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创新教育帮扶手段 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时间:2023-12-30 23:30:29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作者:曾杰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教育帮扶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2022年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教师教研提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协助老少边穷地区及资源短缺地区基层学校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以“输血+造血”的教育帮扶模式,探索优化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为构建教育新生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助力。

基本情况
针对帮扶县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科老师分配不均、教师结构性缺编等实际问题,为切实提升帮扶县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薄弱县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组建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国家级名师团队共33个,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筹集善款累计1290.3万元,共惠及20个县域。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使县域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众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化解了乡村薄弱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难题,助推乡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塑造了典型案例。
主要做法

聚集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本项目率先得到一汽红旗、方正证券、工商银行、联想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国航、南网等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共惠及20多个县域。为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南、湖南等16省横山、察右后旗、金阳、镇赉、苏尼特等28县(区)23600名教师的技术培训和名师教研教学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2023年4月,在中国华能的资金支持下,榆林市横山区选派5名英语骨干教师参加2023年度广东省陈凤葵名教师工作室学员省级跟岗研修项目活动。为期5天的跟岗学习,横山区的老师们收获了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技术;收获了陈凤葵名师工作室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专业学识指导和人格魅力引领;收获了同行学员们友情的关怀和生活的帮助。
教育数字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本项目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全景学习平台,该平台采用矢量技术、全景格式文件,是目前国内外首创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突破了视频技术支撑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瓶颈限制,可使项目教研、教学、学生反馈等过程全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研和教学,能够打破班级、学校和地域限制,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教学。
名师团队定制教研赋能教育资源均衡。项目选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各学科名师团队,通过教研活动开展、团队协同资源生成、先进理念及实践引领等方式,赋能乡村骨干教师生成性发展,各学科名师团队针对受益县实际情况制定教研活动,2022-2023学年为20多个受益县开展义务教育3-9年级(语、数、英、道德与法治4门学科)异步教研410课时、同步446课时、示范课451课时,共完成1307课时。为高三(9门学科)开展全学科专题冲刺教研活动共计150节。本学年共惠及骨干教师16674人,共计472165人次参与教研活动。名师团队手把手带县域薄弱学校教师,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乡村教师教研水平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0003.jpg

上海袁勇浩名师团队在进行示范课,授课教师:赵佳佳

“输血+造血”的新型教研模式实现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项目充分依托国家级名师团队和数字化平台“双线融合”优势,以教研共同体的模式,通过同步教研、异步教研为县域骨干教师提供专业化引领与指导,采用“名师授课+班级教师助教”双师模式开展示范课,创立了名师引领示范、县域教师现场助教与观摩的新型云端教研模式,实现了教研理念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同时县域骨干教师团队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发挥县域骨干教师团队的辐射作用,带动县域中等水平教师共同进步。项目开展以来,在名师团队和县域骨干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2023年高考为例,由一汽红旗集团捐赠的凤山、和龙等11县,一本上线4042人,本科上线11279人,和2022年相比,一本上线人数整体提升19.02%,本科上线人数整体提升6.7%。91.91%的项目县实现了一本或本科上线的提升,72.73%项目县实现了一本、本科上线人数双提升。

0005.jpg

崇礼一中侯春红老师参与高中教研活动

0007.jpg

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小学参与示范课

经验启示
1.采用教研教学全流程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
项目以教材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以教研共同体的模式,通过异步、同步教研,示范教学,专递课堂等形式,由全国名师团队负责组织教研和示范,县级教师骨干团队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全国名师团队根据各地专递课效果调整下一次教研和示范,实现教研教学循环递进。
2.采取团队协同模式。
选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各学科名师团队,脱贫地区县级也选用本地优秀教师,成立对应学科骨干团队,与全国名师团队对接,组成教研共同体。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将整学期任务分解到各成员,由全国名师团队的专家负责整体质量把控,既确保了教研质量和效果,也避免任务集中于某一位教师而影响其原有正常工作。
3.组织方式“以县为单位”。
改变原先教研、教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织方式,打破校与校之间壁垒,利用信息技术,在不脱岗的条件下集中县域骨干教师建立虚拟网校,为全县薄弱学校学生授课,实现城乡一体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解决县域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有效途径。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振兴。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为乡村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进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我们也将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公平贡献一份力量。(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处长 曾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创新教育帮扶手段 推动乡村教育发展

时间:2023-12-30 23:30:29

来源: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作者:曾杰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教育帮扶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2022年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启动“教师教研提升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协助老少边穷地区及资源短缺地区基层学校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以“输血+造血”的教育帮扶模式,探索优化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为构建教育新生态,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助力。

基本情况
针对帮扶县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科老师分配不均、教师结构性缺编等实际问题,为切实提升帮扶县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薄弱县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组建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国家级名师团队共33个,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筹集善款累计1290.3万元,共惠及20个县域。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使县域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众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化解了乡村薄弱学校开不齐课、教师上不好课的难题,助推乡村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塑造了典型案例。
主要做法

聚集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本项目率先得到一汽红旗、方正证券、工商银行、联想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国航、南网等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共惠及20多个县域。为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南、湖南等16省横山、察右后旗、金阳、镇赉、苏尼特等28县(区)23600名教师的技术培训和名师教研教学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

2023年4月,在中国华能的资金支持下,榆林市横山区选派5名英语骨干教师参加2023年度广东省陈凤葵名教师工作室学员省级跟岗研修项目活动。为期5天的跟岗学习,横山区的老师们收获了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技术;收获了陈凤葵名师工作室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专业学识指导和人格魅力引领;收获了同行学员们友情的关怀和生活的帮助。
教育数字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本项目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全景学习平台,该平台采用矢量技术、全景格式文件,是目前国内外首创的创新性科研成果,突破了视频技术支撑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瓶颈限制,可使项目教研、教学、学生反馈等过程全数字化。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研和教学,能够打破班级、学校和地域限制,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教学。
名师团队定制教研赋能教育资源均衡。项目选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各学科名师团队,通过教研活动开展、团队协同资源生成、先进理念及实践引领等方式,赋能乡村骨干教师生成性发展,各学科名师团队针对受益县实际情况制定教研活动,2022-2023学年为20多个受益县开展义务教育3-9年级(语、数、英、道德与法治4门学科)异步教研410课时、同步446课时、示范课451课时,共完成1307课时。为高三(9门学科)开展全学科专题冲刺教研活动共计150节。本学年共惠及骨干教师16674人,共计472165人次参与教研活动。名师团队手把手带县域薄弱学校教师,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乡村教师教研水平和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0003.jpg

上海袁勇浩名师团队在进行示范课,授课教师:赵佳佳

“输血+造血”的新型教研模式实现城乡教育协同发展。项目充分依托国家级名师团队和数字化平台“双线融合”优势,以教研共同体的模式,通过同步教研、异步教研为县域骨干教师提供专业化引领与指导,采用“名师授课+班级教师助教”双师模式开展示范课,创立了名师引领示范、县域教师现场助教与观摩的新型云端教研模式,实现了教研理念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同时县域骨干教师团队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发挥县域骨干教师团队的辐射作用,带动县域中等水平教师共同进步。项目开展以来,在名师团队和县域骨干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2023年高考为例,由一汽红旗集团捐赠的凤山、和龙等11县,一本上线4042人,本科上线11279人,和2022年相比,一本上线人数整体提升19.02%,本科上线人数整体提升6.7%。91.91%的项目县实现了一本或本科上线的提升,72.73%项目县实现了一本、本科上线人数双提升。

0005.jpg

崇礼一中侯春红老师参与高中教研活动

0007.jpg

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小学参与示范课

经验启示
1.采用教研教学全流程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
项目以教材同步单元教研为基础,以教研共同体的模式,通过异步、同步教研,示范教学,专递课堂等形式,由全国名师团队负责组织教研和示范,县级教师骨干团队再以专递课堂形式,覆盖本县师资缺乏的教学点和农村薄弱学校。全国名师团队根据各地专递课效果调整下一次教研和示范,实现教研教学循环递进。
2.采取团队协同模式。
选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各学科名师团队,脱贫地区县级也选用本地优秀教师,成立对应学科骨干团队,与全国名师团队对接,组成教研共同体。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将整学期任务分解到各成员,由全国名师团队的专家负责整体质量把控,既确保了教研质量和效果,也避免任务集中于某一位教师而影响其原有正常工作。
3.组织方式“以县为单位”。
改变原先教研、教学“以校为单位”的组织方式,打破校与校之间壁垒,利用信息技术,在不脱岗的条件下集中县域骨干教师建立虚拟网校,为全县薄弱学校学生授课,实现城乡一体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解决县域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有效途径。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振兴。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为乡村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进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我们也将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公平贡献一份力量。(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处长 曾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