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做强优势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省姚安县做强肉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例

时间:2023-01-17 11:00:00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作者:陈杰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紧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紧紧围绕“种养加结合、产供销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党建引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姚安县培育“一村一品”肉牛养殖专业村7个,在建“一村一品”肉牛养殖示范村3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户,发展州级龙头企业1户、小微企业28户、专业合作社25个、肉牛养殖协会8个、肉牛经营主体33个、家庭农场10个,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814户,百头以上11户、千头以上1户。截至2022年12月,全县养牛农户6841户,肉牛存栏量达186113头,同比增长19.2%,出栏量36668头,同比增长14.2%,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2023年,姚安县将持续扩大肉牛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其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谋”字为先。高位统筹抓推动。坚持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民生项目推进,成立姚安县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建立了分析研判常态长效机制。工作专班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生产指导组、品牌建设组、招商引资组、考核督查组、资金保障组六个工作组,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落空。同时,建立肉牛产业包保责任联系制度,实行“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县级部门挂联重点村、干部职工联系重点户”的挂联工作机制,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肉牛产业抓深做实,做出成效。健全机制明方向。按照养殖先行、加工跟进的原则,制定出台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明确了肉牛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政策支撑和保障措施,构建功能完善的“产加销、农工贸”产业链条,把肉牛产业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肉牛生产、屠宰加工、牛肉制品基地,创建全省“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县,打造“中国姚安肉牛产业基地”品牌。

其二: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准”字为核。规划建设肉牛养殖区,覆盖全县9个乡镇35个行政村,建设“饲草+养殖”基地,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养殖模式,推进草畜配套,适度规模发展。规划建设饲草生产加工区,重点在4个乡镇发展饲草料生产和青储饲料加工,建设专业化、市场化饲草料供应基地。规划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区,在草海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规划2.6平方公里项目用地,重点建设肉牛交易市场,配套肉牛屠宰、加工、牛肉产品的冷藏保鲜、物流配送及产品交易市场、姚安肉牛会展中心等项目,不断提高肉牛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区,在草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1个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充分利用肉牛养殖产生的粪污,生产有机肥,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发展有机饲草种植提供优质肥料,促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设。规划推动实施年产10万吨的饲草料生产与加工、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良种繁育推广基地、肉牛加工园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8大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区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高效肉牛绿色产业区。

其三: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引”字为重。探索出“政府主导投资金、搭建平台建基地、引入主体抓经营”的发展模式,在明晰资产权属后,引入企业“拎包入园”租赁经营,降低了企业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方面的投入,让企业把更多资金用于直接生产,实现当年投资当年盈利。引进品种改良开发配套技术,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采取理论培训、跟班学习、传帮带等方式,大力推广冷冻精液品种改良技术,推行社会化上门服务和市场运行模式,强化良种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掌握养牛养殖实用技术,提高肉牛产业综合生产效益。同时,拓宽品改站点服务范围,增强其自身造血机能。及时补齐发展短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推广实用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普及全株玉米青贮、肉牛短期育肥等实用配套技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邀请省级养牛专家授课,进一步提升科学养牛水平和致富能力。成功举办5届“云南姚安牛展会”,邀请中国肉牛协会专家对全县优质肉牛进行评选,集中宣传展示姚安县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培育优良品种资源、开发肉牛精深加工产品、保障肉牛市场有效供给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经验。通过组织综合养殖水平比赛,使全县肉牛养殖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养殖户提升养殖水平提供了交流渠道。同时,积极搭建肉牛销售平台,进一步增强肉牛产业发展信心,奠定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其四:创造发展条件,坚持“干”字为要。围绕肉牛产业带动农民通过参与养殖、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建立乡、村、组、户考核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前2名的乡镇分别奖励3万元和2万元,把肉牛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五面红旗”评选,获得1面“红旗”,每月给予村(社区)正职500元、副职300元、其他人员200元奖励,给予每个村(社区)1名肉牛养殖致富带头人1000元奖励,让农民成为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制定出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牛十条”扶持政策和6项重点工作措施,全面推广“肉牛+信贷+保险”模式,全力推动肉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青贮饲料推广,为肉牛养殖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饲料资源,形成养殖农户、规模养殖场企业、饲草收贮企业和种植农户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解决了肉牛养殖户饲料短缺问题,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县内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乡村振兴产业贷”、“乡村振兴金牛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创业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扩大肉牛产业信贷规模,对养牛户和意向养牛户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力破解了全县广大肉牛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全县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

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成效一: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姚安县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既提高了肉牛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程度,又有助于培育壮大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聚优成势、做大做强。

成效二:增加了群众收入。受新冠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通过引导农户流转承包地给企业,让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租金收益,有效缓解了其经济收入困难等问题。同时,肉牛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促双赢,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计划到2025年,肉牛存栏达30万头以上、出栏1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农民户均养牛增收6.3万元发展目标。

成效三:助推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佳鑫牧业、楚雄永兴集团公司等肉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制定产业帮扶政策,帮助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积极发展肉牛产业,积极为农户牵线搭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增产增质,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肉牛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完善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经济转型,提高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启示二:紧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振兴。人才兴则乡村兴。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引进技术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实现农村产业兴旺,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需要一批倾力于农业领域的技术能手、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用活扎根农村的“乡土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启示三:强化政策支持着力突破要素瓶颈。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着力引进有实力、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主体,汇聚更多资源、更多资金,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启示四:培育品牌创建提升产业竞争力。要以品质为核心,强化现代农业的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地认证的农业产业品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委政策研究室)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做强优势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省姚安县做强肉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例

时间:2023-01-17 11:00:00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3年第2期

作者:陈杰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紧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紧紧围绕“种养加结合、产供销联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党建引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022年,姚安县培育“一村一品”肉牛养殖专业村7个,在建“一村一品”肉牛养殖示范村3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户,发展州级龙头企业1户、小微企业28户、专业合作社25个、肉牛养殖协会8个、肉牛经营主体33个、家庭农场10个,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814户,百头以上11户、千头以上1户。截至2022年12月,全县养牛农户6841户,肉牛存栏量达186113头,同比增长19.2%,出栏量36668头,同比增长14.2%,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2023年,姚安县将持续扩大肉牛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其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谋”字为先。高位统筹抓推动。坚持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民生项目推进,成立姚安县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建立了分析研判常态长效机制。工作专班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生产指导组、品牌建设组、招商引资组、考核督查组、资金保障组六个工作组,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落空。同时,建立肉牛产业包保责任联系制度,实行“县级领导挂联乡镇、县级部门挂联重点村、干部职工联系重点户”的挂联工作机制,形成“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肉牛产业抓深做实,做出成效。健全机制明方向。按照养殖先行、加工跟进的原则,制定出台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明确了肉牛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政策支撑和保障措施,构建功能完善的“产加销、农工贸”产业链条,把肉牛产业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肉牛生产、屠宰加工、牛肉制品基地,创建全省“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县,打造“中国姚安肉牛产业基地”品牌。

其二: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准”字为核。规划建设肉牛养殖区,覆盖全县9个乡镇35个行政村,建设“饲草+养殖”基地,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养殖模式,推进草畜配套,适度规模发展。规划建设饲草生产加工区,重点在4个乡镇发展饲草料生产和青储饲料加工,建设专业化、市场化饲草料供应基地。规划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区,在草海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规划2.6平方公里项目用地,重点建设肉牛交易市场,配套肉牛屠宰、加工、牛肉产品的冷藏保鲜、物流配送及产品交易市场、姚安肉牛会展中心等项目,不断提高肉牛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规划建设有机肥加工区,在草海工业园区规划建设1个年产10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充分利用肉牛养殖产生的粪污,生产有机肥,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发展有机饲草种植提供优质肥料,促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设。规划推动实施年产10万吨的饲草料生产与加工、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良种繁育推广基地、肉牛加工园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8大项目。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和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区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高效肉牛绿色产业区。

其三: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引”字为重。探索出“政府主导投资金、搭建平台建基地、引入主体抓经营”的发展模式,在明晰资产权属后,引入企业“拎包入园”租赁经营,降低了企业在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方面的投入,让企业把更多资金用于直接生产,实现当年投资当年盈利。引进品种改良开发配套技术,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不断优化品种结构。采取理论培训、跟班学习、传帮带等方式,大力推广冷冻精液品种改良技术,推行社会化上门服务和市场运行模式,强化良种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掌握养牛养殖实用技术,提高肉牛产业综合生产效益。同时,拓宽品改站点服务范围,增强其自身造血机能。及时补齐发展短板,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推广实用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普及全株玉米青贮、肉牛短期育肥等实用配套技术,提高养牛经济效益。邀请省级养牛专家授课,进一步提升科学养牛水平和致富能力。成功举办5届“云南姚安牛展会”,邀请中国肉牛协会专家对全县优质肉牛进行评选,集中宣传展示姚安县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着力培育优良品种资源、开发肉牛精深加工产品、保障肉牛市场有效供给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经验。通过组织综合养殖水平比赛,使全县肉牛养殖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为养殖户提升养殖水平提供了交流渠道。同时,积极搭建肉牛销售平台,进一步增强肉牛产业发展信心,奠定肉牛产业发展基础。 

其四:创造发展条件,坚持“干”字为要。围绕肉牛产业带动农民通过参与养殖、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建立乡、村、组、户考核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前2名的乡镇分别奖励3万元和2万元,把肉牛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五面红旗”评选,获得1面“红旗”,每月给予村(社区)正职500元、副职300元、其他人员200元奖励,给予每个村(社区)1名肉牛养殖致富带头人1000元奖励,让农民成为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制定出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牛十条”扶持政策和6项重点工作措施,全面推广“肉牛+信贷+保险”模式,全力推动肉牛产业提档升级。加大青贮饲料推广,为肉牛养殖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饲料资源,形成养殖农户、规模养殖场企业、饲草收贮企业和种植农户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解决了肉牛养殖户饲料短缺问题,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县内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乡村振兴产业贷”、“乡村振兴金牛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创业贷款等金融产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扩大肉牛产业信贷规模,对养牛户和意向养牛户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力破解了全县广大肉牛养殖户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全县发展肉牛适度规模养殖。

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成效一:扩大了养殖规模。如今,姚安县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既提高了肉牛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集约化程度,又有助于培育壮大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聚优成势、做大做强。

成效二:增加了群众收入。受新冠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受阻,通过引导农户流转承包地给企业,让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租金收益,有效缓解了其经济收入困难等问题。同时,肉牛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促双赢,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计划到2025年,肉牛存栏达30万头以上、出栏10万头以上、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农民户均养牛增收6.3万元发展目标。

成效三:助推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佳鑫牧业、楚雄永兴集团公司等肉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制定产业帮扶政策,帮助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积极发展肉牛产业,积极为农户牵线搭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增产增质,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肉牛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完善产业体系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全力促进经济转型,提高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启示二:紧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振兴。人才兴则乡村兴。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引进技术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实现农村产业兴旺,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需要一批倾力于农业领域的技术能手、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用活扎根农村的“乡土人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启示三:强化政策支持着力突破要素瓶颈。全面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着力引进有实力、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主体,汇聚更多资源、更多资金,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启示四:培育品牌创建提升产业竞争力。要以品质为核心,强化现代农业的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地认证的农业产业品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提升产业的知名度、影响力、竞争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委政策研究室)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