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时间:2022-02-12 01:50:01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2期作者:王冬婉

2021 年 2 月 25 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阐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8 年奋斗历程,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握稳“脱贫攻坚”接力棒,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广大干部赓续脱贫攻坚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信念、铆足劲头、增强韧劲,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jpg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党委书记谢辉(右一)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

赓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精神,凝聚“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团结意志,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多亏党的好政策!”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纪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广阔说,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到哪儿去都不方便。现在,泥巴路全都成了水泥路,路好了,发展产业有了底气。村里发展起蛋鸭养殖业,2020 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 1.6万元。“脱了贫还要加油干,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说起纪寨村的未来,王广阔信心十足。一个个脱贫村的沧桑巨变,靠的不仅是一任接着一任干,更是广大乡村干部带领群众上下同心、团结协作,不放弃、不退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打赢脱贫攻坚实属不易,守得住、巩固好更是不易,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一些脱贫户仍存在返贫致贫的风险,我们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实现乡村振兴仍需解锁脱贫攻坚精神密码,持续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拼搏精神,苦干实干、善作善成,进一步探寻特色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战是一场全民协作战,只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广大乡村干部要勠力同心,充分发挥“暖心人”“带头人”的力量,在宣讲政策、整合资源、分配资金、推动项目落实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持续深入到乡村振兴的一线、深入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火热实践中,面对面与困难群众聊家常、算细账,用无私奉献、担当实干,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赓续“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振兴决心,点燃乡村振兴“星星之火”。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当前,乡村振兴正从谋篇布局的“写意图”阶段向深耕细作的“描摹画”阶段迈进,党员干部必须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继续奋斗、披荆斩棘,跨过万水千山,摈弃不干实事的夸夸其谈,放弃无用的纸上谈兵,勇于担当责任,敢于干事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一方面,切实发扬“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因地因人施策,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比如,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山多地少,刺梨漫山遍野,当地因地制宜,把“刺果果”做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通过持续优化支农、惠农、富农、强农、兴农的政策措施,探索更多的“造血”办法,研究出产业发展突破的新途径、新路子,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队伍。另一方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激发群众热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苦干实干、再立新功。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圈章村,整修一新的党员活动室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这儿成了党员群众之家,‘家里’明亮整洁了,人心就好聚齐了。” 村党支部书记李留军说。“民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党员干部和群众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甜起来、增收致富的“火苗”燃起来。此外,强化力量配备,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社会帮扶等制度,引导“领头雁”“土专家”“新乡贤”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和决策,打造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尖刀班”。比如,河南省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领该村村办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由负转正,人均年收入由 2000 多元增至 1.5 万多元……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还需时刻保持“热度”,继续攻坚克难“不打烊”,奋勇开拓“不停歇”,在乡村振兴中再续华章。

2.jpg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风景秀丽的圈章河。

赓续“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深情,扬起乡村振兴希望风帆。

人的力量靠五谷,干部力量靠人民。党员干部的“干”字,应是为听民怨解民忧而干,为纾民困解民难而干,为谋民利富民生而干。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广大乡村干部更要自觉守好人民群众这个本源,带头弘扬好“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和答不答应为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意答卷”的“评分参考”,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人民群众的呼声则代表着对民生工作的基本诉求。在河南省平舆县,通过“互联网 + 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服务“输入” 偏远山村,只为让群众看病再也不用跋山涉水 ;在西藏阿里,施工人员背起氧气瓶、吃着护心药,在高山之巅竖塔架、架线缆,只为让全国陆路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接入国家大电网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站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只为让我们坚信风雨中的河南“一定行”!脱贫攻坚不只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奋斗,更铭刻了一个政党的初心。要想让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洋溢在脱贫群众心间,广大乡村干部必须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投入真情真心,认真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要立足于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在群众“最盼”的问题上动脑筋,在群众“最需”的事情上做文章,在群众

“最急”的工作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兴产业、抓文化、强组织、重人才,把“四个不摘”变成“四个加强”,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才能把民生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出彩、更加脍炙人口。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面对新生活新奋斗,更要时刻保持“赶考” 的清醒,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出实效,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以实际行动走好兴业富民的新征程、谱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人民政府)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时间:2022-02-12 01:50:01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2年2期

作者:王冬婉

2021 年 2 月 25 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阐述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8 年奋斗历程,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握稳“脱贫攻坚”接力棒,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广大干部赓续脱贫攻坚精神,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信念、铆足劲头、增强韧劲,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jpg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党委书记谢辉(右一)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

赓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精神,凝聚“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团结意志,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多亏党的好政策!”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纪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广阔说,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到哪儿去都不方便。现在,泥巴路全都成了水泥路,路好了,发展产业有了底气。村里发展起蛋鸭养殖业,2020 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 1.6万元。“脱了贫还要加油干,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说起纪寨村的未来,王广阔信心十足。一个个脱贫村的沧桑巨变,靠的不仅是一任接着一任干,更是广大乡村干部带领群众上下同心、团结协作,不放弃、不退缩。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打赢脱贫攻坚实属不易,守得住、巩固好更是不易,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一些脱贫户仍存在返贫致贫的风险,我们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实现乡村振兴仍需解锁脱贫攻坚精神密码,持续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拼搏精神,苦干实干、善作善成,进一步探寻特色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战是一场全民协作战,只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广大乡村干部要勠力同心,充分发挥“暖心人”“带头人”的力量,在宣讲政策、整合资源、分配资金、推动项目落实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持续深入到乡村振兴的一线、深入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火热实践中,面对面与困难群众聊家常、算细账,用无私奉献、担当实干,在平凡中成就不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赓续“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振兴决心,点燃乡村振兴“星星之火”。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丝毫不亚于脱贫攻坚。当前,乡村振兴正从谋篇布局的“写意图”阶段向深耕细作的“描摹画”阶段迈进,党员干部必须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继续奋斗、披荆斩棘,跨过万水千山,摈弃不干实事的夸夸其谈,放弃无用的纸上谈兵,勇于担当责任,敢于干事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一方面,切实发扬“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脱贫攻坚精神,坚持因地因人施策,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比如,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山多地少,刺梨漫山遍野,当地因地制宜,把“刺果果”做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果”。通过持续优化支农、惠农、富农、强农、兴农的政策措施,探索更多的“造血”办法,研究出产业发展突破的新途径、新路子,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队伍。另一方面,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激发群众热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苦干实干、再立新功。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圈章村,整修一新的党员活动室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这儿成了党员群众之家,‘家里’明亮整洁了,人心就好聚齐了。” 村党支部书记李留军说。“民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只有党员干部和群众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子甜起来、增收致富的“火苗”燃起来。此外,强化力量配备,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社会帮扶等制度,引导“领头雁”“土专家”“新乡贤”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和决策,打造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尖刀班”。比如,河南省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探索“党支部+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领该村村办产业从无到有,集体经济由负转正,人均年收入由 2000 多元增至 1.5 万多元……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还需时刻保持“热度”,继续攻坚克难“不打烊”,奋勇开拓“不停歇”,在乡村振兴中再续华章。

2.jpg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风景秀丽的圈章河。

赓续“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深情,扬起乡村振兴希望风帆。

人的力量靠五谷,干部力量靠人民。党员干部的“干”字,应是为听民怨解民忧而干,为纾民困解民难而干,为谋民利富民生而干。在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广大乡村干部更要自觉守好人民群众这个本源,带头弘扬好“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和答不答应为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意答卷”的“评分参考”,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而人民群众的呼声则代表着对民生工作的基本诉求。在河南省平舆县,通过“互联网 + 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服务“输入” 偏远山村,只为让群众看病再也不用跋山涉水 ;在西藏阿里,施工人员背起氧气瓶、吃着护心药,在高山之巅竖塔架、架线缆,只为让全国陆路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接入国家大电网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站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只为让我们坚信风雨中的河南“一定行”!脱贫攻坚不只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奋斗,更铭刻了一个政党的初心。要想让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洋溢在脱贫群众心间,广大乡村干部必须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一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投入真情真心,认真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要立足于百年党史的辉煌历程,在群众“最盼”的问题上动脑筋,在群众“最需”的事情上做文章,在群众

“最急”的工作上下功夫,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兴产业、抓文化、强组织、重人才,把“四个不摘”变成“四个加强”,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才能把民生这篇大文章写得更加出彩、更加脍炙人口。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面对新生活新奋斗,更要时刻保持“赶考” 的清醒,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出实效,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以实际行动走好兴业富民的新征程、谱写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泥沟乡人民政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