便捷的服务平台,助力贫困户能贷款、能发展、能致富;面对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强、参与度不高的难题,创办“积分超市”,用小积分兑换出大改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压力,县长直播、农民网红纷纷上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战场上又一次得到了印证、传承、弘扬。

2.jpg

闽宁协作25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携手战贫困的生动体现,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过去一下雨就是‘水泥路’,现在下了雨也敢走水泥路”,通村水泥路、通组硬化路让村民们告别了下雨出门两脚泥;“南望山坡头,吃水贵如油;清泉入户后,家家喜心头”,甘甜纯净的水不仅流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更流进贫困群众的心坎儿里;村里修起了健身广场,妇女们茶余饭后不再东家长西家短,纷纷出门跳起广场舞;村里通了互联网,村民们几乎人人有手机,联系方便了,信息通畅了,群众的思想也先进了……在基层出差,看着贫困村庄喜人的变化,听着村干部讲述以前落后的样子,“那时屋里连电灯都没有,村里有电话的都没有几户,从这村到那村要走好几个小时……”脑中浮现出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今日之景,正是新时代的旧貌变新颜。

曾经,这里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处处是快乐幸福的模样。联想到大山之间蜿蜒的乡村公路,易地搬迁拔地而起的幸福小镇,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就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

几十年如一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将促进百姓致富作为毕生追求,编写百万字农民科技读物,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要致富、找亚夫”的口号在群众中流传。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黄文秀,“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因为她坚信“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羊书记”的县委书记姜仕坤,誓言“只要还有一个晴隆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能休息”,用生命交出了无愧于晴隆人民的成绩单……“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从2013年到2020年,8年精准扶贫路,我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中央召开7次扶贫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抛家舍业扎根基层,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1800多名同志以生命赴使命,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中……这一个个数字,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大爱,是无数家庭的牺牲和奉献,是上下同欲、众志成城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不懈奋斗。

新征程,再启航

脱贫攻坚工作很平凡,平凡在扶贫工作就在日复一日的点点滴滴中,平凡到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几名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很艰辛,艰辛在循着冲锋号的方向,扶贫干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顾不上家中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艰辛到扶贫干部有的白了头,有的受了伤,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脱贫攻坚很伟大,伟大在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伟大到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脱贫攻坚造福了群众,也历练了干部。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内心的笃定。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精神是所有扶贫干部的人生之光、底色力量,是继续乘风破浪、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人民群众的许诺,更是对乡村振兴干部的鞭策。

曾经,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无数人被《长津湖》的一句台词打动:“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如今硝烟已散,这盛世,如先烈所愿。

7年绝壁凿“天路”、13年培育“三色”经济的毛相林曾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10年、苦10年,也一定要让下一代过上好日子。”昔日承诺兑现,让我们坚信,功不唐捐。

如今,乡村振兴的大考已经拉开序幕,战场转换,初心不变,征程再启,精神永恒。乡村振兴工作很多,但每一件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干,作为青年干部,唯有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才能在担当作为中体悟真知、感悟真理、增长才干。乡村振兴工作难度很大,但唯有担当、方能作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共产党员的底色之一,更是我们的目标境界。珍惜得来不易的奋斗成果,传承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续写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辉煌,是我们肩上的使命、人生的姿态和生命的价值所在。

正如电视剧《风筝》中所说:一个人的使命决定了他生命的内涵。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你做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价值!和这种价值相比,还有什么是比它更完美的回报?大丈夫立足天地间,命可轻抛,但义不能绝。这个义,不是别的,是信仰,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它之上!

(作者单位: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传承攻坚精神 担当振兴使命

时间:2022-02-12 01:44:4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2期

作者:王淞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台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掌声里,有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由衷致敬,有对脱贫攻坚英烈的缅怀告慰;有对奋斗成果的骄傲自豪,有对未来的展望期待;有对奋斗的回忆感念,有对前程的信心满怀……

1.jpg

“当代愚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参观“下庄人事迹” 陈列馆,激励村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进新时代,创造新生活。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阶梯教室里,台上授课者激情飞扬,台下听课者聚精会神;小教室里,火热的讨论进行到深夜11点还意犹未尽;微信群里,群员畅谈感受,情真意切……正如一位第一书记所说:“这是加油站,也是训练营;这是集结号,也是壮行酒!”

2019年12月,我有幸在杭州市委党校参与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等单位选派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与400余名第一书记一同充电加油,聆听领导们传达方针政策的核心要义,倾听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邓迎香、李连成改变家乡的感人故事,感受第一书记冷菊珍、刘双燕、隋耀达等冲在一线的拼搏奋斗,分享第一书记们酸甜苦辣的驻村感受,目睹先进村令人振奋的发展成果。从周密设计、精彩纷呈的培训课程,到早8点至晚11点沉浸式的学习讨论,再到工作组每天持续到凌晨的开会总结,我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队伍团结而坚强,有力量、有韧劲、有智慧、有行动。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之一。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中,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党政正职仗不打完不离岗;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省市县各层面结对帮扶;定点扶贫让帮扶单位对接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行各业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积极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汇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不负韶华不负重托,不负人民不负党”“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扑下身子真蹲实驻的你”“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燎原之火温暖乡村乡民,红遍祖国大地”……夜深人静之时,读着第一书记们发自肺腑的感慨之语,一股股暖流在我心中激荡,让我热泪盈眶;为彼此的村庄产业发展、政策落地出谋划策、答疑解惑、互帮互助,看着第一书记们携手共进的模样,由衷的敬佩、必胜的信念让我充满力量。2020年5月,贵州台江县长滩村第一书记王小权同志不幸因公牺牲的消息传来,噩耗如一记重拳打在我心间,悲痛之情难以自抑,而第一书记们满屏哀悼,誓将工作做好、完成小权书记未了心愿的决心,令我再度泪如雨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纵有千般险万般难,他们前进的脚步从未改变。这样一支有着坚定信念、必胜信心、流血牺牲勇气和滴水穿石毅力的队伍,是脱贫攻坚战线上无数战士的缩影,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一致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汇聚成强大力量,攻坚拔寨、势不可挡,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用实际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力量。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最近我又买了好多扶贫产品,我也支持扶贫工作啦!”这两年,经常有亲朋好友跟我这么说。“全村都有光伏发电,一年能发不少钱呢!”行走在村里,有大爷热情地对我说。“以前一下雨就怕房子塌,后来政府帮着建了新房子,舒坦多啦。”到农村调研,一位大妈感慨地对我说。

这几年,不论走到哪里,不论见到谁,似乎都能聊到关于脱贫攻坚的话题,攻坚成效有目共睹,百姓口碑胜过金杯银杯。脱贫攻坚,仿佛一条无形的丝线,跨越山川河流,将亿万人民紧密连接在一起;又仿佛一根无形的杠杆,以为民初心为支点,

撬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从“六个精准”到“五个一批”,我们下足“绣花功夫”、下活扶贫大棋;面临难啃的“硬骨头”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总能出奇策、打实招、见真效。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坚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一户一户,一笔一笔,建立起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打出政策组合拳,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坚持扶贫扶志又扶智,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务工技能培训,让农民手里握上“两把刷子”,坚定致富信心……

扶贫干部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只为摸清实情,找准病灶,对症下药。面对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用构树驱动一方经济、带富一方人民,开创了构树扶贫这一精准扶贫典范工程;面对困难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瓶颈的困境,量身定制扶贫小额信贷,用严密的程序、周密的监管搭建起便捷的服务平台,助力贫困户能贷款、能发展、能致富;面对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强、参与度不高的难题,创办“积分超市”,用小积分兑换出大改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压力,县长直播、农民网红纷纷上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新战场上又一次得到了印证、传承、弘扬。

2.jpg

闽宁协作25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携手战贫困的生动体现,成为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过去一下雨就是‘水泥路’,现在下了雨也敢走水泥路”,通村水泥路、通组硬化路让村民们告别了下雨出门两脚泥;“南望山坡头,吃水贵如油;清泉入户后,家家喜心头”,甘甜纯净的水不仅流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更流进贫困群众的心坎儿里;村里修起了健身广场,妇女们茶余饭后不再东家长西家短,纷纷出门跳起广场舞;村里通了互联网,村民们几乎人人有手机,联系方便了,信息通畅了,群众的思想也先进了……在基层出差,看着贫困村庄喜人的变化,听着村干部讲述以前落后的样子,“那时屋里连电灯都没有,村里有电话的都没有几户,从这村到那村要走好几个小时……”脑中浮现出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今日之景,正是新时代的旧貌变新颜。

曾经,这里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处处是快乐幸福的模样。联想到大山之间蜿蜒的乡村公路,易地搬迁拔地而起的幸福小镇,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那一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就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

几十年如一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将促进百姓致富作为毕生追求,编写百万字农民科技读物,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要致富、找亚夫”的口号在群众中流传。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的黄文秀,“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因为她坚信“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羊书记”的县委书记姜仕坤,誓言“只要还有一个晴隆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能休息”,用生命交出了无愧于晴隆人民的成绩单……“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从2013年到2020年,8年精准扶贫路,我们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中央召开7次扶贫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抛家舍业扎根基层,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1800多名同志以生命赴使命,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中……这一个个数字,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大爱,是无数家庭的牺牲和奉献,是上下同欲、众志成城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不懈奋斗。

新征程,再启航

脱贫攻坚工作很平凡,平凡在扶贫工作就在日复一日的点点滴滴中,平凡到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几名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很艰辛,艰辛在循着冲锋号的方向,扶贫干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顾不上家中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艰辛到扶贫干部有的白了头,有的受了伤,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脱贫攻坚很伟大,伟大在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伟大到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脱贫攻坚造福了群众,也历练了干部。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了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内心的笃定。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精神是所有扶贫干部的人生之光、底色力量,是继续乘风破浪、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人民群众的许诺,更是对乡村振兴干部的鞭策。

曾经,志愿军的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无数人被《长津湖》的一句台词打动:“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如今硝烟已散,这盛世,如先烈所愿。

7年绝壁凿“天路”、13年培育“三色”经济的毛相林曾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10年、苦10年,也一定要让下一代过上好日子。”昔日承诺兑现,让我们坚信,功不唐捐。

如今,乡村振兴的大考已经拉开序幕,战场转换,初心不变,征程再启,精神永恒。乡村振兴工作很多,但每一件都需要踏踏实实去干,作为青年干部,唯有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才能在担当作为中体悟真知、感悟真理、增长才干。乡村振兴工作难度很大,但唯有担当、方能作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共产党员的底色之一,更是我们的目标境界。珍惜得来不易的奋斗成果,传承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续写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辉煌,是我们肩上的使命、人生的姿态和生命的价值所在。

正如电视剧《风筝》中所说:一个人的使命决定了他生命的内涵。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你做到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价值!和这种价值相比,还有什么是比它更完美的回报?大丈夫立足天地间,命可轻抛,但义不能绝。这个义,不是别的,是信仰,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它之上!

(作者单位: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