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泾阳:“12345”衔接资金工作法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3-02-17 09:22:55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作者:张永红 寇师凡

近年来,陕西省泾阳县不断创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新模式、新路径,推行“12345”工作法,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明确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范围、分配原则、监督管理等,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衔接资金,确保衔接资金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作用。

围绕一个目标。该县紧紧围绕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目标,从项目谋划、入库、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入手,落实“严管、规范、高效”三个关键点,由县财政局牵头、乡村振兴局及其他使用资金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具体负责,通过对影响衔接资金使用的各要素、各环节全面开展评估、审查、监管、规范,提出项目整改意见,确保衔接资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作用。

推行两项机制。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年度工作计划,统筹研究和科学安排项目资金计划的工作机制,实行县负总责、财政和乡村振兴两部门研审、部门镇村落实的责任机制,有效克服了“多头管理”可能会带来的资金项目工作质量、成效等相关问题。健全领导小组牵头,乡村振兴、财政具体组织,部门、镇村配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实行联合检查督查,定期召开资金项目管理使用联席会议,及时研判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措施、查漏洞、补短板、提质量、促实效。

坚持三项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强力推进,创新机制、增强合力,精准投入、注重实效,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的总要求,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三项原则,研究制定年度资金项目计划,及时印发项目资金预计划,始终遵循“深入研判选项目、库外项目不立项、动态管理保质量”的基本要求,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从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规范项目入库程序、提高项目入库质量、加快项目实施推进、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入手,强化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好钢用在刀刃上。

突出四个抓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泾阳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办法》、《泾阳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办法》、《泾阳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金安排、拨付进度、跟踪项目实施和绩效目标实现等环节,不断筑牢资金安全“防护网”。二是统一报账口径。按照“谁实施、谁报账、谁负责”的原则,将资金足额下达到县乡村振兴局,实行县级单一部门报账制,“一个口子”出资金,安全防范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执行系统之外,堵死资金“挪窝”漏洞。三是强化资金监督。探索建立衔接资金“拨、用、管、改”的全流程监管督查机制,严格落实资金报账、验收、审计等相关程序;建立健全永久公示制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长期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抓好政策培训。根据政策和业务变化,及时制定了培训方案,对镇村业务人员政策水平、实操能力进行提升,切实提高各级资金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为财政衔接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五项举措。一是“等改争”,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增动力。建立县级资金使用管理总台账,督促指导各部门、镇、村建立本单位资金使用管理台账,对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不定期通报排名,同时将资金管理使用列入年度考核指标,激发各镇、各行业部门不等不靠,提早动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报账支出。二是“拨改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基础。按照“养鸡下蛋、卖蛋增收”思路,将帮扶资金注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发挥本地农业产业优势,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或入股分红等方式,将资金投资经营类产业项目,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脱贫户稳定务工增收。三是“散改聚”,菜单式产业扶贫促增收。针对产业扶贫资金存在撒胡椒面、群众发展产业“小、散、慢”等问题,按照“政府定菜单、产业有活力”的思路,印发《泾阳县“菜单式”产业帮扶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资金补助标准,重点支持规模种养、新型经营主体等。四是“优改特”,“2+1+X”发展模式创特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成果巩固的重要抓手,探索出“2+1+X(X≦2)”具有泾阳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园一主体”“一户一人一产业”,叫响了“奋斗柿”“泾番一号”“布步高升”手工布鞋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五是“纠改促”,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提效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考核、脱贫后评估、各类专项巡查督导反馈意见等问题整改为契机,推进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运行。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陕西泾阳:“12345”衔接资金工作法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时间:2023-02-17 09:22:55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作者:张永红 寇师凡

近年来,陕西省泾阳县不断创新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新模式、新路径,推行“12345”工作法,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明确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范围、分配原则、监督管理等,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衔接资金,确保衔接资金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作用。

围绕一个目标。该县紧紧围绕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目标,从项目谋划、入库、申报、实施、验收等环节入手,落实“严管、规范、高效”三个关键点,由县财政局牵头、乡村振兴局及其他使用资金的行业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具体负责,通过对影响衔接资金使用的各要素、各环节全面开展评估、审查、监管、规范,提出项目整改意见,确保衔接资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作用。

推行两项机制。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年度工作计划,统筹研究和科学安排项目资金计划的工作机制,实行县负总责、财政和乡村振兴两部门研审、部门镇村落实的责任机制,有效克服了“多头管理”可能会带来的资金项目工作质量、成效等相关问题。健全领导小组牵头,乡村振兴、财政具体组织,部门、镇村配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实行联合检查督查,定期召开资金项目管理使用联席会议,及时研判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措施、查漏洞、补短板、提质量、促实效。

坚持三项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强力推进,创新机制、增强合力,精准投入、注重实效,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的总要求,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三项原则,研究制定年度资金项目计划,及时印发项目资金预计划,始终遵循“深入研判选项目、库外项目不立项、动态管理保质量”的基本要求,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从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规范项目入库程序、提高项目入库质量、加快项目实施推进、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入手,强化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好钢用在刀刃上。

突出四个抓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制定《泾阳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管理办法》、《泾阳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办法》、《泾阳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金安排、拨付进度、跟踪项目实施和绩效目标实现等环节,不断筑牢资金安全“防护网”。二是统一报账口径。按照“谁实施、谁报账、谁负责”的原则,将资金足额下达到县乡村振兴局,实行县级单一部门报账制,“一个口子”出资金,安全防范资金游离于财政预算执行系统之外,堵死资金“挪窝”漏洞。三是强化资金监督。探索建立衔接资金“拨、用、管、改”的全流程监管督查机制,严格落实资金报账、验收、审计等相关程序;建立健全永久公示制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长期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抓好政策培训。根据政策和业务变化,及时制定了培训方案,对镇村业务人员政策水平、实操能力进行提升,切实提高各级资金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为财政衔接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五项举措。一是“等改争”,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增动力。建立县级资金使用管理总台账,督促指导各部门、镇、村建立本单位资金使用管理台账,对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不定期通报排名,同时将资金管理使用列入年度考核指标,激发各镇、各行业部门不等不靠,提早动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报账支出。二是“拨改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基础。按照“养鸡下蛋、卖蛋增收”思路,将帮扶资金注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发挥本地农业产业优势,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或入股分红等方式,将资金投资经营类产业项目,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脱贫户稳定务工增收。三是“散改聚”,菜单式产业扶贫促增收。针对产业扶贫资金存在撒胡椒面、群众发展产业“小、散、慢”等问题,按照“政府定菜单、产业有活力”的思路,印发《泾阳县“菜单式”产业帮扶实施方案》,制定详细的资金补助标准,重点支持规模种养、新型经营主体等。四是“优改特”,“2+1+X”发展模式创特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成果巩固的重要抓手,探索出“2+1+X(X≦2)”具有泾阳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园一主体”“一户一人一产业”,叫响了“奋斗柿”“泾番一号”“布步高升”手工布鞋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五是“纠改促”,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提效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考核、脱贫后评估、各类专项巡查督导反馈意见等问题整改为契机,推进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运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